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谨乐  史永东 《管理科学》2018,21(7):113-126
基于2004年—2012年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高管变更的视角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并尝试从投资者行为的角度解析高管变更事件对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对于那些业绩亏损的公司,机构投资者的撤离能够形成较强的外部压力,迫使当任高管离职.而对于那些业绩仍然维持盈利的公司,机构投资者的施压作用则不明显.总体上,业绩好坏始终是公司高管被迫离任的主要原因,而机构投资者则是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高管强制变更会被机构投资者解读为负面信号,新高管的上任并不会挽回机构投资者的持股信心.第三,噪音交易者(中小个体投资者)倾向于将亏损公司的高管变更事件解读为利好消息,其踊跃买入行为则构成了公司股价在高管强制变更后发生波动加剧现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于浩洋  王满  黄波 《管理科学》2019,32(2):135-147
  不同的高管通过营造公司文化和制订公司战略等手段对公司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高管变更可以被视为公司的重要事件之一。已有研究发现当公司高管发生变更时,公司的相关行为随之发生变化。利润是高管关注的核心指标,为了提高利润,除扩大收入外,提高成本管理能力也是一种可行手段。因此,研究高管变更这一日趋频繁发生的事件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以高阶认知理论为基础,结合成本粘性的调整成本、管理者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以及管理者机会主义动机3项理论成因,从2010年至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选取10 209个公司-年样本,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对高管变更如何影响成本粘性进行研究。在按照业绩波动程度和高管变更原因将样本进行分组后,利用组间系数比较的方法,深入分析不同业绩波动下和不同高管变更原因下的影响效果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发生的高管变更显著加剧成本粘性,高管变更对成本粘性的加剧作用在不同的业绩波动程度下和在不同的高管变更原因下有差异。具体而言,当业绩波动较大时,高管变更对成本粘性的加剧作用更大,而非正常原因的高管变更也能在更大程度上加剧成本粘性。         研究结果在理论上丰富了高管变更经济后果和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成果,在实践中对上市公司完善高管人力资源计划、提高高管变更期间成本管理水平以及帮助利益相关者深刻地认清高管变更对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究竟扮演的是有效监督者,还是旁观者,抑或合谋者的角色理论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择高管更替这一研究视角,以2004-2008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高管非自愿变更以及继任选择决策的影响,以此考察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结果显示,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高管因绩差被撤职的可能性越小,而且即使高管被更换后,公司也更倾向于从内部聘任继任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管被撤换后公司业绩显著提高。其中,从外部聘任继任者的公司业绩有明显改善,而从内部选聘继任者的公司经营业绩没有转机。以上结果说明在高管更替事件上,机构投资者扮演的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合谋者的角色。分组样本的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合谋者角色仅限于在总经理更替决策上具有显著的影响力,而对董事长的更替作用有限。而且,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越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股价异常波动危害投资者权益和股市安全,厘清股价异常波动的原因对于股市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个股高频数据中提取股价中的私有信息含量,检验私有信息与中国A股市场个股异常波动的关系,并基于独特的账户数据分析个人投资者行为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排除市场因素的影响后,无论是否有公司层面的消息发布,私有信息都与股价异常波动的发生概率显著正相关,而个人投资者在这一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的中介作用在股价暴涨和暴跌时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在股价上涨过程中,私有信息促进了个人投资者跟风买入的助涨行为,增大了股价暴涨的概率,而在股价下跌过程中,私有信息抑制了其抄底买入的止跌行为,也增大了股价暴跌的概率.本文的启示是,中国股市个股暴涨常常受到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共同推动,而个股暴跌则是伴随机构投资者推跌和个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稳定股市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公司发生高管变更与公司的业绩存在紧密联系,同时,公司高管变更中往往伴随着盈余管理行为。对高管变更与公司业绩、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并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国有企业的高管变更视角分析了高管权力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以2004 -2008年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发现:(1)总体上高管变更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而高管权力的增强会降低其因业绩低劣而被强制性更换的可能性,表明国企高管的权力在高管变更决策中发挥了显著的职位堑壕效应;(2)发生了高管变更的公司其未来业绩有明显的提高,但这一促进效应仅在权力较小的高管被变更后出现,而权力较大的高管被变更后公司业绩并没有得到改进;(3)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政府控制层级的提升和制度环境的改善能够抑制国企高管的权力寻租行为.