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声乐作品演唱中,最难以把握和演唱的是短小却又精美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我国著名的《枫桥夜泊》是由我国古诗词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枫桥夜泊》的艺术分析,详细探讨了艺术歌曲的演唱诠释,认为要真正达到完美地演绎这首作品,除了首先要掌握必要的歌唱技巧和积累一定的文化素养之外,还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枫桥夜泊》这首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歌词的艺术内涵,以及词与曲和音乐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歌曲是以音乐艺术 (曲调 )的表现手法与文学艺术 (诗歌 )的表现手法相互配合 ,来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任务的。因此在歌曲创作过程中 ,作曲家首先要吃透歌词 ,明确歌词所表现的主题内容 ,深入研究歌词的结构特点 ,挖掘歌词的音乐内涵、韵律和节奏特色 ,从而选择合适的音乐主题 ,创作优美而感人的与词意相吻合的旋律 ,塑造完美的音乐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3.
诗歌文本的声音结构与其所包含的意义不可分割,声音的音乐性是美国非裔诗歌的重要特征。美国非裔声音诗学来源于诗人自觉的艺术实践和社会文化实践。艾丽丝·沃克的诗歌中蕴含丰富的布鲁斯声音元素和布鲁斯音乐叙事特征,是其用来书写非裔经验、表达非裔诉求的重要方式。文章从声音诗学入手,解读了沃克诗集《马儿让风景更美》中的布鲁斯音乐叙事特征。首先,沃克诗歌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的重复符合布鲁斯音乐特点。这既突出了诗歌文本的声音,又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如布鲁斯音乐所表达的伤感、忧郁、愤怒等情感。其次,诗歌中的“呼唤—应答”与即兴表演使诗歌的声音意义大于其文字意义。声音作为诗歌的内部结构和主要构成部分,既显示了沃克诗歌的声音诗学,又与布鲁斯音乐叙事特征一致。最后,诗歌中的叫喊与黑人口语/方言相结合,同样体现了布鲁斯音乐叙事特征。沃克用独特的声音形态赋予诗歌声音的文本化意义,记录美国非裔诗人的独特文化经历,表达非裔美国人的心理情感。在当下跨媒介研究成为热点的背景下,从声音诗学的层面阐释沃克的诗歌给沃克研究乃至诗歌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音乐美”三字常被诗歌、散文用来形容语言声调的铿锵悦耳,正如刘勰《文心雕龙·声律》所说“声传于吻,泠泠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音乐,原本与诗歌一体,但自从出现无歌词的乐曲和无乐曲的歌词后,二者分道扬镳。诗歌因有歌词,声情明显;音乐则只是声音的组合,其情思、形象、哲理等,均蕴含在音声中。因此,从音乐本身讲,究竟美在何处?包含哪些因素?本文试从“情真、味长、声美、域广”四方面分析其内涵。  相似文献   

