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这一视觉文化现象实际是权力运作的结果。而权力的运作带来的是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规训,其结果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维护良好的社会运行秩序。其中个体的身份因为权力关系也变得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独特的规训手段,能够实现权力独立运行,其影响已广泛渗入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对全景敞视主义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我国社会的诚信建设相结合,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观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解放了人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这在作为当代科技成果集中体现的计算机网络空间中尤为突出。“圆形监狱”一说作为一种以空间来象征权力的理想范例和极致模板首先由边沁提出,而后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进一步将其描述为全景敞视主义。不管从技术基础、监视模式、空间划分、权力等级等各个方面看,似乎与任何束缚、控制、权力、统治、规训无涉的新型社会空间——网络空间,却在本质上不啻另一种新型的全景敞视“圆形监狱”,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无形却又无所不在的信息监控网络中,成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统治和渗透手段。因此,传统社会空间中那种明显的、赤裸裸的权力与控制并没有凭空消失,而是以更加全面隐蔽而富有迷惑性的方式渗入网络空间中。这表明,随着现代性的进程,本身作为一种人工产物的网络科技,有可能脱离人的控制而走向未知的自主发展,成为后现代资本社会的新型统治手段而具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空间与场所,是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权力,总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存在,而又要控制一定的空间。而“在场”,则是权力监督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往往由各类纪检、监察部门来实施。而由于中国监察系统存在先天不足,使这种“在场”往往会流于形式,往往会以“不在场”而告终,即所谓的“在场困境”。与其相关的是“缺场悖论”,它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大众具有“普遍在场”的特性,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由于缺乏沟通的渠道和表达的平台,这种意义上的大众“普遍在场”往往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存在,从而使大众在社会监督中往往处于“离场”或“缺场”状态,这又构成了“缺场悖论”。,在现实中“无处不在”的大众之所以在权力监督中屡屡“缺场”,主要在于缺乏一个发布、表达的场所。网络空间的出现,真正实现了物理空间和虚拟场所的分离,使得被监督对象的行为无所遁逃,从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由边沁到福柯的“全景敞视”,即“反向全景敞视”,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在场”关系,使“在场困境”与“缺场悖论”双双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我们认为,隐形标签、传感器和射频识别芯片等形式的纳米技术将在两个方面引发不同于过去几十年中传统意义上的隐私问题。一是它们将不再仅仅围绕监视集中和权力集中的理念,如全景敞视监狱的隐喻含义,而是要关注分散层面上的持续观察;二是对隐私的关注可能不仅仅涉及对信息流动的制约,同时也涉及到相关材料和纳米制品,如芯片及标签的设计。我们首先建构了一个框架用以概述当前有关隐私问题的辩论情况,进而提出我们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侦查的“本质”,是大数据侦查研究中最基础的问题,也是目前被学界所忽视的问题。通过福柯“规训”理论分析发现,大数据侦查不仅降低了警员对嫌疑对象人身的过度依赖,同时还促成了警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运行,更为重要的是,它反向激励了警察广泛采集公民个人信息。据此,大数据侦查的本质乃是提升公安机关社会治理水平的“全景敞视”规训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侦查主体的个人私欲与大数据侦查“权力-科技”的双重欺骗性相互交织,会加速公民个人的地位式微,产生溢出效应。基于福柯“规训”理论启示,有必要对大数据侦查进行程序规制,同时将个人信息权纳入《刑事诉讼法》保障范畴,以免大数据侦查对个人信息造成侵犯。  相似文献   

7.
亨利·詹姆斯早期短篇小说《德莫福夫人》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表现了对意识中心叙事手法的实验性运用,该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故事是在他人的“凝视”下展开的。运用米歇尔·福柯的凝视理论,从空间结构、全景敞视和医学凝视等角度解读《德莫福夫人》中女性作为附属品被父权社会物化的地位。詹姆斯在该小说中描写了不甘于被男性操控、争取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德莫福夫人的女性形象,体现了詹姆斯对女性地位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父权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福柯否认实在的、一致的和普遍的人性的存在,认为它只是历史性建构起来的观念。就精神气质来说,福柯的反人文主义是一种超越传统人文主义的“人文主义”。他对现代人的形象进行了独特的描述,认为现代人是权力对现代个体全面奴役的产物,进而批判了现代西方文明泯灭差异性、用普遍性凌驾一切的本质。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通过三种客体化的方式将人改造成符合主体标准的现代人。针对现代人的历史境遇,他提出了局部斗争和现代生存美学作为人的解放的方案,但是两个方案存在着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9.
规训的教育与人的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本意应是培养人的自由心智,提升人的内在德性,而学校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场域。但是现在的学校越来越成为一个规训的场所,教育则沦落成一个代替强势进行规训的工具。这种异化现象已使得教育在偏离自己方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成为一种“制器”的工具而不再是一种“育人”的活动,这必然导致教育的工业化生产和人的尊严与自由的丧失。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既彰显了现代性之困境,又进一步推进了现代性。自由主义作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它自身蕴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社群主义站在新的理论基础上试图克服甚至超越"现代性";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正是扬弃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实现人的真正自由与平等、解决现代性危机的一种积极的理论样式。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发展史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的终身价值取向是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追循这一价值取向 ,马克思创立了关于实现人类解放的学说 ,这一学说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内涵。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价值取向就其最终目的来说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而社会主义 (及共产主义 )是以马克思实现人类解放理论为价值取向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是马克思实现人类解放的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僵化模式 ,它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改革完善的历史进程 ,就其最终目的来说 ,马克思人类解放的价值取向 ,是贯穿社会主义全部运动发展进程的核心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群众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理论探索的结果,而且更是调查研究和实践的结晶。文章立足于客观史实,以时间为导线,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为切入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诞生和发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总结出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取得成功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共产党宣言》的7篇“序言”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这些“序言”不仅对当时各国的工人阶级运动具有指导意义,而且是对《共产党宣言》的补充和发挥,更是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如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结合人民群众的实践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基本国情相结合等思想,都体现了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些思想和认识对于当前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树立和践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认为平等的观念不是永恒的公理,而是一个运动着的历史范畴,这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方法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历史把握,也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现实体现,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促进人的发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平等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新发展:“中国梦”之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目标的中国梦的提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实践性、社会性和丰富性。无论从其深刻内涵,还是从其话语表述形式来看,都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新发展。中国梦的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更具时代性,促进了其大众化的进程,满足了人民大众精神发展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是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生态问题和社会主义结合为目标,生态、社会正义、非暴力、基层民主等为支柱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谐社会主义是和谐社会、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科学体系,二者在人与自然和谐、基层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有近似之处,但也有着本质差别。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下,探讨生态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主义的关系,对于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制度性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但经济危机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现象。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式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经济危机表现形式。社会主义在其自身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但社会主义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和规避。从动态和本质的视角分析社会主义与经济危机的内在关系,不仅是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与政府调控的良性博弈明确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们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历史起点.新起点不但对发展的要求更高,而且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在新起点上推进新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20.
《艺术与人的解放》一书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整体性和学术张力,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在当下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当代形态,都具有至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书中关于一些理论家的归属问题值得商榷,对"艺术与人的解放"这一主题的原理性探讨略显不足,对其内在悖论与融通的复杂关系缺乏充分论述。这些都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