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文凭的信号传递: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教育 (或文凭 )是劳动市场上劳动者传递自身能力的一种重要信号 ,企业将根据劳动者传递的教育信号来推测其能力之高低。近年来的高校扩招 ,实际上降低了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 ,企业已经不能再根据教育 (文凭 )信号来推断就业者的能力 ,劳动市场上的文凭只能成为一个“橡皮敲门砖”。理性的劳动者与企业将寻求其他能判断能力的方式 ,这包括 :更高层次的文凭 ,信誉与标准化 ,以及保证书和行动  相似文献   

2.
"双证书"制度下的教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双证书"制度,是指为推动学生达到多元技能的培养目标的制度上的保证.文中所涉及的"双证"是指高职教育中,毕业生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外,同时必须通过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主持的技能鉴定考试,至少获得一个体现本专业核心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集中讨论了为适应此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所采取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难与"人才高消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扩招意味着取得大学文凭的成本下降,没有强化高校间梯度层次的扩招结果,仅仅是将毕业生整体学历层次往上平移,使过去要求专科的岗位变成要求本科,过去要求本科的岗位变成要求研究生,并出现大量无法就业的毕业生,个人在整个劳动力供给队伍中的相对位置并没有改变.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和"人才高消费"问题的关键在于拉开高校之间的层次差距,强化教育文凭作为传递劳动者能力信号的功能,同时强化同级文凭的分层,使就业市场由单纯追求更高的学历转变为追求更好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飞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使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已露端倪的崇尚知识、崇尚科学的民族发展态势。这对于缓解人才资源的相对短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助推作用。但统观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不免使人喜忧参半。因为稍加注意,理性的人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诸多弊端暴露无遗:教育质量没有保障,入学资格标准一降再降,为争夺生源硝烟四起,文凭(证书)成为商品,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与现实需求脱节,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混乱,管理者素质不高(没有高教管理经验、不具备高等教育理念运…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作为传递高级文化,探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高等教育,要不断适应社会变革的现实.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会求知与做人,学会学习与创造、学会生存与合作、做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自身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程是当前高等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造就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培育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体;通过高等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上的和谐发展,推进社会和谐进程,以及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和谐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之源,就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途径和选择.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 ,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起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 ,因此 ,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工程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必须解放思想 ,加快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理顺社会、政府、市场、大学之间的关系,将各个主体扮演的角色准确定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向未来,大学自主、学术自由是教育民主的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依赖与政府、市场的博弈制衡,最终的目标是使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与社会形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21世纪要求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德,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高等教育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高等教育工作者应积探讨教育学生的新方式和新思路,在高校构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为把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就业难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导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结构性过剩的必然途径.高等教育分类与定位理应使就业难问题得到改善,但是种种不合理现象,反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资源配置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与定位遇到的最为根本的问题.必须进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策略调整,有效引导高校向应用型教育方向发展,才能缓解高等教育的结构性问题,促进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导致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因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应通过变革教育理念、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素质、营造人文氛围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促进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免费高等教育会导致一种“隐性”的不公平,表现在边缘性教育机会均等、成本与收益不一致。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能够带来实质性教育机会均等、成本与收益的一致,是当前解决高等教育中社会公平问题的较好途径。为确保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正面影响,重点是降低个人及其家庭补偿率,以收入决定分担成本的合理比例。同时要加大助学力度,保证资助学生的比例与学费同步增长,以及确定适当的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比。  相似文献   

13.
田昆  竹俊  赵国友 《天府新论》2004,(2):129-131
本文运用经济学有关原理对现在就业市场上的文凭贬值现象作了简要分析 ,指出文凭贬值现象的背后是就业市场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的失灵 ,对失灵的原因作了分析 ,并提出一些改善市场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教育需求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快速增长,然而快速增长导致了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降低。因此,充分认识成人高等教育需求的本质特性,保持高等教育自身的品位,是保证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科学、和谐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国内有关城乡劳动力工资差异的研究着重强调劳动力市场户籍歧视的作用,而忽视了前劳动力市场教育歧视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应用Neumark分解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前劳动力市场教育歧视对城乡劳动力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城乡劳动力的工资差异中,由个体特征所导致的工资差异占71.47%,劳动力市场户籍歧视所引起的工资差异占17.53%,而前劳动力市场教育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异占11.00%。因此,只有综合考虑前劳动力市场教育歧视的作用,才能准确地估计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所导致的城乡劳动力工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多世纪以来,瑞典高等教育经历了三次重大改革,其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中逐渐融入了市场、竞争和行政权力分离等元素,政府职能实现了从直接办学到间接调控的转变.但主流始终突出公共教育体制特征,并凸显国家宏观管理"管而不控"的管理模式,既发挥了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激发了大学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内在活力.在高等教育投入、教育公平、质量保障以及完善和激发大学创新力机制方面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智力劳动力的价值创造、价值计量及其收入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 ,其价值构成要发生两次质的飞跃。第一次是教育投入首次超过生存费用 ,劳动产品实现了从体力到智力的初步转化 ;第二次是劳动投入新创造价值超过了旧转移价值 ,实现了劳动力价值结构的主体成分的更替 ,加速了劳动力的智力化进程 ,这时生存费用在劳动力价值的构成中已变得微不足道 ,劳动力摆脱了“体力”困扰 ,真正升华为智力密集型劳动力  相似文献   

18.
教会大学指的是西方教会在中国设立的岭南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等十多所高等教育机构。自 1 9世纪 80年代起 ,教会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 ,一般认为 ,受美国长老会差遣的传教士狄考文主持的文会馆 ,于 80年代开始进行高等教育 ,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教会大学。绝大多数的教会大学是在 2 0世纪初以后正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教会大学的产生有其特有的历史背景 ,教会大学在办学目的、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教师及学生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 ,并作为教会学校体系的尖顶而对中国的社会及文化教育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逐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政策的变化显示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合理,民办教育立法本身的问题导致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公平待遇难以落实,外部对民办高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估标准不够科学.解决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识到民办教育的根本功能是增加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制定可操作的地方民办教育法规、条例,建立政府宏观指导下的民办教育社会评价机制,以使民办高等教育和公办高等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私立高等教育全球范围扩张过程中,多样性是一个普遍现象.私立高等教育作为公立高等教育的补充形式,发挥着教育市场中“吸纳需求”的功能,在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尽管中国大陆存在着大量的民办高等教育多样性的事实,却鲜有多样性的理论解释.文章试图通过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对于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中的多样性现象给出理论上的阐释.通过分析发现,一些情形导致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中的多样性表现,如组织域的发展历史较短,缺少稳定的法律与规范体系,组织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分权化的管理体制以及不同省份在经济发展水平与民办教育政策上的差异,较强的办学自主权,以及民办高校所具有的企业组织属性等.文章同时指出组织同型化发展的趋势是由民办高校模仿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之间相互模仿、教师的共同价值观以及不断增强的政府干预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