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浪漫曲发展到格林卡时代,作曲家开始注重歌曲伴奏的作用;之后的作曲家一致认为伴奏应该具有独立的功能性的意义。A·鲍罗丁在声乐浪漫曲方向的创作只有16首,却囊括了俄罗斯浪漫曲声乐题材的主要内容,极具代表性。A·鲍罗丁在童话、叙事、抒情、悲歌等风格的浪漫曲创作中,充分发挥了钢琴伴奏功能的独立性、交响性、旋律性与庄重性,标志着俄罗斯浪漫曲钢琴伴奏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3.
诗歌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相异而又相通,中国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主动地探索、研究诗歌与绘画的相通相融.诗与画在意境与形式上的完美融合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美学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民族声乐音律和谐、节奏鲜明,声乐形象由于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的不同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十分重要,它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从熟悉作品、对作品进行准确的分析、理解、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自身独特的个性去演绎作品、以及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是解读民族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及个性体现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6.
平面设计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情感是平面设计教学领域的一种新尝试,它不仅使学生增强了民族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平面设计教学的效果,丰富了平面设计教学的内涵。本文从分析平面设计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情感的必要性,探讨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情感的平面设计教学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意境”之说的演变与涵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境”是艺术整体呈现给读者的影真、情真、意真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意境”一词被引用于文艺、美学理论中,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则正式产生于唐代中叶.明清时期,“意境”说更趋完备,至晚清王国维,他在集中概括了古代丰富的意境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完备的“意境说”.  相似文献   

8.
民族民间舞蹈在整个中国的舞蹈文化构建中占有独特地位,纵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经历了非常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早期技术的规范打磨,到对不同民族舞蹈文化的探索分析,再到进一步对传统民族精神文化层面的求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一直以曲折中稳步向前的姿态不断发展。这一探索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舞者们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术与艺术的夯实过程,更是提炼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基础上实现舞蹈艺术审美走向自觉的过程。文章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术与情感规律把握到艺术美学原则几个方面探索民族民间舞蹈“技艺”融合的美学规律,证实其具有民族情怀的隐秘悬置。  相似文献   

9.
音乐界曾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某赛场,一个学生在尽力演奏着一首高难度的协奏曲.评委和听众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曲子终于给弹完了.评委在意见栏里写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初看之,面露喜色;再看之,晴转多云;细品之,乌云密布。两个黄鹂呜翠柳。知其所云?不知也!一行白鹭上青天.飞向何方?不知也!该参赛选手十指飞动,音如磐石,按业内人事所言,技巧娴熟,却是十足的弹琴匠,只有声音,没有音乐。所以难扣人心弦,激动人心。  相似文献   

10.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民族问题就是在民族自身发展过程中和民族交往过程中因民族差异和民族利益而产生的问题。民族关系问题主要是指民族内部、民族之间、多民族及跨国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冲突及战争的关系。民族关系问题隶属于民族问题并构成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佛教“偈”语所宣扬的某种哲理与艺术意韵的共同性上立论。因为“偈”宣扬的佛理是一种“空”境与意识活动,近体诗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也是一种意识活动;了解“偈”的境界要通过“悟”这种方式,诗的意境也要靠“悟”,因此,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主体精神的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中的“传承”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它无论从表演的内容,还是从演唱的技巧方面,都是依据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发展而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声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民族声乐之精粹,"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理论和发声技巧,体现着"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因此,它才能服务于人民大众,体现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张力,主要表现在题目与文本之间的矛盾,文化背景与文本之间的矛盾,形成这种情感张力的艺术手段,主要是抒情方式丰富多彩,时空流转等所构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下列现象: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传授,严重弱化对学生心灵的情感关怀和呵护,不自觉地构建了悖离"情感渗透"的、异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分析"情感渗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其诉求,并探讨了相应的合理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意境”作为中华传统的审美范畴,至今依然面临中国文论走向世界过程中类似译不达意的困境。“The World”①作为现象学的重要概念,有着与中国“意境”之“主客统一”“本质直观”“自然缘发、涌动”等相通融之处。与此同时,“The world”又较少展示出“意境”中的“无我之境”及“虚”和“空”的内涵,在“言意问题”上也与意境说的观点不尽相同。本文拟通过中西两个术语范畴的比较,寻求中西文论话语融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诗歌以追求审美意境为理想."天人合一"之说生动地指示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最深刻、最亲密的关系,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最高理想"意境"相互契合.如果没有儒家、道家和玄学在最高人生境界--"天人合一"方面实现的这种历史悠久的深层哲理积淀,唐代就不可能明确提出"意境"一词,并逐步形成意境理论,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如此深刻的痕迹,并出现许多追求个体与天地之气的交融与合一,把对宇宙本体的体认--即天人合一的境界看作审美的最高理想的佳作.  相似文献   

17.
1946年诺贝尔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把“俄罗斯灵魂”阐释为原始基督精神的体现,即爱、信仰和受苦的精神。他认为这种精神正是欧洲理性和物质文明发展到极致之后的精神故乡,是欧洲走向新生的老师。黑塞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未来人”形象身上看到原始基督精神,也看到对传统道德和旧秩序的破坏力量,它们促使旧欧洲的没落,也意味着新欧洲的诞生。黑塞出于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主要把俄罗斯文化理解为欧洲的拯救者,虽然对政治国家意义上的俄国持否定态度,但他能以宽容之心接纳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诗歌和绘画在很多方面都是相融的。其创作宗旨都是选择普通生活中的事件和情景,诗歌通过语言,绘画通过画面把观众带入其设定的意境中去。诗歌和绘画表现的手法虽有所不同,但其在题材和意境的表现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诗歌、绘画风格的形成亦与民族性格有关,幅员辽阔但地处内陆的中国有着内敛的性格,这造就了含蓄的中国诗歌与绘画。相较国外奔放的民族性格,它相应的形成直抒胸臆的诗歌与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9.
趋社会情感是人类合作情感需求、合作心理需求的体现,西北少数民族以宗教信仰为互动轴心,通过趋社会情感构建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情感世界、想象共同体世界和智者世界及各民族相互之间的内生性、外生性和共生性相结合的民族互动关系。西北少数民族通过这三个世界、这些关系凝聚形成了对民族和国家的共有态度,即以中华民族一体化的总体场域构建各民族同在中华民族整体框架内的互相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交流和互动的求大同、存小异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析“9·11”之后俄罗斯的重点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 1”之后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 ,俄罗斯审时度势 ,大力开展重点外交 :与独联体中亚国家就反恐问题协调立场 ,共同行动 ,巩固睦邻友好伙伴关系 ;支持美国打击阿富汗恐怖分子的军事行动 ,积极改善与美关系 ;加强与欧洲国家协调合作 ,推动俄欧关系发展。俄罗斯重点外交 ,遵行的是其一贯的“务实的”外交政策 ,同时讲究运作策略 ,目的是更好地捍卫俄的国家利益 ,并收到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