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在一个区域内单个充电站为多辆电动汽车(充电顾客)提供充电服务的排程与定价问题.充电顾客的排程(排序)有三种可选择的机制,即从高到低将待充电顾客按下列准则进行排序:1)顾客充电的总报价;2)顾客充电的单位报价;3)顾客在当前时间点之前已充电量的价值.基于上述充电排程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顾客已充电量的平均电价且不依赖未来充电需求的定价机制,证明了所提出的排程定价机制具有个体理性和激励兼容特性.与已有的按顾客获得的最后一单位待充电价格进行定价的方法相比,研究发现:在第1)或第2)种排程机制下,所提出的定价机制顾客充电最终支付价格的期望相同,但方差减小;在第3)种排程机制下,所提出的定价机制顾客最终支付价格的期望和方差均减小.算例结果展示了所提出定价机制在减小充电顾客最终支付价格不确定性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Priceline的买方/卖方定价收益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著名逆向拍卖网站 Priceline 为背景,研究买方定价和卖方定价下的收益管理问题.假定顾客到达是一任意的更新过程,决策时刻为顾客到达时刻,所以决策是离散时间的.建立了两种定价方式下的马氏决策过程模型,获得了最优策略的表达式.在传统收益管理问题中,通常是卖方定价、连续时间决策、同时需要假定顾客到达是一 Poisson 过程.对于买方定价,文中证明了,卖方是否知道到达顾客的报价信息不影响他的收益;同时,随着剩余物品数的增加,卖方的期望收益递增,而边际收益递减,最优价格(或报价)递减.文中讨论两种定价方式下卖方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关系.考虑了顾客需求是多重的情形.最后,数值分析表明文中所得的结论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范丽繁  陈旭 《管理学报》2012,(5):729-734
研究了顾客下订单后可能取消订单的按订单生产型企业的定价策略。顾客到达后向企业询问订单报价,如果价格合适,顾客将下订单,否则选择离开。引入了顾客接受概率模型,以最大化订单期望利润为目标,得出了订单最优定价和最大期望利润。通过分析最优定价和最大期望利润对于各参数的敏感性得出:最优定价是系统积压订单数的增函数,是订单取消概率和取消订单赔偿比例的减函数;而最大期望利润是系统积压订单数的减函数,是取消订单赔偿比例的增函数。通过数值分析发现,在顾客确实可能取消订单的背景下,如果决策者在对订单进行定价时不考虑这一可能性,将会减小企业获得的最大期望利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非抢占式M/M/1排队系统为背景,以企业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基于顾客异质性(单位时间等待成本不同)将顾客分为两类,针对顾客的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服务提供商最优定价策略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优先权顾客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优先权定价,然后研究优先权顾客和普通顾客同时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和相应的优先权定价。研究表明:仅考虑优先权顾客的心理期望等待时间,企业应通过提高优先权定价来获得最优收益;当优先权顾客和普通顾客同时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时,企业仍然采取提高优先权定价的策略,若普通顾客的价值大(获取服务的基本费用大),企业应对普通顾客提供一定的折扣来消除其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增加企业收益;如果普通顾客的价值较小,企业应"有意"流失部分普通顾客,吸引更多顾客到优先权队列获取服务来获得更多收益。本文研究对于服务提供商在考虑顾客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基础上设置最合理的队列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四阶段Stackelberg博弈分析,研究了在三级供应链中如何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策略问题。构建了由制造商、零售商与最终顾客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博弈模型,制造商进行产品质量决策,即生产高质量产品或者低质量产品,零售商进行产品采购决策和零售定价决策,最终顾客根据两种产品质量水平和零售价格的差异,决定产品的购买数量;当零售商采购高质量产品时,制造商将会向其提供价格折扣策略;当零售商采购低质量产品时,制造商将会向其提供延迟付款策略。运用最优化原理,求解了制造商的产品质量水平、价格折扣、延迟付款期限和零售商的零售价格、最终顾客的购买数量,及期望收益函数。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产品零售价格关于价格折扣下降幅度更大,而低质量产品零售价格关于延迟付款期限下降幅度更大;制造商提供的价格折扣越大、延迟付款期限越长,其期望收益将会减少,此时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将会增加,最终顾客产品需求量将会增加;制造商的总期望收益函数将呈现"倒U"型,求解了期望收益的最大值及各契约参数的值,结果证明所提出的产品质量控制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金云 《管理科学文摘》2011,(28):205-206
军品定价成本是指制定军品价格时所依据的计划成本,故其定价的基础是计划完全成本;而实际工作中,则是以承制单位报价军方审核的方式进行,形成了以实际完全成本为基础进行定价。这客观上对军品生产企业高报价格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鼓励企业以高估成本、提高价格来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必须改变现行军品价格的定价基础。本文从改革定价方式、营造公平价格环境方面对军品报价虚高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互换合约的统一框架下,采用无模型方法提取方差和偏度的风险价格,研究隐含风险价格的时序和期限结构特征、定价和信息含量.利用S&P500指数期权数据发现:1)对于多个互换合约期限,方差风险价格显著为负,偏度风险价格显著为正;2)方差风险价格和偏度风险价格有不同的水平因子和凸度因子,却拥有相同的斜率因子;3)隐含风险价格无法被规模、账面市值比、动量和宏观变量等所解释,能被市场超额收益因子部分解释,且在股票横截面收益被显著定价;4)隐含方差和隐含偏度分别对已实现方差和已实现偏度具有预测作用,但并非无偏期望;5)方差风险价格与偏度风险价格具有高达-0.86的相关性,可能受同一风险因子驱动;6)市场整体的风险厌恶系数大致为4~6,为风险态度的相关研究提供数值参考.  相似文献   

8.
