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叙事的电影——谈电影作品艺术中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不仅是造型艺术,更是叙事艺术。本文以文本叙事学、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电影叙事的情节模式、画外音叙事以及作者干预三个方面,以张艺谋、王家卫近期新作为例,进行初步探讨、证明:不化是主叙事电影还是“淡化情节”的作品,叙事都是电影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电影故事的叙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西智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9):59-60,114
技术和商业主导着电影的叙事能力、倾向和效果。相对于技术和商业对电影叙事在成熟度上的积极推动与在人文功能上或积极或消极的推动以及电影界在叙事技法上的各种创新,文艺理论的影响非常微弱。在电影评论之外,文艺界的电影叙事学为实现对电影制作的主动和建设性贡献,需要在电影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文学叙事学同电影文本的有机结合,并探索具有电影创作独特性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审视视角和情节这两个在电影叙事学中比较成熟而有待深化的典型分析工具,说明电影叙事学必须更广泛和深入地思考文学叙事学尚没有习惯使用的各种电影要素和叙事语境。  相似文献   

3.
普洛普的叙事研究已经形成现代叙事学的基本框架,他用角色和功能研究民间故事的方法也被电影学者搬到电影分析中.2002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蝎子王>是一部成功借鉴普洛普叙事理伦的电影作品.  相似文献   

4.
电影伦理学,是一种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谱系内的新兴学科。它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参照系,采用电影叙事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社会学、电影历史学的综合分析方法,对影片的叙事方式与叙事内容进行伦理意义的阐释。作为一种跨越多种学科的理论学说,电影伦理学以影像的叙事文本为研究对象,以影片表达的伦理思想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艺术的人文精神为评价基准,致力于创造一种适合于影像语言的理论阐释工具,并将其纳入与其他电影学科共生的电影理论研究的总体范式之中。中国电影伦理学除了具有以上基本特质之外,还特别强调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思想嵌入到电影的评价体系之中,进而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上推进中国电影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电子游戏行业迅速发展,成为继印刷文字、电影、电视等之后的又一重要叙事媒介。随着媒介平台的更新发展,经典叙事学理论面对新型文本,亟待进行理论范式的更新。以电子游戏叙事中的作者为主题,运用叙事伦理方法论述游戏叙事中作者与玩家两个主体在叙事中的作用,可做如下探讨:首先探讨叙事学范式的发展以及将游戏纳入叙事研究的必要性;进而具体分析游戏作品中体现出的“作者已死”的假象,此时的作者作为虚构世界的创作者,在游戏中隐藏于算法背后而非“已死”;最后阐明作者在隐身的同时对玩家及作品具有控制力,作者通过给予玩家被控制的自由,在游戏叙事中去而复归。  相似文献   

6.
身体叙事学强调以具有情境性、关系性的身体感知作为叙事的动力,体现叙事的内涵."身体"是阐释章明电影的美学风格与独特价值的重要视角:通过非职业演员的运用,使人物回归到未被规训的身体感知;"看"的动作将身体呈现为一个"感官的场所",将即时性的感知作为叙事动力;身体具有媒介作用,能够通过感知具体的身体情境理解丰富的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著名叙事学家詹姆斯·费伦的近作《作为修辞的叙事》,其方法论将“叙事”视作作者、以文本与读者间意识形态交换的“修辞”为逻辑起点,试图建构一种突显作者、文本和读者交互协同作用的、以文本为中心的动力学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居间”特征。这对国内相关研究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话语与性别及身份的关联,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刺猬的优雅》通过看门人荷妮和富家少女帕洛玛的交替视角,展示了巴黎一栋高级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揭露她们的经历和心路演变。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围绕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及叙事结构特点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芭贝里身为女性作家在写作中如何通过女性叙事策略,建构起女性叙事声音和女性话语权威。其写作尝试也对中国的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西方叙事学理论,通过文本细读,挖掘叙事元素——意象在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功能:除了解读其在文本叙事转换、人物塑造等细节处的运用与表达外,更注重分析意象在文本的时空建构、叙事策略及文化意蕴等方面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流行的“灾难—拯救”电影中,《流浪地球》呈现出显著的中国意涵;电影文本展现出了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呈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当代国家伦理。总体来看,《流浪地球》仍然未能完全解决好莱坞电影叙事与中国话语的融合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突破。  相似文献   