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国有企业高管权力的经济后果,并为当前有关国企公司治理和高管选聘体制改革的政策导向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从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业绩敏感度两个方面考察机构投资者整体以及包括基金、券商、QFII、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在内的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高管薪酬影响的差异性,基于2005年至2009年沪深两市874家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对高管薪酬存在显著的影响,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有效地提高了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业绩敏感度;不同机构投资者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中只有基金对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业绩敏感度表现出显著影响,而QFII、券商、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对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业绩敏感度不存在影响或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瞿旭  杨丹  瞿彦卿  苏斌 《管理世界》2012,(5):137-151,156
公司创始人在公司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本文对会计违规背景下的高管变更中是否存在"创始人保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首创性地检验了这种创始人保护现象对高管变更中的"替罪羊效应"(CEO不变而CFO发生变更)以及"连坐效应"(CEO与CFO同时变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会计违规会导致高管更高的更换率;(2)当公司存在会计违规行为时,创始人CEO的更换率比非创始人CEO低,存在创始人CEO被保护的情形,即存在创始人保护现象;(3)创始人保护会增强"替罪羊效应",即在发生会计违规后,创始人CEO公司中CEO保留而CFO离职的概率大于非创始人CEO公司中的这种高管更换情况;(4)创始人保护会弱化"连坐效应",即在发生会计违规后,创始人CEO公司中CEO和CFO同时离职的概率小于非创始人CEO公司中的这种高管更换情况。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遏制高管变更中由于高管特殊的背景特征所导致的"保护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同时文章的研究结果还能为监管机构出台更加有效的高管监管和约束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0~2012年A股上市非金融国企的数据,将高管变更后去向细分为晋升、平调和降职,以高管不变为基准,研究了公司业绩及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对高管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高管降职与公司业绩负相关,晋升与业绩不相关,但与承担的社会责任正相关,即"败因业绩,而成非因业绩"。进一步研究表明,国企高管变更考核中存在一个业绩门槛,在业绩低于门槛值时,业绩越差降职可能性越大,承担社会责任不能降低降职的可能性;在业绩高于门槛值时,业绩更好并不能增加晋升的可能性,此时承担社会责任才成为影响晋升的重要因素。此外,高管平调与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但平调—业绩相关性要弱于降职—业绩相关性,这表明平调实际是对业绩较差高管的缓和惩罚。  相似文献   

10.
王超  何建敏  姚鸿 《管理评论》2022,(12):16-25
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波动风险的影响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观点,据此,本文基于股市投资者社会网络构建具有连续性和时效性的情绪扩散模型,通过量化情绪扩散对股市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影响,明确投资者情绪扩散与股价波动风险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而分析股价波动风险的影响因素和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扩散能够促进股价的波动,而具体影响程度由情绪扩散特征、投资者特征以及股市特征共同决定,并且机构投资者对于股价波动的影响具有双重特征,基于不同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为股价波动风险的防范提供了监管参考。进一步研究表明,基于全局信息的目标免疫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股价波动风险,这对于维护股市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被寄予厚望,但是对基金能否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则鲜有研究。本文首次按照基金监督对象的不同,将基金的监督作用分为"监督高管"和"监督大股东",从基金公司的治理状况出发检验在上市公司高管非自愿性变更决策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途径。实证结果表明,在基金公司治理状况比较差的条件下,基金会与上市公司高管"合谋";而当基金公司治理状况比较好的条件下,基金公司在上市公司高管非自愿性变更决策中能够发挥"监督大股东"的治理作用;没有发现基金公司"监督高管"的证据。"监督大股东"假说的提出,既丰富了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也是首次从企业微观决策层面发现基金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发挥积极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日内交易数据构建订单流不平衡指标,考察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应计信息的即时反应情况及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意外盈余为正的前提下,根据应计利润水平采取反转交易策略,买入(卖出)低(高)应计公司股票;受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低应计(高应计)公司股价在盈余公告后短期内上涨(下跌),在公告后长期则下跌(上涨),股价在整个区间内经历反转;通过构建套利组合研究发现,公司应计对股票盈余公告后长期收益的正向预测能力,不能完全被基于风险的资产定价模型所解释,说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造成股价过度反应,导致市场对公司应计项目错误定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重视高管价值的呼声渐高,国企高管的薪酬也大幅提高,在我国现有产权制度和经济水平下,过度重视物质激励引发了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从高管薪酬、高管权力、高管变更和高管晋升角度分析高管激励因素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只有站在高管的角度设计激励机制,完善公司治理才能有效的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4.
