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蕤叶  陆静 《管理科学》2018,21(6):12-28
选取2000年—2016年欧元区国家、欧盟非欧元区国家、部分发达国家以及金砖五国等47个国家的货币汇率数据为样本,使用相关系数的费雪Z转换来检验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汇率风险传染效应,并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净传染和转移传染两种类型.研究表明,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样本国家的外汇市场均出现大幅度震荡,但主要表现为汇率市场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仅有少数国家货币汇率与传染源之间存在传染效应,其中,次贷危机期间转移传染效应明显,欧债危机期间净传染效应显著,可见实体经济间的联系和投资者心理预期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均较大.  相似文献   

2.
运用一个新的金融传染检验统计量对2015年6月中旬中国股市暴跌时各行业间的传染效应进行检验.跟传统的金融传染检验统计量相比,他可从不同的分位数水平上检验金融传染;跟已有的分位数回归检验方法相比,他对于可能存在的模型误设是稳健的.本文首次检验了国内全部十个一级行业以及四个金融二级子行业之间的金融传染情况,并从市场风险的角度对不同行业间的传染关系和传染的可能途径进行了分析.新的金融传染检验统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此次暴跌中大部分行业间存在金融传染,尤其是在低分位数下,而传统的检验方法忽略了这种传染效应的存在,这对市场风险的提示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开放经济框架构建了包含央行外汇干预、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信用利差变化的内生动态系统,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三者的微观联动机理,理论分析表明,央行外汇干预、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信用利差变化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内生联动效应,为刻画这一效应,本文选取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SV-TVP-SVAR)模型对2010年〜2018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央行外汇干预、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信用利差变化的非线性联动效应具有较强的时变特征;央行外汇干预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在下降;央行外汇干预、人民币汇率变动分别与不同期限、不同评级债券信用利差变化之间的联动效应具有不对称性.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汇率与信用利差之间关系的理解,为债券市场各方参与者防范风险提供理论支撑,也对人民币汇率调控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原油价格波动与油轮市场紧密相关,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和油轮运价波动剧烈,投资风险加剧.因此,研究疫情对原油价格与油轮市场的影响是疫情环境下控制风险、优化投资策略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偏t分布ARMA-GARCH-混合Clayton Copula模型分析新冠疫情发生前后原油价格和油轮整体市场及其细分市场的依赖关系变化及尾部风险变化.首先,通过偏t分布ARMA-GARCH模型来捕获原油价格和油轮整体市场及其细分市场各自收益序列的波动性特征;其次,应用混合Clayton Copula模型来描述收益序列间的非线性依赖关系,并运用尾部风险系数揭示新冠疫情发生前后原油价格对油轮市场的风险传染情况.研究表明,各样本期间原油价格对油轮市场的负相关性均强于正相关性,疫情发生后,原油价格对油轮市场的正相关性降低,负相关性增强,其中,WTI原油期货对VLCC型油轮运价的负相关性增幅最大.此外,各样本期间原油价格对油轮整体市场及其细分市场间均存在风险传染效应,且同向风险远远小于反向风险.新冠疫情发生后原油价格对油轮市场的同向风险降低,反向风险传染大大加剧,其中,下上尾风险增加程度小于上下尾风险.投资者及其利益相关者在进行油轮相关业务时应关注国际原油价格有利消息的发生,以期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同时关注原油价格不利消息的发生,以期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5.
考虑多阶段状态变量的动态信息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同时考虑宏观因素和公司个体因素来构建违约预报模型,并且通过在状态变量中包含的行业因素来刻画行业间可能存在的信用传染效应;建立违约风险强度中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和渐近性质,进而建立条件违约概率期限结构的极大似然估计.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及其渐近性质考虑传染效应的显著性检验问题,最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房地产市场通过贷款违约及其与银行业之间的耦合作用等渠道影响银行部门风险.基于持有共同资产网络模型,考虑上述两种渠道引发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时间维度而言,房地产贷款违约造成的直接风险远小于降价抛售带来的间接风险.空间维度而言,5家大型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和招商银行等是系统脆弱性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是系统重要性资产.研究发现资产结构、银行结构和加权资产结构等是重要的风险因素,系统性风险错配指数可以刻画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状况.通过耦合作用分析发现,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同时也会对房地产市场形成冲击作用,两者风险的相互强化加剧了风险爆发程度.  相似文献   

7.
