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组织环境是科技型人才聚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和提升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从组织环境入手,分析了纽织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因素,认为组织结构、组织机制、组织激励、组织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提出了优化组织环境的对策,以提升科技型人才的群体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2.
制度环境是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与提升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论述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度环境的内涵,从人才身份管理制度、人才配置制度、人才产权制度、人才使用制度以及人才激励制度五方面探讨了制度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我国制度环境的对策,以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相似文献   

3.
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在研究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科技环境的对策,旨在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综合经济性效应。  相似文献   

4.
市场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人才市场环境构成的基础上,着重从人才市场体系、人才市场开发和人才市场秩序等三个方面探究了市场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优化人才市场环境的对策,以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相似文献   

5.
文化环境对科技型人才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甚至是决定性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与提升同样要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在分析文化环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教育、科技、民族心理、传统习俗等四个维度探究了文化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文化环境,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与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社会环境是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与提升的重要因素。在分析社会环境内涵的基础上,从聚落环境、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社会集体认知与集合行为、教育政策与社会保障四方面探讨了社会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旨在优化社会环境以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与提升。  相似文献   

7.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和提升与人才聚集环境密切相关,经济环境是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主要环境之一。文章在分析经济环境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产业集聚和风险投资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经济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经济环境,促进人才聚集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人才聚集现象与人才聚集效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才是人力资本中最优秀的群体,人才的合理流动会产生聚集现象,而当人才聚集现象在一定环境下发生质变时,就会产生人才的聚集效应。人才聚集效应分为不经济效应和经济效应,其中经济效应主要包括信息共享效应等8个特征。就我国目前来看,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人才观,制定积极的人才流动政策,发展人力资本市场以及优化人才聚集环境等是促使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效应向经济效应转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才聚集既可能产生1+1〉2的经济性效应,也可能产生1+1〈2的不经济性效应。人才聚集效应与聚集区域的文化特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故在研究人才聚集效应时,区域文化适应性问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给出区域文化适应性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文化适应性与人才聚集效应的关系及其二者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了区域文化适应性建设及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与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组织文化作为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影响显著。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效应的基础上,分析组织文化的内涵及层次结构,从个人一组织匹配的视角,探讨了组织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机理,认为组织文化可以有效化解、削减组织冲突,提高科技人才效能和聚集组织的凝聚力,促进聚集效应的产生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CBD的发展是与其人才聚集分不开的。本文选择世界典型CBD人才聚集过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产业氛围、基础设施、人文环境、文化气息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是CBD区域吸引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09年中国省域截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人才聚集创新效应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域之间创新效应存在着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人才聚集效应中知识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对创新效应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集体学习效应、激励效应与时间效应则对创新效应有负向作用,信息共享效应与区域效应的作用效果较为复杂,无法判断。此结论对省域创新提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区域一体化引致的人才集聚与地区经济差异的关系一直是区域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领域,该文在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构建了人才集聚效应的评价体系,并实证分析了我国三大区域之间的人才集聚效应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人才集聚效应在2005-2009年逐渐增强;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大制造业基地23个市的人才集聚效应因产业基础、人才环境等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级别、区位因素、产业因素、制度因素、历史因素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城市间的人才集聚效应差异显著,进而推动了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编辑界有许多优秀人才。在适宜的环境和充分的培养下 ,科技期刊编辑都可能成为“人才”。根据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特点 ,提出了培养、吸引和利用好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科学研究使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保持了健康、持续的发展,推进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实现七个转变。在人才标准上,必须从唯"学历、职称"向重"能力、业绩"转变;在人才选拔上,必须从"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转变;在人才使用上,必须从"追求完美"向"扬长避短"转变;在人才流动上,必须从"刚性化"向"柔性化"转变;在人才聚集上,必须从"引进人才"向"追随人才"转变;在人才环境上,必须从"硬环境、宏观环境"的改善向"软环境、微观环境"的优化转变;在人才培养上,必须从"一次性培养"向"终生培养"转变。  相似文献   

17.
科学人才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是顺应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的现实要求。科学人才观内涵十分丰富,本文提出从人才标准、人才价值、人才开发、人才流通、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结构等七个方面深入领会和把握,并对其中的有些观点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地区人才集聚存在"三低"、"三乏"现象,即低的人才环境吸引力、低的人才效能性、低的地区与产业集聚度以及乏技能型人才、乏高级别技术人才、乏高级经营人才,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人才集聚的重要性,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教育事业、搭建人才市场舞台,有效提高人才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科研“弱势群体”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教师的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在教师队伍中确实存着科研"弱势群体",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制约着高校科研发展的进程.分析科研弱势群体的成因找出对策才是各类高校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笔者对科研弱势群体的成因和对策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什么样的人才观,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开发政策的选择,对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人才观,是关于人才重要性、人才内涵、人才标准、成才渠道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科学人才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对人才的科学评价,有着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必须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