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汉语新型"被××"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运用原型理论,对"被××"语言现象与汉语传统"被"字句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从结构和语义两方面的分析发现:结构上,"被××"与"被"字句结构范畴存在交叉属性,即"被"字句结构范畴的原型成分"被+及物动词";语义上,"被××"与"被"字句语义范畴相交于"被"字句语义范畴的原型成分——"消极意义"。因此,可以认定,"被××"是汉语"被"字句范畴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在形式上对"被××"结构与传统被动句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在构式语法的角度下,探讨了"被××"构式的核心意义、语义成分以及该构式与其内部的词汇成分之间的语义互动,从而将其与传统被动句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从语用结构的角度研究了传统被动句与"被××"构式之间的异同。通过研究,可以得出"被××"结构与传统被动句在形式、语义及语用结构上形成三重背反。具体来说,结构上,相比于传统被动,"被××"结构呈现出极大的开放性,"被"字后的成分远不局限于及物动词,可以为多种其他词性。语义上,传统被动句的"被"作为被动标记,凸显"被动性"或者"被处置性";而"被××"构式则凸显"被迫性"或者"非自愿性"。相比传统被动,"被××"结构的语用结构更为复杂、多变,确切解读"被XX"结构则更需要借助语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当前网络媒体频繁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门"事件说起,追溯了"××门"词族的缘起与演变,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及构成理据.文章认为"××门"作为一个词语模其结构和语义都已较为稳定,"门"已经获得了一个独立后缀的地位,成为一个极具能产性的汉语构词语素.在汉语语境下它将会衍生出更多的"××门",以此丰富汉语,丰富人们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4.
“什么×不×”构式可以看成是“什么”粘附在“×不×”上,“×”和“不×”分别代表“×”所表示的话题的两个方面。“什么×不×”构式在肯定结构中可以用于语用否定,在否定结构中有列举和突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被××"的蹿红,该结构成为语言学探讨的热点话题。论文对该结构所属的语言单位进行了界定,根据内部结构对其进行了分类,重点分析了"被××"超常规搭配的特点,尝试性地探讨了其流行的语言学和社会学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新时期网络催生的新词语"×男"和"×女"两个词族群的构词、语义、语用及构词特点,进而分析论述了其社会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泛××化"可以表达某些现象/事物/事件等泛滥、过度、没有节制地动态发展过程。语用上,具有概括性、开放性、继承性;修辞上,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形式陌生,符合大众心理。"泛××化"的出现是语言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气"式结构的特点、"气"的性质,在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和语法单位(主要是语素和词)语法功能虚化的特点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结构是由支配式结构向支配式复合词过渡的形式,多数结构已经完成了这种转变而变成了一种支配式的复合词.  相似文献   

9.
非范畴化指在某种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中典型特征的过程。网络流行语"×哥"是一种典型的非范畴化现象,其非范畴化包括三个方面:结构的非范畴化、语体的非范畴化和语义的非范畴化。"×哥"族词语中,其结构出现多样化、搭配不稳定等特征。从情感意义来看,原有的亲属称谓中的褒义、尊敬之意已经弱化,出现褒义、贬义和中性意义。"×哥"其亲属属性特征已经脱落,而且其年长的特性也不稳定,而且随着"×哥"意义的丰富,其语义的男性特征也有脱落的迹象,可以指女性,也可以指物体。  相似文献   

10.
"裸官""裸捐"等"裸×"新词在网络空间不断生成并快速传播。模因论认为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通过复制模仿在人类大脑间传播。文章利用模因论探讨"裸×"族词大范围传播成为强势模因的深层原因,分析"裸×"新词在复制传播中的意义演变过程。旨在为利用语言规律设计创造强势模因,使语言更好更专业地为服务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心目中,"另类"学生就是指那些思维常常不符合常人眼中的一般习惯、语言和行为显得与众不同而自行其事的人.这些"另类"学生的言行举止常常使人感到"特别".这种学生在学习中和课堂上语言行为的"另类",使一些刚入门不久的教师教学起来很困难.  相似文献   

12.
张功赞 《国际公关》2023,(15):143-145
在旅游投资驱动下中国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景区数量迅速增长至三万多家,对管理、资源嫁接的需要同步增长,委托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集团体系内专业化分工下资产与经营分离促使委托管理内生为例,探讨委托管理内部市场化的操作流程、路径及方案,为破解委托管理难以复制寻求方案。  相似文献   