汇率问题在一国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关系中地位举足轻重,汇率变动不仅影响开放经济下一国宏观经济运行,而且影响微观视野中公司的股票收益率、业绩、经济行为和价值等。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手段研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人民币汇率与股市的关系,分析结果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VAR模型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检验方法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经济风险的波及效应也日益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通过金融市场体系对各国产生的传染效应便是典型的表现之一。本文运用VAR系统的方法,提出了通过分析危机前后各国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变化、以及被传染国家对危机发源国的冲击响应的变化,来检验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新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实证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核心-边缘网络刻画我国银行间市场的网络结构,结合各银行同业往来资产和负债信息构建风险传染模型,对单个银行倒闭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两种情况下的传染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银行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但在所有银行中中国银行的风险传染程度最严重,应该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视.同时,防范银行危机的关键在于控制资产价格泡沫,在合理的资产价格水平下,外界冲击难以对银行系统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股市参与程度低,投资者非理性以及股价暴涨暴跌的基本事实,本文在一个简单的定价模型中刻画了新投资者参与市场背后的注意力传染机制,发现投资者关注在资产价格形成过程中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投资者的有限关注导致价格对信息反应不足,引起收益动量;另一方面,关注投资者通过注意力传染机制诱导无经验的正反馈交易者进入市场,导致收益反转。因此,注意力传染机制的引入合理地解释了股票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并存的事实,对于理解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中投资者关注定价效应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作为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的重要工具,也是信用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因此,考虑到CDS抑制效应与传染效应的双重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CDS网络交互作用的银行间信用风险传染模型,并运用计算实验与仿真模拟分析了在不同网络结构下银行网络信用风险传染与CDS网络抑制率,以及CDS网络信用风险抑制效应与银行网络传染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信用风险传染下银行网络和CDS网络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网络的信用风险传染阈值与CDS网络抑制率呈单调递增的正相关系。而且,与同质网络结构相比,异质网络结构下的银行网络信用风险传染阈值相对较小。(2)CDS网络的信用风险抑制阈值与银行网络传染率呈单调递增正相关关系。而且,与同质网络结构相比,异质网络结构下CDS网络的信用风险抑制阈值明显较大。(3)银行网络最终破产规模与CDS抑制率呈单调递减的负相关关系。而且,异质网络结构下的银行破产规模要大于同质网络结构下的银行破产规模。(4)CDS网络破产规模与银行传染率呈单调递增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同质网络结构下的CDS网络破产规模大于异质网络结构下的CDS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了银行间市场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中银行间传染风险特征及其差异.首先构建了银行间市场有向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进而通过描述银行资产负债表建立了银行间传染风险分析模型.最后,在银行分别为同质和异质下模拟分析了随机性冲击和选择性冲击下传染风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性冲击与选择性冲击造成的传染风险效应与网络结构以及遭受冲击银行数目密切相关;在三种网络结构下,冲击在小世界网络中造成的传染风险效应最大,在无标度网络中最小.该研究结果意味着:在此三种网络结构下,银行间市场无标度网络面对冲击具有最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全球环境下的一个由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建模背景,建立了动态博弈模型,获得了均衡结果,并对均衡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了汇率的不确定性、外生需求对风险对冲策略和批发价格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在均衡下,汇率的外生波动性的增加将导致制造商的汇率风险暴露比例降低,当制造商的风险规避系数足够大时,需求的外生波动性的增加将导致制造商的汇率风险暴露比例降低;汇率和需求的外生波动性的增加均会导致批发价格的降低。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均衡下,汇率和需求的外生波动性的增加均会导致制造商利润的方差和期望值的降低,以及零售商利润的方差和期望值的增加。这表明,一方面,汇率风险通过批发价在供应链节点间向下传递,需求风险通过订货量向上传递;另一方面,制造商的汇率风险对冲策略能够实现风险承担与收益之间的权衡(即获取高收益对应着承担高风险)。  相似文献   

14.
