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艺术品的欣赏中,应当承认感官在欣赏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感官的反应,是艺术品欣赏的第一道大门,这种反应如果“不适”,大门就会关闭,反之才会开启。同时,也应承认“情感需要”在艺术品欣赏中的作用。这种“需要”是通过对艺术品象征意义的理解、欣赏所激发的想象、与艺术品个性的吻合和欣赏中所产生的自我暗示等来满足的。   相似文献   

2.
移情还是感应:朱光潜论“有我之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朱光潜曾对立普斯的"移情说"作过一些批评,但他总体上接受了立普斯"移情说"的观念方式,并试图用"移情"来解释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朱光潜认为,"有我之境"是移情作用参与其中的艺术境界,而"无我之境"则没有移情作用,是诗人于冷静回味中得来的。他还认为移情是艺术思维、原始思维和儿童思维的共同特点。然而,当朱光潜对立普斯、王国维进行批评时,其论证上的脆弱和矛盾却提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都只能用感应而不是移情来说明。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表述功能和表情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判断、陈述一个客观事实的时候,就体现了语言的表述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被动、表达一定的情感,即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觉时,就体现了语言的表情功能。表示判断的用法最先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字的功能发生变化,叙事视角发生改变,导致说话人的情感发生转移(移情),从而使“N所V”结构可以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情,这是“移情”这一主观化的产物。这种用法较多见于汉译佛典,与梵文原典有直接的关系,佛经翻译对于“N所V”结构表示被动的用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是真的”与“真”——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与“真理”在中文字面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文章强调要用“真”而不是用“真理”来理解西方哲学中的“truth”,一是因为它的字面意思主要是“是真的”这种意义上的东西;二是因为西方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所谈论的是同一个东西,而不是不同的东西,他们的区别只是在于理解和解释的不同。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西方哲学家所关注的最重要的少数几个核心问题之一,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少数几个核心概念之一,乃是“是真的”这种意义上的东西,而不是“真理”。这里实际上也存在着中西哲学的重大差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奥古斯丁在西方解释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圣经》解释学上,而且也表现在哲学的解释学方面。他接受了西方古代的斯多葛学派关于“内在逻各斯”与“外在逻各斯”的区分,并将其运用到基督教教义(如“道成肉身”、“三位一体”)的解释中,明确了在上帝那里,这两者只有理论上的差别,而在实际上是统一的,但在人那里,这两者并不总是能统一。这种差别导致了人在对内在逻各斯的追求中的过程因素,并体现为一种辩证法的精神。这些思想对伽达默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后者对解释学的普遍性的理解方面,而这种普遍性指的是内在的逻各斯,而不是外在的逻各斯。伽达默尔在这方面与奥古斯丁存在着的内在的一致性,是我们深刻地理解哲学解释学的思想之关键。  相似文献   

6.
孙冶方同志提出过一个论断:“我们的人民币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货币’了。”(《经济研究》1981年第10期第19页)我同意这一论断。下面,谈谈我对这一观点的粗浅理解。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且,只有当贵金属黄金成为货币商品的时候,一般价值形式才转化为货币形式,“货币天然是金银”。(马恩全集第十三卷第145页)货币的本质表现在货币的职能,主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上。“价值尺度和流通手  相似文献   

7.
张晚林  王瑜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8,11(1):F0003-F0003
我国传统的诗词评点,历来有所谓“兴象”、“妙悟”、“神韵”、“性灵”、“境界”诸说,这些说法虽称述有异,而其基本原理则一。即皆是切就诗词之当身,把它当作一感性之“体”来品鉴与领悟,而不是像西方的文艺批评著作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那样,构建一种概念性与逻辑性的规则,以此作为衡定一切诗文的价值尺度。西方这样的诗学范式,正如美国文艺批评家爱德蒙森所言:“概括性术语妨碍我们发现一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和最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文学批评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以文本为出发点,还是以批评家为出发点?答案是众说纷纭。韦勒克在《批评的概念》中考察了“文学批评”概念,其复杂性让人惊叹。却尔在《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中把对文本的解释作为文学批评的哲学基础。然而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猛烈抨击文学批评寄生于文学,认为需要“一种特殊的概念框架来论述文学”。无论批评是以文学还是批评家为出发点,都表现了相应的主体姿态。  相似文献   

9.
“公”与“私”的问题市民主体城市并不是一句成熟的用语,其意思极难确定。这句合成语的意思是“市民作为主体来管理城市”呢?还是“城市作为主体来操纵市民”?两种解释都能成立,所以说它含义模糊。这种对模糊含义的疑问不仅在城市问题中存在,比如要造一句“国民主体国家”或“职工主  相似文献   

10.
想象是一种思维。形象思维不同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心理实质是“象的运动”。但审美想象不同于形象思维。在审美场三层面建构中,形象思维在第三层面。审美想象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并在继发过程思维和原发过程思维参与下的“三统一”的思维方式。审美想象发生时,无意识思维内容起作巨大的作用。所以,审美想象所创造的形象,既具感性又有“理性”、既具个别性又具普遍共同性、既具超功利性又有功利因素、既具无序性又是有序的。真正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是审美想象的创造物  相似文献   

11.
再论法典的意义世界陈金钊,王俊峰法典被制定出来以后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有任何走样,否则就会破坏法制,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法典所使用词汇含义的多样性决定了解释法律必然存在。为保障法律统一实施,法学家必须为解释者找到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准。这种客观的标准通...  相似文献   