13.
"另类"回指语指那些在语篇中完成替代任务之余,还具有其他功能的语言单位。根据Yus的反讽理论,"另类"回指语有产生反讽的可能性。对"另类"回指语的反讽效应进行解读,推导"另类"回指语的反讽效应产生原理:"另类"回指语在提取旧信息时,激活了受话者的认知域,同时提供了新线索;新旧信息综合后的衍生信息与受话者认知域中的惯有信息相互冲突;受话者将此冲突置于语境,寻求与语境最吻合的最佳释义即反讽。按照先行项的差异将"另类"回指语分为四大类:名词性先行项回指、动词性先行项回指、零形式先行项回指和复杂性先行项回指。  相似文献   

14.
"V不上"和"V不下"之间的对立和非对立,主要受"上"和"下"原型义及相关引申义的影响,在结构内部,动词的语义特征与之兼容者可以进入,否则不能;在结构外部,"V不上"和"V不下"都受外部条件的制约,但结构义上"V不上"结构强调目标性,"V不下"结构强调空间性,两者存在明显的对立;在认知图式上,"V不上"形成的是二维的目标模式,"V不下"形成的是三维的空间模式,对立是很明显的.而在"上"和"下"通过引申表示"到达、达到、完成"等结果的意思时,"V不上"和"V不下"是非对立的;在空间特点的语境里,两者有非对立的现象,但是在原因侧重上却是对立的.二者的对立是主流,非对立是支流.  相似文献   

15.
"既X也Y"结构是在"既X又Y"结构的类化作用下产生的。其中Y与X的语义关系可以是平列、递减或递增,而"既X又Y"结构中Y与X的语义关系可以是平列、递增或转折。历时研究材料显示,"既X又Y"结构的类化作用及表达上的语义空缺是"既X也Y"结构产生的重要机制和动因。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既X也Y"和"既X又Y"结构的实际使用情况呈现既交叉又互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们无法把"不是"一劳永逸地划入某种词类,相反,"不是"可以作名词、语气语和副词,"不是"是现代汉语否定词的另类。本文采用外部比较、内部观察及对"不是"的定性分析三个视角对"不是"进行多维度研究,分析了"不是"的三个语用否定特征,并从"不是"提供的预期信息和反预期信息进一步认识"不是"作为语用否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为翻译视点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得体的视点转移发生在关系结构的两个端点之间.如果超出结构边界,译文就难免偏离原文"A/r(S)/B"的语义关系结构.在本研究中,"A"被设为表述项,一个显现概念,"B"被设为被感知项,一个隐性概念,"r"是连接"A"和"B"两个端点的语义关系轴.翻译视点超越了这两个端点,译文就不可避免地会偏离原文视阈.一旦"A1"成为翻译焦点,"B1"随时可以取代"A1"成为的新表述视点"A2",原文"A1"转化为译文的隐性感知项"B2".这种情况下,采取翻译视点转移可以最终达到视阈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国家数据局等部门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印发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如何有效释放“数据要素×”效应,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数据要素×”概念界定,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微观机理、宏观逻辑的分析,研究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数据要素×”实现从连接到协同、使用到复用、叠加到融合的转变,发挥作用的机理是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是发挥乘数效应的基础,数据要素化、场景化和资产化是发挥乘数效应的途径。“数据要素×”要坚持需求牵引,以公共数据应用场景为基础,运用大数据的理论、技术,丰富公共数据价值创造模式;探索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多元化供给模式,探索政企数据统一对接与合作机制,建立适应数据特征、符合数据要素价值实现规律的数据资源供给体系;大力培育应用型数商,加快“上云用数赋智”进程,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打造数据融合应用典型案例;加强学界和实务界开展联合研究,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数据要素基础理论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19.
"由"字句、"被"字句这两个句式既有相似点,又有细微的差别.在"由"字句中,"由"和介引的对象的位置相对灵活,可以居句首,也可以居第一个名词的后面,但"由"介引的对象一定出现,不能省略;在"被"字句中,"被"和介引对象的位置相对稳定,一般不能居句首,但"被"介引的对象可以出现,也可以省略."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和使用频率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归纳了"数×数×"型成语的特点.指出了"数×数×"型成语中数字词义普适由确指趋向泛指,这种虚化具有不整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