使用台指期权市场散户的日内逐笔交易和持仓高频数据,研究是否存在可以稳定获得正回报的老练散户.鉴于交易绩效可能受到幸运女神的垂青,应用“False Discovery Rate”的统计方法对散户的投资绩效做了多重假设检验,发现约2.21%的散户为老练投资者.他们偏好做多期权的策略,特别是看涨期权,以追求无限获利的可能性.接着分析其获利的来源.基于老练散户的委托档数据,构建了委托单深度失衡变量,发现它可以显著预测期权未来的价格,而且在更长期的预测中无价格反转,说明他们善于捕捉和分析全市场信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他们主要善于掌握期权价格上涨的信息,还发现约47%的老练散户表现出处置效应,而且他们可通过强化交易纪律提升交易绩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包含利差交易者、基本面交易者和技术交易者的汇率决定模型,在异质交易者行为框架下研究了汇率的多重异质均衡性质和稳定条件.理论研究表明,外汇市场存在三种基本面均衡和四种非基本面均衡,利差交易者行为导致外汇市场出现非基本面均衡.进而不同均衡所对应的稳定条件取决于基本面的回归系数、技术交易者的外推系数及汇率的折现因子之间的关系.模拟仿真表明,两国利差是决定利差交易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利差交易者行为进一步导致了市场汇率偏离基本面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国债已经成为中国政府重要的筹资工具之一,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一级市场是国债流通的初始环节,拍卖结果将直接决定国债发行成本.但是由于国债一级市场公开的数据有限,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较少,难以为中国国债市场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基于2014年1月~2017年7月中国国债一级市场拍卖数据,建立市场投标函数模型,刻画拍卖投标的过程.创新性地提出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方法计算市场投标函数参数,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国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联系紧密,一级市场的投标利率、投标积极性和投标分散程度都受到国债二级市场到期收益率曲线、交易量和银行体系流动资金的充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风险补偿系数表示投资者承担单位风险所要求的收益补偿,也反映了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美国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构建的TVA-GARCH-M模型考察了投资者风险补偿系数的时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美国市场上整体投资者情绪与时变的风险补偿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投资者的风险补偿系数随时间发生变化,投资者情绪与时变风险补偿系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美国股市整体投资者情绪能格兰杰引起时变风险补偿系数的变化;同时投资者情绪负向影响着时变风险补偿系数,乐观情绪的变动会导致时变风险补偿系数降低,而悲观情绪的变动会使得时变风险补偿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某保险公司75个团队、270名员工的3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领导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对团队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自利型伦理气候在这个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多层次模型分析表明,领导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和下属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呈正相关关系,而下属道德滑坡在这个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总之,领导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在团队和下属中存在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包含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随机贴现模型,通过参数校准、静态比较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政策不确定性下股票风险的动态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模拟分析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股票风险的传导机制,并通过组合分析法检验政策不确定性在股票风险形成中的作用,以此验证该理论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最后,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风险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政策不确定性能够通过企业现金流、贴现因子和相关系数等途径提高股票风险,该效应在控制传统风险因子、企业异质性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后依然显著;2)具有非国有性质、较低盈利能力和低资产增长率的企业股票更易受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3)在经济萧条和改革幅度较大的阶段,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风险的溢出效应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缺乏美元当日汇率对其他汇率市场隔夜风险影响的研究,本文在CAViaR模型中的AS模型和SAV模型基础上提出隔夜-AS模型和隔夜-SAV模型来测量汇率隔夜风险,并对日元汇率,人民币汇率和港币汇率2009年到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隔夜-AS模型和隔夜-SAV模型均优于AS模型和SAV模型,且隔夜-AS模型又优于隔夜-SAV模型。这三个汇率的隔夜风险均受到滞后风险的影响,且人民币汇率所受滞后风险最大,美元指数的波动都将加大这三个汇率市场的隔夜风险,美元对日元和港币汇率的冲击大于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美元走弱对这三个市场隔夜风险影响大于美元走强所带来的影响,这些都为我国汇率隔夜风险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