乔恒  邱菀华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Z1):224-227
以收益等价原理为基础,在独立私人估价模型假设下将四类基本拍卖形式与两类全支付拍卖形式进行对比研究.依据买者的均衡期望收益、卖者的均衡期望收益和均衡期望报价这三个指标,给出了排序关系.得出了报价虽然不同,但不同拍卖形式中买卖双方期望收益等价的结论.并将收益等价原理用于均衡策略的求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再制造作为一种柔性补货机制,研究了考虑顾客策略行为的易逝品定价和再制造柔性补货问题。研究表明顾客策略行为减少了零售商的期望利润,再制造柔性补货机制可以缓解顾客策略行为的影响,提高零售商的期望利润,最后分析了该机制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线产品定价是平台经济的重要研究领域,两阶段混合预售是线上销售的一种主流模式。顾客在线上购买过程中,支付方式和预售模式对消费者行为和产品定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两阶段混合预售模式,本文考虑支付痛苦钝化效应对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影响,建立相应的产品定价模型,得到了在线产品的最优预售价格、最优销量和最优利润,分析了支付痛苦钝化对消费者行为和在线产品最优定价的影响机制。理论和数值分析表明,两阶段混合预售策略更有利于卖方收益最大化;受支付痛苦钝化效应影响,折扣预售并非一定是产品最优选择策略,痛苦钝化因子是影响产品预售策略的重要因素。本文成果将进一步丰富平台经济下的顾客行为和产品定价研究,为平台企业和商家制定预售和产品定价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类顾客环境下报童模型中库存分配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虑一个报童模型中多类顾客的库存分配问题,将顾客按照他们愿意支付价格的高低划分为不同级别。零售商在销售期初决定产品订货量,并在销售期内决定接受或者拒绝不同顾客的需求,以最大化销售期内的期望总利润。将销售期分成大量足够小的时间单位,通过建立一个反向Bellman动态规划方程,以优化每个时间单位内的库存分配策略,并得到了零售商最优的期初订货量。通过与没有库存分配策略下零售商的期望利润进行比较,算例分析得出库存分配策略可以大幅提高零售商的利润。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库存分配可以使得零售商从高端顾客中获取更多利润,同时能够减小期初的订货量,以节约采购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  相似文献   

12.
运用鲁宾斯轮流讨价还价博弈思想,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与银行、客户企业之间双边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分析了服务商与银行之间的利率定价以及服务商与客户企业之间的利率定价问题.结果表明,在服务商与银行(或客户企业)的单边讨价还价博弈中,由于不知道与客户企业(或银行)达成的最终价格,只能得出对银行(或客户企业)的最优理论报价,而不能确定具体报价值;服务商需要将双边最优理论报价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导才能确定与银行、客户企业最优定价的具体值.最后,案例分析了怡亚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定价问题.  相似文献   

13.