12.
论价值尺度     
以主体需要为价值尺度 ,在我国已成为共识。主体需要并非总是合理 ,以此为价值尺度 ,会导致作出荒谬的结论。生存和发展的效益尺度应是科学的价值尺度 ,它是社会共同尺度 ,体现了价值多元性和一元性的统一 ;它是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相统一的尺度 ,体现了万物一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外文艺发展史上,有不少文艺家和批评家关系融洽的例子,但更多的是不融洽的例子。文艺家和批评家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文艺家和批评家对这个问题都十分感兴趣。巴金曾写到:“从三十年代起我就同批评家打交道,我就在考虑创作和评论的关系。”巴金认为:“作家和批评家,两种人,两种职业,两种分工……如此而己。作家不想改造批评家,批评家也改造不了作家。最好的办法是:友好合作,共同前进。”他希望批评家“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作家”,巴金说:“好的批评家是作家的朋友,并不是作家的上级。”因为,“作家和批评家都是文艺工作者,同样为人民、为读者服  相似文献   

14.
假如当得了作家,谁愿意当批评家?批评家过的是第二手的生活。使文字不朽的,不是批评。运些都是简单的真理。可是我们却有忘记这些真理的危险,因为目前独立的批评力量和威信特别盛行。在美国,批评家以一个独立人物而存在,有才气的青年把批评看作声誉很高的事业,而不把批评看作是自己的失败。真正的批评家是诗人的仆从;而今天他的举动却俨然是主宰。目前文艺界的主要特点是:“非小说”——报告文学、历史、哲理论说、传记、评论——胜过了传统的想象作品。批评处在一个苦难和摇摆的情境中,批评的职能有三方面:第一,批评可以告诉我们读什么和怎样读。第二,批评能联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技术交通的迅速,实际上掩盖了思想意识和政治的顽固障碍,批评家能充当中间人和监护人。第三,最重要的职能是关于当代文学的判断。我这篇文章的整个目的就是提出“高尚的文学修养”概念。用谨严、恐惧和欢乐的实例,辅导作为整个人类的我们如何阅读,是文学批评的职责。没有它,创作本身可以变得沉默下来。  相似文献   

15.
“羽人”是汉代艺术中一种特殊的人物造型 ,在汉墓装饰中频频出现。文章通过对考古出土羽人造型艺术品进行的类型分析和艺术形象分析 ,并结合文献资料来揭示“羽人”造型艺术品的内在含意。汉代艺术品中“羽人”形象正是汉代人们认为能通过“羽化升仙”实现其成为“神仙”梦想最有效途径的明证 ,羽人形象本身所体现的升仙思想 ,是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6.
“太极”是易学的基本概念,有“本原”和“无形”两种基本内涵。汉代以“浑沦”解释,侧重本原涵义;魏晋以“无”解释,侧重无形涵义;唐代兼综汉魏之说,为本原与无形的内在契合,阐明象数依据;宋代则分化出“无极”概念,独立表达无形涵义。太极概念在历代诠释中始终保持两种内涵的统一。太极概念具有深刻的时间哲学意蕴,本原和无形分别表示时间发生的可能和无时间的永恒境域,并统一为时间之源。  相似文献   

17.
信仰的对象具有绝对必然性,但是,这种绝对必然的存在者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也不是理论认识的对象,而是由实践理性所设定的目的,即德福相统一的至善.只要我们把至善设定为衡量人类进步的终极价值尺度,而不要求它完全成为现实的存在,基于无神论的信仰就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电影如何重建影像和现实之间的对话关系,已然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摆在电影界面前。与现实之间对话关系的断裂,我个人认为这是当下中国电影创作中最大的缺失之一。当代中国电影中的相当部分作品和现实无关。我这里说的“现实”,不是单纯指现实生活,也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现实题材”,更不是指所谓的“现实主义”。为什么用“所谓的”,我后面会解释。我想表述的中心意思是,它忽略了现实中人们的基本情感诉求和人性诉求,或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漠视。当代电影的远离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电影的远离观众。  相似文献   

19.
<正> 内容和形式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王鹏令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上,发表了《内容和形式范畴新议》一文,对这一范畴提出了自己的新的见解。我认为,王鹏令同志的观点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本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与王鹏令同志商榷。(一) 按照通常的解释,作为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之一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而“形式”则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内部形式)。我是赞成这种解释的。我认为,所谓“内容”和“形式”,是人们在观察和分析事物时,在思维中把事物分解成所内含的东西以及这些内含的东西的存在形式、表现形式这么两个侧面,并进而探究这两个侧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对范畴。对于内容和形式范畴的含义,应当、也只能作出如上的规定。可是,王鹏令同志却不同意这种规定。他认为,按照这种规定,在分析有机化学中  相似文献   

20.
当谈到诗歌的来源和本质的时候,普遍认为浪漫主义批评家们通常把重点置于诗人本身,并有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事实上,浪漫主义诗人受到柏拉图主义关于模仿、灵感和想象方面理论的启发,进而形成了自己的宣言和理论。浪漫主义诗人立足的关键在于,他们把诗歌的重要意义看作是来自诗人的心灵、情感和想象,而不是以前的理论家所认为的仅仅是表现和模仿人类的生活以达到教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