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关于构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上说,价值是一种人与对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价值”中掺杂着人的主观好恶的意识。因此,价值依人而存在。价值观是人们作出价值判断和确定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人们追求价值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发展,因此,是否以人为本就成为判定一种价值观是否正确的标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应该凡事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突出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突出人的核心地位。构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是坚持对立统一的认识观;二是坚持克己中庸的道德观;三是坚持和谐发展的社会观。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文化价值无时无刻无不存在,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宗教价值,甚至是物质价值、环境价值等等,都隐含着文化价值的特性。因此,可以说文化价值是一种最基本的价值,它既有形又无形,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塑造着人。文化价值可以规范、优化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文化价值可以塑造人的价值观;文化价值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唯物史观教育在高校哲学通识教育中的价值,具体分析了唯物史观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人的主体性、科学规律观和实践观等方面的内在关联性.可以说,唯物史观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通识教育中加强唯物史观教育,能够引导高校学生理解人的本质,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高校学生理解世界的本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实践意识,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对社会发展观演变的讨论中 ,提出了需要与实践是双向互动的关系 ,在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寻求多种需要的融合和平衡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价值与环境价值是内在一致的 ;要缓和和最终解决突现于当代社会的全球性危机 ,需逐步建立起世界整体价值观或全人类价值观等价值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时代 ,终身教育已作为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广泛传播 ,并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实践广泛实施。终身教育与人的价值关系密切 ,对人的价值具有升值的作用。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人的终身历程 ,每个人可以通过终身教育 ,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核心价值观思想主要蕴含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著作中,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人的存在论作为价值起点、人的本质论作为价值核心、异化劳动论作为价值中介、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精髓,有着伟大的科学性、强烈的革命性、鲜明的阶级性和现实的关照性的理论特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新时代学习和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核心价值观思想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提出的"共同活动方式就是生产力"的命题不仅是马克思共同实践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但这一重要思想却被学界长期忽视。什么是"共同的"活动方式?如何认识"共同的"实践活动?这些基本问题对于全面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普遍价值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在马克思自己的诸多著作中,马克思反复强调指出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是"共同的",即人的实践具有"共同性"。这种"共同的"实践内容应包括现实世界实践关系的共同性、人类生产生活的共同性、人的形而上存在的共同性,以及人的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存在的共同性。明确实践活动的共同性也就是肯定实践法则具有共同性。马克思的"共同实践"思想为普遍价值奠定了基础。是对传统哲学关于抽象的理性或感性共同性的彻底翻转。通过理解"共同实践"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加深对普遍价值的认识,可以树立真正的"普遍价值观",抵制"普世价值",反思将价值问题狭隘化或绝对化。  相似文献   

8.
价值是个关系范畴,它表现为主体对客体满足自身需要的评价.人的价值源于人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本质.如果说实践的本质是目的性和手段性、超越性和现实性、理想性和实证性的统一,那么.实践的本质只能由其目的性通过手段性加以实现、超越性通过现实性加以体现、理想性通过实证性加以证实才能实际地表现出来;这一表现的结果就是社会财富的增多和社会制度的改进.假如说社会财富的增多和社会制度的改进意味社会的进步,那么当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推动了社会进步时,他就会被评价为有价值.假如说社会进步是人们对社会的一种祈求或一种需要,那么人的价值性获得就在于满足了人们的这种祈求或需要,因而,人的价值与其他评价对象一样,其本质在于满足别人对杜会进步的需要的效用性.  相似文献   

9.
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客观规律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价值观是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的科学性就在于价值目标的崇高性、价值取向的为民性、价值主体的广泛性和价值实践的可行性。共产主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体现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共产主义把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取向,它要彻底地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并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共产主义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它是世界性的群众运动。共产主义有着可行性的价值实践方案,其价值实践条件明确、方式合理、步骤清晰。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文化角度来说,"普世价值"很可能是不存在的。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来讲,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普世价值"。"民主"、"平等"、"自由"和"人权"等是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内容。现在有不少中国人认同这些价值观,并把它们说成是普世价值。但是调查显示青年学生们并不欢迎它们。在英语和跨文化交际教学中,价值观的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主流价值认同的现代价值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的中国不但经历着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且经历着主流价值重构、认同过程的无序与冲突。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价值体系、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主义诉求、市场经济转型后引入的西式价值规范,在社会变迁和时代话语的冲击下呈现出尴尬的价值残片化趋向;传统与现代、异域与本土以及社会内部诸结构之间诸价值观念的遭遇带给多元价值时代更为复杂剧烈的冲突;价值传播文化模式的转变使得主流价值宣传播讲和认同接受变得更为困难。这些因素构成了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认同的困境所在。传统"根"性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开放、包容的价值平台与交流、对话性的价值传播文化模式的构建,将是形成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主流价值认同文化氛围的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不仅界定了社会工作本身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同时界定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主要源于基督教思想、人道主义和福利主义思想,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尽管起步缓慢但发展相当迅速,产生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理论,又不完全适应中国的社会形势,因此,充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进程的推进是极为重要的,而且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传统文化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最为深远,其中家国理想、政治和谐理想、众生平等理想与社会工作价值观有相通之处,对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构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权利的价值追求与人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权利归根到底是为人而存在的,因此说权利的价值是人的价值的确证方式。权利制度的确认和实现是权利追求自身的价值实现以及促进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权利制度始终以价值主线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的态势,而且各种价值观相互冲撞,这就迫切要求在大学生中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统摄、整合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献综述进行梳理,以便在既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心理视角审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思想实际,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接受机制的建立,从而使大学生从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内化的过程达到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调查研究,分析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与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之间的相关关系,观察深层学习与儒家思想和道德情操之间存在着的相关性,指出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能够有效地抑制浅表学习,进而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容易令当代大学生产生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惑,高校德育不仅要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更要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而要培养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明确价值判断标准是前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关键,价值教育生活情景化、实践化则是有效措施.这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只有明确了价值判断的标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有...  相似文献   

17.
现代节约既包含个人价值,也包含社会价值。与古代节约相比,现代节约的内涵更丰富,价值更高。它不仅指生产、生活、工作方面的节约,而且也包含节约人类创造出来的财富和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不仅是被动地抑制自己的物质消费来适应环境,而且还通过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财富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素,推动人类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节约的价值,对于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史视阈中传统文化价值和媒体价值的转换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历史的分析考察,传统文化价值存在现实中,经过了主体的批评性地、综合性地、创造性地转换得以与现实的媒体价值融合。传统文化与媒体价值的融合既是历史客观的转换,也是主体性的转换。转换的精神内核是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价值,媒体是其实现转换和综合创新的重要工具。传统文化价值与媒体价值的转换与融合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主体积极主动地促进这种融合才能有效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价值观是主体对高等教育事实与思想的内隐或外显的,对"什么是值得做"的一种构想,包括哲学和社会学层级。在哲学层级上则有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不同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而以大学为典型高校研究对象在社会学层级上则有大学作为社区和科层组织两种不同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哲学层级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为社会学层级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提供指导,同时两个层级上的两种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在实践中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环境的世纪”,人类面临着如何摆脱现实困境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转变的问题。向一种新的价值观过渡,迫切需要认清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危害和误区。从多元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及传统的价值理论,指出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理论在学理层面上是不充足的,在实践层面上是有害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是环境危机的根源,为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必须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的软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