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从后殖民翻译看《女勇士》的文化身份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身份一直是流散文学,尤其是华裔美国文学备受关注且热议的一个话题,但从翻译的视角审视文化身份的论著,目前尚不多见.与许多华裔美国作家一样,汤亭亭借用文化翻译以完成后殖民语境下的跨文化写作,并成功在美国主流社会立足.通过杂合,她用独特的改写与重塑,融合不完整的“中国”文化记忆与其身处的美国文化,对英语这一完整的连续的整体发出挑战,也激发读者参与到文化翻译当中.她成功地再现了异域“中国”文化,也构建了本土的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疯女人"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在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其中"精神错乱"在字典中被解释为由社会、经济和文化元素引起的精神疾病。因此,作家在作品中经常利用精神错乱的人物揭露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例如,汤婷婷在《女勇士》里塑造了多个"疯女人"形象,包括第三章的主人公"我"、河边的无名女人及第四章的月兰阿姨等。本文将通过分析《女勇士》中"疯女人"形象,揭示其背后的所指及含义。  相似文献   

3.
《女勇士》的性别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华裔群体的分裂,而随着地位的确立和写作视野的开阔,汤亭亭在《孙行者》中关注华裔群体的建设。在叙事策略上,《孙行者》用跨性别的复合式的多重叙事声音替代了《女勇士》中个人型的女性叙事声音。在汤亭亭这个自身隐含作者的操纵之下,通过神秘叙事者观音、男主人公惠特曼的声音,《孙行者》既未湮没男性的声音也未牺牲女性的利益,而是融人华裔群体内各种声音。通过跨性别的复合式叙事策略,《孙行者》消解了性别的二元对立,提供了两性和解的想象空间,使男女两性从政治对抗走向政治联盟成为可能。《孙行者》表达了对建设一个兼容并包的和谐的华裔群体社会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4.
作为爱尔兰移民后裔,加之生活的颠沛流离,奥尼尔对文化身份的归属和认同有着强烈的需求。游走于各种思潮之间,奥尼尔自身成为了被不同文化定义的主体,身份的多重性与分裂性与现实的焦虑产生交集,让奥尼尔能通过《诗人的气质》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两种文化、两个族裔之间的冲突、文化身份的困惑与迷茫,展开了奥尼尔式的文化叙事与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5.
康拉德的《吉姆爷》从人物塑造和叙事策略两方面体现了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作品戏拟性的人物刻画消解了“大写的人”的理想主义信念;在叙事策略上,《吉姆爷》通过打破线性叙述时间,塑造词穷的叙述者和转换视角等方法,进一步颠覆了关于意义先验在场和理性至上等宏大叙事假定。  相似文献   

6.
运用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女勇士》中华裔美国女性同时遭受的种族压迫、性别压迫和阶级压迫,从而证明美国女性主义在分析华裔美国女性境遇时的偏颇,指出华裔美国女性在追求解放的过程中要同时反抗三重压迫。  相似文献   

7.
双重边缘中的身份确认--汤亭亭《女勇士》的叙事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以"华裔"为背景,以"女性"为主题,体现出鲜明的华裔女性主义叙事立场.作者有意营造出依托特有的中国女性传统的叙事空间,表现出华裔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不同阶段,凸现出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华裔妇女构建新型的性别身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8.
从身份构建的视角看杰琪·凯的小说《小号》,其主人公乔斯·穆迪是一位多种族和跨性别的爵士音乐家。穆迪女性的身体和男性的身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传记家斯通斯因为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叙事认同的方式在穆迪的传记中将其定义为荒淫堕落的性变态者。这种有悖伦理的身份界定对穆迪的家人造成严重的困扰。所幸穆迪以杂合性质的爵士乐为隐喻,为自己构建出流动的化成身份;并且想象出以情感为纽带的家庭谱系,将这种身份构建方式传递给其养子科尔曼。因此,《小号》是作者杰琪·凯于文化和社会规约以外进行身份构建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期图从叙事学,尤其是中国叙事学理论的宏观角度来阐述鲁迅《呐喊》、《彷徨》文本,在中国本土化的诗学领域里论述这两部小说中的意象问题。通过鲁迅这两个文本的阐释,笔者也发现东方复调文本先声.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美国华裔女作家金斯顿的代表作《女勇士》中大量中国文化元素的意义,以文化为切入点,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研究金斯顿对三组女性命运描写的不同处理,从构建女性的主体地位、彰显女性的权威、争取女性的话语权与写作权三个方面论证了作者反抗一切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宣泄其女权主义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致力于小说艺术形式革新的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在小说《大海》的叙述结构、叙述模式以及叙述策略三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小说中多条线索构成网状结构,采用全知视角,通过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两个视角将过去与现在、幻想与梦境融合起来,体现了班维尔作为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特有的创作手法,彰显了《大海》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美国小说叙事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晦涩、难懂为显著特点, 原因在于后现代文学为了表明其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态度,作品在主题、语言和叙事方法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文学,甚至不同于现代主义文学.本文就后现代美国文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以期有助于对后现代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论《爵士乐》的后现代身份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爵士乐》中“痕迹”与“裂缝”的双重意象揭示了白人文化冲击下黑人身份的错位与缺失。在对黑人身份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中,作者莫里森将爵士乐即兴变奏的特点变为文本的一种叙事策略,凸显了后工业社会中个体身份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也为少数族裔在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中实现自身独特的身份认同指出了一条可行性道路。  相似文献   