5.
诗歌翻译用韵与否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对于《诗经》而言 ,行文达到同样水准的译诗中 ,韵体可为上品。这是因为《诗经》有其特殊性 :音韵合谐 ,节奏齐整 ,加之迭章手法 ,使诗歌首首有韵 ;其体裁与音乐相配 ,因而诗歌可以配乐吟唱。而且 ,其中的诗歌起初是靠口头传诵而得以流传。通过对《小雅·采薇》的 3种非韵体译文和 4种韵体译文管窥《诗经》翻译的韵脚处理得失 ,阐述了音韵美在《诗经》翻译中造就音乐美和赋予生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与音乐最具有血缘联系,也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深刻影响的两种艺术。然而随着学科门类的精细化,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被忽略了。现代艺术必须恢复诗乐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加强诗歌的音乐化理论研究和创作总结,另一方面在歌词文学中强化歌词的诗化实践,二者合力从而为现代诗乐的发展提供更宽广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欧根·奥涅金》(通译《叶夫盖尼·奥涅金》,简称《奥涅金》)是十九世纪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的杰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异常显著的地位。其中塑造了贵胄子弟奥涅金的形象,开了俄罗斯文学中一系列“多余的人”画廓之先河。它描绘的俄罗斯少女达吉亚娜的可爱的形象,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某方面优质。《奥涅金》被别林斯基称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这部独特的诗体小说,运用了多变而严格的商籁体写成,其格式、声律、韵脚多有创造。由于《奥涅金》在艺术上的民族特色浓、俄语使用上以严格、多变、丰富、含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诗歌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远古祖先的心目中,“歌”与“诗”是同一种文学艺术。“诗”是“歌”的内容(文学形象),“歌”是“诗”的表现形式(音乐形象),它们彼此相依、相互融贯,如同语言中词的音和义。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歌咏的语言艺术,无“歌”不成“诗”,无“歌”没有“诗”。因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这一称谓至少包括以下内涵:(1)自创并演唱诗歌的人;(2)自创或改编原创作品演唱的人;(3)只创作不演唱的人。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以激情为血肉、以语言为建构艺术、以歌咏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文学体裁。以真情去激荡语言的美化,以歌声去撞击听众的和鸣,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琴歌是古琴艺术中重要的音乐形式,对它的发掘和整理,是当代古琴音乐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从琴歌艺术的发展脉络、曲式结构、歌词与内涵、演唱、文献归纳、总结,可对其艺术价值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由宋斌廷作词、尚德义作曲的<七月的草原>,是声乐表演专业(方向)本科高年级学生经常选用的教学曲目.演唱这首具有新疆地区哈萨克民族风格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既需要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相应的花腔演唱技巧,同时还需要恰当的艺术想象与表演处理.曲作家通过对歌词的二度创作,给音乐提供了驰骋的空间;歌曲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花腔特点,对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演唱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音乐文学的角度探讨了《诗经》及其研究的“歌词学”价值,并对现当代歌词理论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诗经》其实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词总集,它启示我们,中国歌词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不是诗歌的附庸。本文还对中国歌词的基本特征、中国歌词的文化品格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汉书·律历志》以音乐为本体,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天人思想体系。它把宇宙、自然世界以及人类整个世界,从社会制度(礼)到精神情感(乐)、从外在世界到内在身体,都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像人的个体生命一样鲜活灵动的整体,而这个整体中跃动的心脏,则是音乐。这既是一个完全艺术化的形而上学,也是一个可以落实到实用法则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声乐事业的蓬勃发展,歌唱审美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学术界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如刘大巍的《歌唱审美的三度创作》(《中国音乐》,2000年第3期)从歌曲创作、歌曲演唱和歌曲欣赏三方面论述了审美实践的三大环节;  相似文献   

14.
《诗大序》进一步阐明诗歌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抒情言志说;强调诗乐与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注重诗歌的教化作用;总结诗歌的体裁与表现方法,提出六义说。《礼记·乐记》集中论乐,涉及音乐的本原问题,提出物感心动的理论;阐述音乐的美感,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情感的真挚,发表"唯乐不可以为伪"的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15.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丰富的文化原型(模式)意义,《秦风·蒹葭》中的“追寻”模式即为其中之一.本文将从文化角度去观照这种“追寻”模式,深入分析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对真、善、美执着追寻的生命意识,这与它的拟人化、形象化、意境化的艺术表述一起,对后世同类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从音乐本体分析、不同风格的演唱特点比较和音乐情感表达等方面对歌曲《阿里郎》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具体阐述了通俗唱法在演唱民族风格类型歌曲中的适用性,进一步强调了通俗唱法科学化、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诗歌与音乐的艺术地位是不相同的。他的批判集中在诗歌,对于音乐却持欢迎的态度;他不可能提出“把音乐驱逐出理想国”的口号。本文认为这种“厚乐薄诗”的差异是对古希腊诗歌与音乐的特点直接关怀的产物,并具体从柏拉图关于诗歌与音乐的创作来源、社会功用(主要关涉到他的政治观念、文化理想)两个并非独立自足的层面来透视产生差异的复杂原因,试图对学人所谓柏拉图“反艺术说”有所辨正。  相似文献   

18.
若斯坎·德·普雷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在作品中将音乐绘词法这一作曲方式进一步发展,对后人的音乐,乃至巴洛克时代的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试从多角度考察音乐绘词法,并对文艺复兴中期颇具影响力的法国作曲家若斯坎·德·普雷的声乐作品进行探究,从音乐中描绘性的旋律特点来看其词曲关系的融合,突出其比同时代作曲家所展现出的对于歌词情感内涵创作的特点与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绿茶书情     
正《安娜·阿赫玛托娃诗文集》(全三册)[俄罗斯]阿赫玛托娃著高莽译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年9月只要俄语存在一天,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就永远活着。这是著名俄语翻译家高莽先生生前亲自编选、翻译并绘制插图的诗文集,包括长诗卷《安魂曲》、短诗卷《我会爱》和散文卷《回忆与随笔》。去年6月高莽先生过世,没能见到这套书出版,如今出版  相似文献   

20.
从声乐美学的角度对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词、曲、演唱、伴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揭示作品的艺术本质和规律的同时,以求为演唱者提供审美导向,使演唱者可以深入浅出地了解如何演绎好这首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