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真强 《学术交流》2007,(5):162-164
张生形象在《莺莺传》、《董西厢》和《王西厢》三部作品的动态发展中不断演变,其表现为:一、爱情萌动中的张生形象逐步完美。二、爱情发展中的张生渐趋刚毅和执著。三、爱情结局中的张生越来越忠贞。三部作品中张生形象意义的不断推演,反映了三个时代对爱情、婚姻以及礼教的不同态度。张生形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代言人。作品中越来越明显的进步思潮,张生越来越主动自觉的爱情追求,是这一系列作品带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思想意识和审美客体,张生也因此成为耀眼而又典型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以探究人类的内心世界为主。他的短篇小说《阿拉比》借助独特的精神顿悟创作手法,通过主人公我对朦胧爱情的浪漫追求及其幻想破灭的过程描写,以孩子的视角深刻揭示了成人世界近乎残酷的秘密。本文试对小说中精神顿悟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秦弓 《日本学刊》2004,(3):132-143
明治时代 ,君权至上、政治权冲击教育权、公共权侵犯私权、家长意志压制个性意志、儒学经典成为流行读物等现象 ,表现出浓郁的儒家氛围。随着近代化进程的发展 ,个性与本质上压抑个性的儒学势必发生激烈的冲突 ,个性正是在这种冲突的磨难中逐渐成长起来 ,无畏反抗、顽强搏击的个性人物陆续登场 ;与此同时 ,儒学中合理的价值观念也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参照 ,使得个性在不断反思中走向成熟。明治文学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历史情境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表达了自主的婚姻观念,但是很多作品也表达了维护"名教"的思想,因此才子佳人有风流大胆的一面,也常常处于"情理冲突"之中.才子佳人小说没有真正解决才子佳人的"情理冲突",而是通过种种方式遮蔽了这一矛盾.而<红楼梦>中的"情理冲突"无法调和,并最终演化为人物命运的悲剧.曹雪芹以人物的命运悲剧更为深刻地阐释了"情理冲突"的实质,表现出了自由爱情和婚姻与社会礼教规范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人物品评:汉晋间的文化传承与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末兴起的品评人物的风尚,是社会思想领域大变革的表现,在某些方面启发了魏晋时代理论之形成,影响了魏晋名士的精神世界,奠定了魏晋玄学的思想基础.对两个时代的几个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在相通、相异和发展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能够勾勒出人物品评理论和风尚在汉晋间的文化传承和演进.  相似文献   

6.
王渭清  张弘 《唐都学刊》2004,20(4):55-57
张衡的赋体作品清晰地展示了这位集科学家、文学家、士大夫于一身的天才的心路历程 ,时代的缩影、士大夫的生存状态、文学的自觉 ,在其赋作中一并得到了准确生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对于女性命运和心理的关注和表现,是王小鹰创作的母题,她的作品展示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当代女性的心灵世界。王小鹰的创作道路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3年)她致力于发掘自己情绪记忆中平凡女子感情世界的蕴藏:她们的爱情、友谊和理想的价值观,她们由农场回城以后在失落迷惘的感慨中对生活真谛的寻觅。作者对人物的感情体验真切,但也存在着题材偏狭,一些作品意蕴肤浅、情思雷同的危机。第二阶段(1984—1987年)作家转而就现实生活中女性生态、命运及自身弱点进行探索,表现她们为实现自身价值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努力,启示人们对充斥于生活中耗尽女性生命力的传统观念习俗作批判性的自省。王小鹰以长篇小说《你为谁辩护》(1988年)跨进创作的第三阶段。这部作品揭示当代女性对社会的忘我使命感和不容置疑的自信力,这种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使得人物趋于完整,更富于人性,标志着作家在时代的潮流中汲取了新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8.
与一些论者习惯于从经济动因、政治条件、社会结构、国际环境和变革主体等视角出发,探寻日本近代化的前提有所不同,本文瞩目于西方文化中最早在日本传播并被接受的科学文化及其思想意义,即通过审谛科学文化的演进及与社会观念的互动,试图就日本近代化的科学根据梳理出若干看法。当然,就论题的涵盖而言,本文所涉的时间跨度当远不止江户时代,但限于篇幅,只能集力于江户时代至明治时代以前这一时期,其余容另文续论。  相似文献   

9.
徐乃为 《学术交流》2007,(2):158-164
《红楼梦》所反映的婚、情、性观念既不同于历代同类作品的含蕴,又揭示出时代意识的萌芽。其特质是:一、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婚情性状貌的科学剖视,抽取了起着主导作用与揭示本质内涵的悲剧题旨。二、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婚情性观念的理性思考,褒扬符合中华民族人文理念的正面价值。三、作者敏锐捕捉反映时代民主气息的爱情意识,彰显“心心相印”的真谛。四、作者跟上时代的步伐,将“一夫多妻”的负面价值,赋予尊重女性的“泛爱”蜕变。这种具本质意义的蜕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正价值的蜕变。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读了浩然同志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一、二部,感到这部小说在揭示高大泉等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英雄行为的社会阶级根源和思想意识根源方面,有深刻、独到的地方。对于犯错误和受蒙蔽干部之所以犯错误的原因,也都从社会阶级根源和思想意识根源做了透辟入里的分析。这对于我们“认真看书学习”,改造世界观,自觉地捍卫无产阶级专政与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是大有帮助的;同时也是对“天才史观”和“路线不可知论”的有力批判。 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代表,他们的…  相似文献   

