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为气候变化的时代,气候变化及其挟裹而来的各种气候风险对生态脆弱地区贫困人口的影响日益凸显,引起的气候贫困问题愈发严重。通过对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退缩、干旱频度与程度加剧等渐变缓发性气候风险,与极端突变灾害性气候风险导致的气候贫困问题的剖析,发现与其相应的4种类型的气候贫困形成机理;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和客观发展着的社会现实,对气候贫困进行了概念上的梳理与界定,剖析了气候风险直接或间接影响下气候贫困的产生实质与演化态势。并通过对气候风险与贫困问题的关联透视,发现气候风险与生态脆弱两相叠加共同催生了我国的气候贫困,在气候风险加剧迫使下气候贫困人口有向气候移民演变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生态脆弱区是我国生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的地区。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增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从生态脆弱区的特征和存在的生态问题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立法对生态脆弱区的调整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制定一部“生态脆弱区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生态移民对于反贫困问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地区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滞后的地区之一,三江源地区最主要的贫困问题是受生态环境约束的基础性贫困,生态移民在认识论上就被作为反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试图通过改变贫困人口的生存空间,突破制约生存发展的环境约束,从而达到改变贫困人口生存状态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的生态移民对于摆脱因环境压力造成的基础性贫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一个“生态脆弱-人口超载-资源匮乏—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共生的区域.经过相关的试点工作以及与其他移民方式相比较,开展生态移民教育进而推动该区域的人口“出山入城”是一种可行的移民工作方式,也是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应该对生态教育模式加以完善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现树木与树人的生态效应与社会效果,提升执政的绩效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旅游开发——贫困减缓——平等参与——生态保护四维关系,分析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禀赋特征和发展特点,认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面临边疆贫困、民族贫困、生态脆弱区贫困的三重约束,从地理位置看处于偏离发展中心的边缘区,从生态位看属于生态脆弱区和生态多样性保护区,从经济发展位看为贫困度较深的弱后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作为该区域减贫脱困的重要方式必须权衡这些关系和问题,并提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应走包容性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精准旅游扶贫,推进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机会的均等化,制度增权于贫困人口,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生态移民已成为我国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重要战略行动。本文基于生态视角探讨环境与移民发展间的关系问题,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生态移民类型与状况进行介绍和梳理,分析了生态移民经济生活的转型及其对塔里木河流域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展现了两个移民社区的发展与生态压力之间的困境,探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移民的建设路径,以期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水库移民贫困威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 尤其是介入性贫困 , 它是诱发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导 火索 。 文章系统梳理了水库移民贫困成因及反贫困策略的相关研究 , 认为水库移民生计遭到破坏 、 贫困移民的文化贫困和观念落后 、“ 以失定补 ” 补偿方式的局限 、 水库移民存在权利贫困等是水库 移民贫困的主要成因 , 政府部门 、 水库移民社区 、 水库移民自身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可以 缓解水库移民贫困 。 但既有研究对如何精准化扶持贫困移民研究较少 , 鲜见将水库移民社区发展 与扶贫结合起来 、 水库移民社区社会关系网络对精准识别移民贫困户以及水库移民社区发展对减 贫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 未来研究应更多地探讨水库移民社区发展 、 水库移民自身能力发展 、 非营利 性组织等其他社会资源对水库移民减贫的作用 , 特别是探讨政府部门如何解决已安置的水库移民 的贫困问题 、 如何完善水库移民补偿与征地政策以及如何实现在水库移民搬迁安置时就能够解决 贫困问题 , 使 “ 介入性贫困 ” 不发生或尽量减少 。  相似文献   

8.
西部生态脆弱与贫困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西部生态脆弱程度、生态脆弱带和贫困县的分布特征、贫困地区的经济情况和人口密度的分析,发现西部生态脆弱与贫困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双向因果关系。这为西部制定脱贫、生态恢复等政策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宁夏地区生态移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宁夏西海固地区历史上向有“苦瘠甲天下”之称 ,当代则由于严重超载的人口压力 ,致使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雪上加霜。 1983年以来 ,中国政府在该地区实施了旨在根本改变贫困农民生存条件的带有扶贫开发性质的生态移民 ,为全国范围内生态恶劣地域的移民开拓了先河 ,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从宁夏的生态移民开发实践及其存在问题来看 ,今后应强化迁出、迁入两地的生态建设 ;由松动式分散搬迁向整体搬迁为主的转变 ,以利于封山育林种草 ;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防止新的生态破坏。同时 ,控制人口增长 ,加速城镇化进程 ,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共同体是村民情感和利益的共同体,也是村民文化和生活的重要载体。生态脆弱地区因为乡村共同体的解体和终结,致使环境恶化进而陷入生态性的贫困之中。破解乡村共同体之困,是生态脆弱地区完成绿色转型的关键,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所在。地方能人和政府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改变了生态破坏—生活贫困的恶性循环,进而实现了从生态贫困到绿色小康的转变。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经济发展”的新集体意识逐渐在村民群体中得到认同。因此,在经济与生态互惠互利新的集体观念基础上,乡村共同体得到了重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也被成功阻断,最终走上了生态、经济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平共处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生态脆弱与资源约束性贫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西部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及其缓解、资源约束性贫困与扶贫政策调整等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西部扶贫政策与资源配置战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生态扶贫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对于解决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既有的生态扶贫进程中,局部地区仍然面临生态扶贫政策精准性和系统性存在不足、生态扶贫政策减贫成果巩固困难、生态脆弱地区贫困群体能力提升欠缺等困境,这成了“后扶贫时代”生态型贫困治理所要应对的挑战,其可能导致返贫、生态系统破坏和路径依赖等方面的生态扶贫“内卷化”风险,并将造成不利于治理能力提升和降低贫困群体获得感等危害。对此,需要准确识别这些风险,并通过适用保障型、激励型和培育型政策工具,优化“后扶贫时代”的生态型贫困治理,进而消除“内卷化”风险。  相似文献   

