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只有公平、公正,社会才能和谐。教育公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教育问题的凸显,国内外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研究已趋于从理论向实践阶段的迈进,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更要突出教育的优先地位。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将必然地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推动作用。只有深刻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教育理论,才能为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奠定最为牢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荣 《天府新论》2005,(6):18-20
以人为本,是党治国理政新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人各尽所能,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使人各得其所,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使人和谐相处,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方向.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地方政府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发挥引导、协调和支持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雏护社会稳定.必须深化各项改革,形成一个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与制度正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爱军 《齐鲁学刊》2007,3(4):147-149
和谐社会与制度正义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制度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和谐社会必须以制度正义为核心,全面落实公平分配机制,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以及权利、结果公平和机会、规则公平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凸现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本质,强化法律制度在利益分配机制中的作用,达到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育不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与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能够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社会,是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社会。目前,解决好腐败问题、失业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政府在此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必须加快政府改革步伐,转变政府职能,确立新的施政理念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吴涛 《南方论刊》2013,(1):14-16
社会公平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当前我国许多社会不和谐现象的产生都与不公平有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要求对我们化解当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整合社会利益,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构建社会的重要条件;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观念和实践模式。系统地解读和处理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平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男女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目标。男女平等是从性别方面实现社会公平,因此,男女平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对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要发挥其对实践的强大指导作用,必然要求我们首先深刻理解它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核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是科学发展,发展和科学发展如同两大支柱,共同撑起了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校德育主体层面分析德育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邯郸市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推进邯郸市服务型政府建设,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建立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13.
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国进 《北方论丛》2001,4(4):34-37
自然观作为科学历史的文化背景之一,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受到普遍认同的。然而自然观首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在自然观与科学的逻辑关系中,科学是自然观形成的基础,科学在自然观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人类自然观经历了四次演变,即:古希腊朴素自然观-机械自然观-进化自然观-系统自然观。进化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自然科学领域最直观的表述,系统自然观是进化自然观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都要靠发展。腐败滋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发展与反腐并存。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科学防腐促进发展。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反腐倡廉融入到决策过程、行政过程之中;做到事事有监督,层层有落实;以人为本,惩防并举,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当代发展经历了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重大转变。科学发展观扬弃了以往传统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它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人的高度重视,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最内在、最核心的要求;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优良的党风政风是凝聚民心、带动发展的巨大力量;看科学发展是否上了水平,主要是看人民群众是否得到了实惠,要以人民群众评判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的发展观和当代国外先进发展观为理论借鉴和理论补充。经历了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阶段的发展完善,具备了构成严整理论体系的前提、要素和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是由发展中心论、发展价值论、发展整体论、发展系统论、发展永续论和发展统筹论六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完美体现,是我党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关键性的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科学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界定,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审视其内在和外在关系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界定为我们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是党对“三大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 ,是深化教育改革 ,推动教育进步 ,确保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向前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