11.
从模因论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好莱坞电影经典译名,发现译者通常采用借用、模仿目的语及源语的成语、典故等文化模因,打造具有强大自我传播能力的强势模因,使得这些译名脱颖而出,受到目的语观众青睐和认可。  相似文献   

12.
从“荷莱坞”、“荷来胡特”、“花坞”到“好莱坞”,中国人心目中的Hollywood逐渐演变成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和一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天堂。好莱坞的中国影迷,在物质迷恋和感官慰藉的层面上走近好莱坞。但在1949年以前,中国电影仍然企图通过各种途径,向好莱坞学习并寻求与好莱坞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进而试图在中国境内建立另外一个“好莱坞”,最终实现中国的好莱坞梦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好莱坞电影恰当运用中国元素以及中国文化借助于好莱坞电影得到广泛的海外传播问题,通过案例进行论证。研究认为,好莱坞电影要肯定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需要观察者站在理性的立场去尊重、描述差异;中国电影要建立文化自信,重新审视电影的基本理念,借鉴好莱坞电影工业的运作模式,立足本土现实和民族情感,发掘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优势,对制作和传播具有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国内外电影进行积极正面引导,实现中国形象的良好建构与正面传播。  相似文献   

14.
乔治.卢卡斯是在经典好莱坞衰败之际、伴随着新好莱坞运动而出现的“好莱坞小子”创作群体的代表人物。电影体制在既为创作者限定规范的同时也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卢卡斯的成长过程,伴随着新好莱坞体制的逐步确立,也是从体制的颠覆、反抗者成为同盟共生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文化渊源与哲学传统、制片体制和美学观念、感知方式与表意策略3个方面,将法国观念电影与好莱坞娱乐片加以比较.尽管好莱坞娱乐片有种种缺憾,但它那热情勃发的大众经验讲述与对生活积极拥抱的态度,从改善法国观念电影自身计,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电影植入式广告有着超过百年的历史,特别是在电影商业化程度最高并进行全球化营销的好莱坞,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其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品牌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越来越多地被植入好莱坞电影之中,成为中国广告业发展过程中的亮点之一,而这一现象也随着电影的热映引起了学界、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采用文献研究法,并佐以案例分析法,从电影植入式广告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品牌近年来植入好莱坞电影的情况入手,结合中国品牌的自身特点,提出中国品牌植入好莱坞电影的运营策略,包括增强品牌内功、运用植入技巧、提高品牌文化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17.
"五四"前后中国新诗话语模式的生成与嬗交,表现为一个循环态势,即个体生命(自我)的缺席--出场 --缺席的变化流程。文言话语仍然是晚清诗歌的中心话语;白话话语解构了文言话语,凸显了话语主体;大众话 语则实现了话语主体向客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战争与冲突时刻伴随着社会活动和政权的更替,而电影作为历史书写和群体价值观的载体,是超越记忆的存在. 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媒介塑造的美国形象由过去主要依赖地理条件来连接各自区块的熔炉,转变为由商业与技术相交织的混合体. 电影从诞生至今,持续保持的首要定位是一种商品,其次是满足文化意识的传承和美学艺术的发扬. 将艺术、商业与大众娱乐杂糅在一起的好莱坞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探究美国文化和社会历史的窗口. 好莱坞受惠于战争和社会冲突的成果不仅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而电影有超越媒介技术和文化宣传层面的更深的传播影响,能够双向助力于产业生产者和消费受众意识形态的变革. 与政治合作是好莱坞曾经的资源和策略,而全球化则是华莱坞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前期好莱坞影片的汉译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前半期美国在华平均每年发行影片超过三百部,这个数字占中国电影放映市场每年总量的百分之八十。面对这样庞大的一个外片市场,如何消化是一个严峻问题。在这几十年间,中国的外片经理商和美国的电影制片商先后尝试过用口译、中文字幕、译意风和风语配音等方法以便让好莱坞影片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前瞻:连接中国与好莱坞的影像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站在时间链条上就中美电影作了历史性的回顾。20世纪上半叶,美国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电影业与电影观众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后好莱坞电影也在消费作为东方奇观的中国武侠电影和香港功夫片的同时发生嬗变,并继续创造着影响世界电影的好莱坞标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人重审好莱坞,为中国电影的出路寻求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