13.
生态移民工程与牧民定居工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实施重点都是在自然生态条件恶劣、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有改善生态环境和消除贫困的双重目的。但二者在定义、动因、措施、意义方面又有所差异。牧民定居工程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生态移民的核心目标是应对生态危机引发的贫困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生态移民的中心任务放在迁出地与迁入地生态环境的建设上,重视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力求摆脱生态与贫困的恶性循环,牧民定居工程侧重于使定居点成为牧区二、三产业及农畜产品集市等发展的基点,积极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只有深入系统地厘清它们的关系,才能更有助于两项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研究指出,“生态隐性脆弱地区”是在“生态脆弱区”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在生态脆弱区之外,受人类行为影响较多、暴露度高,存在或潜在生态系统失衡或退化风险的区域。生态隐性脆弱地区具有生态系统复合性、与人类行为相关大、对外界影响反应较缓慢三方面的主要特征。基于生态隐性脆弱地区的外部性分析,应从严格生态考核、严格外来投资审核、引进适用绿色技术、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生态补偿、强化理念更新六个方面推动生态隐性脆弱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牧区生态移民后续发展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移民是国家为改善生态环境、消除区域性贫困而实施的重要战略。中国西部牧区是该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由于其生态环境修复难度大、移民规模大、时间空间跨度大,使得移民的安置及后续发展问题成为生态移民战略实施的关键。本文分析西部牧区生态移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迁出地生态环境恢复,以及迁入地移民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在保障移民生活富足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施生态移民是从根本上解决宁夏中南部地区贫困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移民社区的重建在生态移民工程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既是生态移民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在实现“搬得出”基础上进而实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发展要求.笔者对青铜峡市广武同兴村社区建设的实地调研表明,移民社区重建取得了显著成就,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社区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社区生活得到了明显重构等方面.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移民社区重建中也存在移民群众增收难度加大、移民群体关系时有紧张对立情况出现、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要加快移民社区重建又好又快发展,必然要继续强化移民社区致富产业的培育、强化移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移民劳动技能的教育培训、强化对移民社区后续发展的政策扶持和继续强化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才能建构一个能支持移民社区实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地区兼具生态脆弱与经济贫困的特征,在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是政府扶贫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其经济发展是学界研究的焦点。从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维度建构喀斯特地区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模型:外在推力——政府的"生态导向"激励、外在压力——满足市场上消费者的"生态偏好"以及内在动力——小微企业自身的"生态生存"与"生态发展",促使三种力量形成最大合力,构成小微企业"生态竞争力",从而推动喀斯特地区生态型小微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4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大湘西开发的决定”,大湘西开发正式启动,湘西地区在湖南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生态经济是湘西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选择,是解决其生态脆弱和贫困两难问题的最优途径,是成功的发展模式。未来湖南西部生态经济的发展必须构建相适应的生态经济体系,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大力建造生态经济工程。  相似文献   

19.
四川横断山区的生态移民,目标是在这一地区将人口进行再分配,以缓解该区域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改善因为生态危机而变得越来越贫困的当地居民的生活,本质上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生态移民目标的双重性,使它面临生态环境影响、移民贫困化、传统文化多样性流失的风险.本文认为,只有树立创造发展机遇的指导思想、建立弥补移民所有损失的政策保障、建立对全过程全面负责的机构责任制、实现文化圈内优先以化解文化冲突等措施,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发展,生计资本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用来进行对人口贫困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研究.本文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生态移民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构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分析生态移民的生计资本对其生计策略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五类生计资本对生态移民的生计策略都产生了影响,主要影响到家庭人均转移性收入、家庭人均支出、收入来源种类、家庭人均生活支出、家庭人均经营性收入和其他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