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古汉语中有许多树木个体量词,这些量词主要有"树"、"株"、"栽"、"棵"、"颗"、"根"、"枝"、"个"、"本"、"条"、"头"、"竿"等。这些量词有的在先秦即已出现,有的则相对出现较晚;有的在汉语史中逐渐消失,为其他量词所替代,有的则一直使用到现代汉语中。到清代仍见使用的树木个体量词主要有"株"、"棵"、"颗"、"根"、"树"、"竿"、"枝"、"个"、"本"等,其中,"株"、"棵"是古代最为重要的两个树木个体量词,明清时"株"的部分功能已为"棵"所代替。到现代汉语中,包括"株"等其他树木个体量词多为"棵"所替代。  相似文献   

2.
殷周汉语名量词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铮 《殷都学刊》2009,30(3):111-115
论文分析了殿商西周的甲骨文、金文语料,经过辨析考证,认为其中只有集体量词、容器量词、度量衡量词,还没有出现个体量词.论文对以往认为是个体量词的词义和用法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宋元时期个体量词的变化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元是汉语由"文言"向"白话"转变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个体量词出现许多重要变化.据初步考察,48则个体量词中,或应用范围扩大,或词义趋于抽象,或出现修辞用法,或词类范围交叉,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丰富的量词是现代汉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可以分类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也可分类为人称类量词和非人称类量词。汉语量词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分析汉语量词的类别及语用特征,探讨汉语量词的翻译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取唐宋、金元、明清三个时期的语料,对"动量词+儿"用法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分析,力求得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6.
通常表示个体事物的量词具有严格的语义分类功能,但是长沙话里的“只”缺乏这种分类功能。它是一个使用范围极广的泛量词。本文力图对长沙话里“只”的使用法范围作一个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汉语名量词起源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词又可以分成名量词和动量词.关于名量词的起源,学界众说纷纭.首先分析了汉语名量词的起源的一些观点的不足,然后从韵律方面对名量词进行考察.汉语的韵律促成了"名+数+名4"的产生,从而为汉语量词的发展提供了语法槽,然后通过词汇替换、语法化等手段,产生了汉语量词.汉语量词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西周金文量词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 《北方论丛》2006,(2):60-62
整理出西周金文中的量词39个,其中分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容器量诃、度量衡及货币单位量词和其他量词等五类。它们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在句中作定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其语义特征主要体现在与名词的搭配选择关系小。通过对西周金文中的量词的使用情况的分析,可见西周处于量词产生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9.
杜鹃 《北方论丛》2005,(3):59-62
"两"一词出现很早.做量词的"两",在先秦典籍文献、铭文中使用较多,可指称车、长度、衣物、重量.从现有材料看,"两"的字本义是一系列量词义项衍生的源头,而词本义是"两"后世意义引申的中轴.研究量词"两"各个义项的发展脉络为我们呈现出这个词的整体面貌,并对"辆"()"等后起字和"乘""双"等相关词的产生、发展有了大致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克拉克教授提出一个处理英语中非连续量词的方案。在其论文中他获得以下成果:(1)把多复合量词(polyadic quantifier)“every…a different…”当作类似“more…than…”那样的非连续量词;(2)在兰贝克后承演算(Lambek Sequent Calculus)的基础上,对涉及上述量词的句子进行了形式语义学所要求的组合分析。考虑到表述的严格性,我们对克拉克教授的处理方案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进:首先,对非连续量词的后续部分也指派λ-词项和范畴值,这样可以在由若干λ-词项和范畴的序对形成的上下文中避免出现作为自然语言词条身份的非连续量词的后续部分。其次,采用兰贝克后承演算的自然演绎表述,增加对非连续量词的各个部分进行叠置合成的规则,这样使有关的组合分析更加严格。最后,增加刻画所谓结构性质的规则,直观地显示出关于复合量词语句的类型-逻辑推演结果的非连续来源。  相似文献   

11.
“数 量 名”是现代汉语的常用结构。当数词为“一”时,出现在“名量词”位置上的可以是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一 X N”结构。这三类词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名量词”语法位的职能:X不仅能发挥计量作用,还能描摹出N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和色彩。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分现代汉语词类,应以语法功能为根本标准,并注重划分的层级性。首先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根据独立使用的能力以及与其他词组合的能力分为独立词、半独立词和组合词。独立词只有叹词;半独立词只有拟声词;组合词分为体词、谓词、饰词、代词,其中,体词分为名词、数词,谓词分为动词、形容词、状态词,饰词分为区别词、副词,代词分为代体词、代谓词、代饰词。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和量词。  相似文献   

13.
英民族文化不同于汉民族文化,因而动物名称“鸡”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主要围绕动物词语“鸡”在英语和汉语中语义相同、语义为一语独有以及喻义相似动物名称不同等方面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小平 《云梦学刊》2011,32(6):132-134
容量词“合、升、斗、斛、石”主要用来计量五谷等可装载的固体实物和酒水等可盛栽的液态实物。《齐民要术》“升、斗”类量词除了这些用法外,还可以称量鱼、肉、姜、蒜等实物,如“鱼一斗”、“姜五合”、“小蒜三升”。称量五谷与称量酒水的“升、斗”来源各异,并非同词,这种用法是这类容量词称量对象不断泛化的结果,同时也与容量词和衡量词之间存在转换关系以及《要术》本身的题材和语言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程度词+名词"结构中名词语义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度词修饰名词原本不是一个被语法学界完全认可的语法组合,然而在当代口语及书面语中,"程度词 名词"组合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可见,"程度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一类名词与程度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缺环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朝鲜语"■"系列的颜色词可分为"■"类和"■/■"类,它们包括诸多下位颜色词,并含义丰富。现以"■"系列的颜色词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类和"■/■■"类涉及到的意义范畴,分析这些意义的派生形式。  相似文献   

17.
命名与修辞造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选择几种常用的修辞造词法,研究了它们在三大类事物命名的应用情形。英汉两种语言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词新语涌现,修辞造词法是它们产生的重要方式。对修辞造词法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修辞词语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基于英汉民族对动物“狮子”的属性有相似的认识,同时又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因而动物名称“狮子”在汉英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以汉语中的“狮子”和英语中的“lion”这两个对应词为例,探讨汉英民族动物词的国俗语义同异现象,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马氏文通>中以"不"为标志的否定向的"词语假借"现象,用"词语假借"的术语总括"字类假借"的实际外延,并对其进行了重新分类,进而讨论了"词语假借"所涵盖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英语单词“Common”和由它作词根而派生出的不同单词为中心,把单词词义的解释与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相结合,着重分析内含于这一系列单词中的社会“公权”与“公利”性公共空间在英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表现。市民社会的本质是个人产权的确定性和独享性,而社会“公权”与“公利”性公共空间的实质是利益享用的共赢,而且这种公共空间具有抽象性与实用性的辩证统一。在个人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市民社会里,“公权”与“公利”性的社会公共契约空间起了推动英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作用,最终建立了在稳定的权力制衡基础上的橄榄型政治经济社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