11.
刘梅 《学术交流》2004,(7):132-134
张爱玲的小说,无论是沉浸于情爱市井的表层描述,还是对生活、对世界、对人性和命运的密切关注,都是时代和社会造成她苍凉、悲怆心态的反映。通过阅读她的小说,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在安排故事情节、反映人物心理、设置矛盾冲突时,特别是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举止中无不深深地烙印着这一鲜明基调。只有从这一基调出发,我们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解析她思想和性格的本色,才能更透彻、更深刻地体味她小说作品所蕴涵的独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波特作品中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玲 《学术交流》2004,(6):149-151
20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瑟琳·安妮·波特以善于描写女性人物见长,她的作品展示了美国南方妇女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生存的艰难,歌颂了社会生活中女性坚韧、朴实、善良的美好品德。她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展现女性意识,揭示出女性从迷失自我到寻找自我再到成功证明自我的过程。女性在妇女运动的发展中对旧的传统意识的反抗以及男女平等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是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3.
家庭结构(即家庭的组成方式,包括类型结构、代数结构和规模结构,主体是类型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家庭结构,主要在于探讨其变动的动因和趋势,揭示其演变规律,以及反映家庭结构变动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通过家庭结构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结构的变化,寻求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上大多数人认为比较适宜、能较好地实现家庭职能的形式。我国人口的大多数是在农村,农村家庭结构的发展可以大致上反映我国家庭结构发展的整体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从《儿子与情人》看当时妇女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军 《唐都学刊》2008,24(4):111-114
为了揭示<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所反映的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运用作品解读和文献学比较研究的方法,结论认为:小说中莫瑞尔太太,米莉亚姆和克拉拉这三个主要女性身上体现出在当时英国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取得了部分胜利这一过渡时期.妇女们在经济、政治、受教育和爱情婚姻方面已取得部分的平等权利,又未能得到完全的平等权利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5.
简论三宅雪岭国粹主义思想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宅雪岭是日本明治中期国粹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三宅雪岭国粹主义思想的特质表现为:在文化上,对西方文明优越的绝对性提出质疑,主张重新认识亚洲传统文化的价值,强调日本要成为亚洲的文化领袖,为世界文化做贡献;政治上,反对藩阀政府的独裁统治,主张议会主义,强调君民共治;对外意识方面,主张对外强硬,鼓吹殖民论。它本质上是一种兼有文化、政治双重色彩的自下而上的民族主义。通过对三宅雪岭国粹主义思想特质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和把握明治中期国粹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所包容的思想内容,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士大夫阶层的思想生活面貌与审美情趣;既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也有很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其美学风貌主要表现为思想的解放和人性的裸露:(1)生动地记录了时人玄谈析理的风气、内容和场面,肯定了清谈是辩论玄理的重要方式;(2)描述和肯定了“魏晋风度”是这一时期理想的人格美;(3)表现了魏晋人对人和人性美的多角度多侧面的追求;(4)深刻揭示了儒家礼教和伦理道德的泯灭和沦丧;(5)在品藻人物中运用了很多审美概念。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回归作家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经典长篇小说《切文古尔镇》通篇以"梦幻"发奇,英语世界和国内学者大都看到作品的幽暗难解,但并未从梦幻的视角讨论这部小说。梦幻是一种动态的叙事策略,作家以散点聚焦法写人物的梦幻生活,用多个梦幻碎片连缀起一个整体的寓意套层。梦幻反映出作家极为复杂的家园之困和虚空思想。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文学通史》(彭放主编)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近200万字的四卷本巨著,插图400余帧,展示了黑龙江文学从古代到当代、从主流到民间、从华夏民族到异民族的上下干余年的历程,凡发生在黑龙江土地上的文学现象,凡是有过影响的文学人物和作品,尽收其中,而且编著者精心编写,形成思想贯注、观点鲜明、史料翔实的整体面貌,堪称写作上大格局、大气象、大手笔、大制作。这部文学通史,不仅时间跨度长,纵贯古今,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黑龙江文学历史发展的全貌,而且科学地总结了黑龙江文学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展现出它不同于中原和南方文学发展的轨…  相似文献   

19.
曹刚  唐凯麟 《唐都学刊》2000,16(4):15-19
儒学之所以为人学除了春秋社会的特定历史原因,还有更深刻的文化动因。文章因此追溯到人类文明的门槛,从中西社会不同的文化进程中发现,与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思考对象的西方文化不同,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中国文化的思考对象和起点,其典型表现是西周的礼乐文化,而礼乐文化作为孔于思想的源头和反思对象,决定了由孔子创立的儒学的人学性质。文章还从比较的视角揭示了儒学中“人”的存在特性。  相似文献   

20.
拜伦的长篇叙事诗《堂璜》讲述了主人公的成长、离家、冒险、爱情 ,表面上看 ,这部作品是以人物行动为线索 ,按时间顺序把事件连接起来 ,是时间性逻辑结构。但事实上 ,它在深层上却是一种空间性的情感结构。这体现在 :( 1)作品中五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 2 )每个子故事中具体场景之间的关系。《堂璜》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结构 ,与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非理性精神和由此而形成的创作心理过程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