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普遍和深入的,高校作为各类人才的培养摇篮,也是国际型经济类人才的培养摇篮,其课程改革所受到的冲击当然不可忽略.透过全球金融危机对高校课程改革的冲击,明晰当前高校课程改革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进而找出应对之策是当务之急,也是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在线课程更好更快地引入高校课程系统,尽早实现高校课程教育改革目标,文章在阐述高校课程系统引入在线课程教学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在线课程在引入高校课程系统过程中存在的优质课程不足、开发机制不完善、开发认同度较低、管理方式刚性化、教育政策消极化等方面的难点,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为高校课程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东娥 《南方论刊》2012,(8):102-103,8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在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学生的自我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就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情况对广东某地方高校进行了实证性的调查研究,旨在找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关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实现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受协同育人管理体制不健全、教育主体缺乏合作、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支撑不够等因素影响,当前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需要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实现同向同行,健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管理体制,建立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常态化合作机制,营造二者协同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肩负培养国家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应充分结合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重视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这对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帮助大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目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通识课的课型发展具体要求,以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为理念完善课程建设,打造体系化课程,融入地方文化与学校特色,拓宽与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与途径,依据课程需要构建师资队伍,深入思考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我国高校数量众多、特色明显,蕴含着优势明显的思政资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具有鲜明特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有着立德树人价值指向协同、内驱力外逼力助推协同、辩证统一思维推进协同的内在逻辑。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应基于高校的特点,找准协同主体、协同资源、协同平台的实践要点,抓好以团队建设开启协同之旅,以精品推广对标协同之靶,以结果复盘增强协同之效,以系统举措确保协同之实的推进、示范、反馈和保障环节,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之一.在梳理高校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发展脉络基础上,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在顶层设计上,学校应从明晰课程思政建设主线、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库建设、构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开展教师培训等方面加强统筹;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上,要根据课程类型、学科专业特点,对标人才培养目标,提炼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进行分类建设;在教学运行上,要从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融入、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系统做好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当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和管理的现状为背景,结合公选课"选"与"学"的问题,探讨课程体系建构思路,研究学科建设和地方资源在艺术课程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奉海春 《南方论刊》2012,(10):105-106
高校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存在目标定位模糊、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教学手段落后和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本文认为高校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开设时间、使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创新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通过把乡土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等三种形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以此达到弥补高校思政课程统一教材中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资源不足,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精神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师范生师德品质不可或缺的教育活动,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课程实施既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适应新时代师范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核心要求。反思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还存在独立课程体系缺乏、教师职业素养不高、师德实践流于形式、课程实施评价传统固化等现实阻隔。为着力探构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课程实施进路,需要以厚德树人为目标,助推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课程体系化;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打造专业化师德教育课程团队;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创新常态化师德课程实践模式;以教育效果为根本,构建立体化师德课程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研究地方院校的书籍设计课程,针对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与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对书籍装帧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以求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能起到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提高口腔医学课堂教学效果、强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这必然需要深层次分析与探索如何有效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口腔医学课程教学,本文分析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口腔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对策,从而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长为口腔医学领域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体现价值观显性教育的高度.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支撑课程,彰显价值观隐性教育的广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还存在着教师认识误区、资源整合不到位、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权威高效的协同育人领导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命运共同体;完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育人制度保障体系.明确主攻方向,探索构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它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是由学校自主决定开发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所不能满足的那部分学生需要。根据国家政策的规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改革的重点,它要求教师改变角色意识,更新角色行为,重塑角色形象,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服务者。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在利用好军事理论教学这一显性课程基础上,还需要开发隐性课程。从国防教育隐性课程内涵谈起,阐述了开发国防教育隐性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对高校国防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的策略提出了几点看法,认为应该从开发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的隐性课程、开发以制度建设为载体的隐性课程、开发以培育大学精神为核心的隐性课程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刘创 《云梦学刊》2002,23(6):88-90
高校艺术素养课程的构成和组合包括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中的师生角色。理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高校艺术素养课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的课程形式,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表现方式,要提升隐性课程的功能,可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完善校园制度、优化校园环境、强化社会实践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挖掘轮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出发点,轮滑教学在思政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轮滑教学中思政元素所起到的育人功能,构建课程思政与轮滑课程相互融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挖掘轮滑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主要创新点;探寻课程思政视域下轮滑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对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型课程是高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内容。该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显示出了它所具有的价值。本文提出了研究型课程对传统的课程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突破,对研究型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