顾客在排队系统获取服务时,会存在心理上的期望等待时间,该期望会影响顾客在排队系统中的行为变化和流动,从而影响企业收益。本文以传统的M/M/1排队系统为背景,基于顾客存在期望等待时间的前提下,以企业收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进行研究。首先,对相应基础理论和模型假设进行介绍;其次,对顾客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情形提出三种新的策略:重新定价、通过折扣对顾客期望值进行调整、提高服务率;然后,分别对上述三种策略进行优化分析,并同现有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三种策略都比维持原有定价带来更大收益;当折扣力度较小时或顾客对费用感知强于时间感知时,折扣策略优于重新定价策略;当折扣力度较大或顾客对时间感知强于费用感知时,重新定价策略优于折扣策略;最后,通过对最优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管理启示。本文的研究对于顾客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的服务定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有网约车平台采用接受或拒绝的定价交易机制,即乘客和司机被动选择接受或拒绝交易平台给出的定价及加价规则。由于缺乏对平台用户个体需求的了解,当前平台产生的价格不能反映不同交易者的内在诉求,如每个乘客的用车目的、紧急程度、经济能力,司机的实际运行成本、期望收益等差异。由于每个交易者的内在诉求对每笔交易的合理定价具有很大影响,为优化资源配置,将这类信息纳入网约用车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设计了基于网约车平台的双边报价交易机制,该机制允许乘客和司机分别进行报价,网约车平台基于每次交易涉及的乘客及司机的报价自动生成交易价格并实现乘客与司机的交易匹配,该机制满足参与理性约束、预算平衡约束,保障乘客和司机获得该机制作用下的所有交易剩余,文章还对该机制下交易人的报价策略及投机策略进行了理性及仿真分析,证明该机制鼓励交易者说真话,从而优化平台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的是考虑顾客(包括投机者和战略消费者)行为和风险因素的定价及配给问题。垄断厂商在需求不确定的有限时间内销售定量易逝商品,追求既定收益下风险最小的定价目标。投机者追逐买卖最大利润,战略消费者力求购买支付最小,二者在厂商不变价下基于市场预期价格安排购入时机。研究结果表明,厂商、投机者和战略消费者的行为策略间存在博弈均衡;在均衡价格范围内,投机存在是增加或减少厂商期望收益取决于价格和销量变化的收益效应;投机者投机不确定需求可分散厂商收益风险,投机确定需求只会激励消费者战略购买;定价辅以配给既可遏制过度投机,又可平衡战略购买;厂商承担的风险随价格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郑振龙  孙清泉  吴强 《管理科学》2016,19(12):110-123
在互换合约的统一框架下,采用无模型方法提取方差和偏度的风险价格,研究隐含风险价格的时序和期限结构特征、定价和信息含量。利用 S&P500 指数期权数据发现:1)对于多个互换合约期限,方差风险价格显著为负,偏度风险价格显著为正;2)方差风险价格和偏度风险价格有不同的水平因子和凸度因子,却拥有相同的斜率因子;3)隐含风险价格无法被规模、账面市值比、动量和宏观变量等所解释,能被市场超额收益因子部分解释,且在股票横截面收益被显著定价;4)隐含方差和隐含偏度分别对已实现方差和已实现偏度具有预测作用,但并非无偏期望;5)方差风险价格与偏度风险价格具有高达-0.86的相关性,可能受同一风险因子驱动;6) 市场整体的风险厌恶系数大致为4 ~ 6,为风险态度的相关研究提供数值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中,技术拍卖常常采用固定费(英式)拍卖,报价与技术的产出无关.把技术的拍卖价格与其产出联系起来,提出了两部制拍卖机制,即获胜者要支付固定费与提成.首先,作为比较基准,分析了固定费拍卖.其次,分析了独立私有价值情形的最优两部制拍卖机制,每个企业直接报告自己的成本,成本最低的企业赢得拍卖.最优拍卖的固定费与提成由企业报告的成本决定,并且无需设定保留价格.与固定费拍卖相比较,两部制拍卖能够带来更高的期望收益,以及更高的拍卖成交率.  相似文献   

18.
考虑佣金的关联价值拍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毕志伟  王彦 《管理科学》2005,8(3):24-27
在标准的只考虑买卖双方的拍卖模型中引入第三方,拍卖公司.拍卖公司提供服务要收取一定的佣金,佣金费用由买家支付,支付额占成交价的比例为k.文章发现,佣金比例k的大小对买卖双方均有一定影响:买方的出价策略变得谨慎但是其均衡期望收益却与k无关;卖方的期望收益受到影响而降低.事实上,拍卖公司的佣金就是来自于卖方的期望收益中.文中就第一价格与第二价格机制在关联价值模型上讨论佣金问题,得到的结果有较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理的服务机制以及制定完善的服务定价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服务提供商通过设计合理的服务策略可以获得最优的服务收益。在会员制排队服务中,通常会存在会员顾客和非会员顾客两类顾客,服务非会员顾客势必会增加会员顾客的排队等待时间,进而引发会员顾客等待厌恶的心理。因此,本文以会员制排队服务为研究背景,针对市场中存在的会员顾客和非会员顾客,在服务提供商对两类顾客实施差异化定价时,研究会员顾客等待厌恶心理对服务提供商服务策略和服务定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会员顾客等待厌恶程度较小或适中时,服务提供商可以同时服务非会员顾客和会员顾客;当会员顾客等待厌恶程度较大时,服务提供商应该只服务会员顾客。此外,随着等待厌恶程度的增大,会员顾客的最优定价会先减小后增大,非会员顾客的最优定价会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增大。本文的研究对于会员制服务提供商服务策略和服务价格的设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研究单一制造商、单一零售商和单一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组成的三阶段闭环供应链下的产品定价模型。首先,依据政府为家电行业制定的不同的补贴策略,分别构建了定价补贴模型(LP模型)和定额补贴模型(SQ模型),给出了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并分别分析了单位产品补贴率和单位产品补贴限额对最优定价的影响关系。最终得到结论,从销售渠道价格角度考虑,定额补贴优于定价补贴,从回收渠道价格考虑,定价补贴优于定额补贴;从供应链成员利润和整体利润角度考虑,定价补贴模型是更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