14.
《法国中尉的女人》以莎拉和查尔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后现代叙事技巧的“重构”和“解构”,阐释和表达出存在主义自由思想。作者约翰·福尔斯不仅将这一主题思想演绎于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并且含而不露地蕴涵于后现代叙事技巧之中,创造性地实现了主题与叙事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明清艳情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欲望叙事,其内容所呈现出的对于性态度的矛盾性与明清时期特定的知识型构相关,它既受这个时期正统文化和市民文化的双重影响,也受作家群体的心理特征以及价值选择的制约,并最终凝结为诸多文化规则,直接影响到艳情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叙述者态度。  相似文献   

16.
自然主义戏剧是19世纪后期欧洲剧坛出现的一种影响显著的思潮和流派,反映了当时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对文艺领域的渗透。它主张以实证哲学的理论和生物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法则体验和描写生活、表现人物性格和事件,并借小剧场运动的助力,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为戏剧叙事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不少饶有价值的基质。自然主义戏剧叙事的特征体现在:以科学实验的态度和方法刻画社会和人物,客观、细微地观察和记录现实生活,舞台艺术讲求高度逼真和日常生活化。自然主义戏剧叙事在颠覆传统戏剧观、催生新的戏剧形态、推进西方戏剧的现代转型方面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解读中西方的“鬼(Ghost)”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西方“鬼”的文字释义,寓意挖掘,价值评判,结合中西方文学中“鬼”的形象的探讨.人鬼关系的比较,揭示东西方“鬼”文学中的宗教情结,并透过中西方“鬼”的民俗和仪式的比较,探讨中西方“鬼”的异同,从而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一个法门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断头台》是艾特玛托夫八十年代的力作。作品中以动物形象作为人物形象的参照,增加了一个从动物观照人自身的独特视角,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通过狼的家族悲剧,向读者展示人对大自然的无情掠夺,并由此引发出对人类善与恶的哲理思考。艾特玛托夫以其作品浓厚的生态意识要求人类进行价值观的全方位变革。  相似文献   

19.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在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在明确协调城乡文化发展关系和高质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和原则基础上,构建“过程相嵌 资源共享 主体合作”的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框架,以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协同推进“两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共育共享为抓手,以乡村文化振兴决策的协作优化机制、乡村文化振兴资源的动态倾斜机制、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的多元合作机制、乡村居民文化权益的共同保障机制、乡村文化安全风险的协同防范机制为保障,全方位、全过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20.
每一位发表小说的作家都想使自己的作品对读者具有权威性,都想在一定范围内对那些被作品所争取过来的读者群体产生权威,托尼·莫里森也不例外。她在代表作《最蓝的眼睛》中就为这种作者声音正式开了先河。她将选择起点最终定位在了语言规范层次上,她的叙述者没有直接抵制“方言”和“白种人英语”,而是采用了既不是方言也不是白种人语言的一种地方土话,叙述者使用口语式、会话型的话语,使得每一个人成为个性群体中的角色。莫里森为她的叙述者选用这样的语域.意在采用并借助非洲裔美国黑人社群而获得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