股价"同涨同跌"是我国股票市场的一种重要现象。多股集体"暴跌"会给公司和投资者造成严重的损失,因而股价同步性的问题受到监管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10-2017年股票分析师对上市公司做出的预测为主要研究对象,验证了股票分析师的羊群行为与公司股价同步性间的关系,讨论了机构投资者和市场情绪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分析师的羊群行为是"非信息驱动"的真羊群行为,这种行为降低了市场上的特质信息含量,从而增加了公司的股价同步性。上述关系在熊市中更为显著,并且分析师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加剧其羊群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如何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传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高管变更是否改善了企业绩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高管变更是否改善了企业绩效?本研究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高管变更的绩效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1)高管更换与公司绩效紧密相关;控股股东的更换与高管人员的更换密切相关;(2)控股股东的更换与更换前低劣的经营业绩相关;(3)更换了高管人员的公司,高管显著提高了经营绩效,在高管变更中企业绩效改善主要来源于市场绩效的提高。但是,更换控股股东和高管人员并未显著地迅速提高企业真正的营利能力,高管人员的更换既与控股股东变更相关,还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管持股、高管的私有收益与公司的并购行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探讨公司高管发动的并购行为与谋取个人私有收益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尝试从高级管理层的私有收益角度对公司高管的并购行为进行研究.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及中国高管薪酬管制和公司并购的特殊制度背景,以1999年~200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回归、随机效应回归和分层回归的实证方法,得到一些重要结论.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已经成为高管谋取私有收益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发动并购行动高管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在职消费,而高管发动并购事件谋求在职消费的私有收益动机最为明显.通过分层回归还发现,目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下管理者持股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这一股权激励的确能够适当缓解高管以谋取私有收益为目的而发动毁损股东价值的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管特征的研究仅关注于个人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等"后天"因素,缺乏高管先天特征的研究。本文以我国创业板公司在IPO网上路演中的推介高管为研究对象,检验了高管的长相和语音对IPO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偏好高管长相较好的公司:公司高管长相好,IPO申购中签率低、首日换手率低。高管长相在IPO市场中存在"美貌溢价",即高管长相较好的公司,IPO折价率低;而高管长相较差的公司,则并无显著结论。IPO市场对高管的"低音偏好"具体表现为:高管语音的音量越低,IPO热度越高、IPO折价率也越低;并且,声音低沉的高管所管理的公司价值较高。对比发现,语音特征的作用比长相特征的作用稳定。本文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获取客观数据,将高管特征的研究从"后天塑造"的角度拓展至"先天遗传"的领域,为先天特征与公司财务之间关系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8.
尹海员  朱旭 《管理科学》2022,25(2):69-88
聚焦机构投资者决策行为背后的信息驱动因素,选取2007年~2017年沪深A股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的度量指标,分析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的差异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中介路径.实证发现,持股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的差异程度越大,则越能减缓样本股票的股价崩盘风险.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羊群行为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也即信息挖掘能力差异会导致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程度降低,进而缓解了股价崩盘风险.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熊市中这种缓解效应相较于牛市更加明显.同时,良好的公司内外部环境不仅能有效降低股价崩盘的风险,也可以加强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差异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效应.研究结论为全面认识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以及如何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披露工作近期已正式拉开帷幕。投资者在关注公司年度经营业绩的同时,也在高度关注公司年度利润的分配方案。而配合一年一度的年报行情,A股市场上盛传着有部分上市公司年度利润要"高送转"的传闻。个别机构甚至还煞有介事地筛选出了市场上具有"高送转"的题材股,这样一来,导致部分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异动。有不少中小投资者在未  相似文献   

20.
人的外表特征会影响信任的给予,业绩好的公司是否会为了增强投资者对会计数字可靠性的感知,而更愿意在年报中披露高管照片?或是业绩差的公司为了避免消极评价与惩罚而更愿意通过高管照片披露进行印象管理?本文基于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2011~2015年5年的数据对高管照片披露进行统计和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公司业绩正向影响高管照片的自愿披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