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68-173
享有"世界之眼"美誉的《时代》周刊封面关于中国的报道,以名人要事为主,密切关注政坛动向和中美关系变化,通过直接描述或问题影射来突显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差异,并基于美国国家利益对中国进行报道,辅以价值观传播。中美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综合实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促使《时代》周刊在择取中国信息问题上产生严重的偏向性,造成读者片面地掌握中国各方面信息,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歪曲。中国应主动出击,加强对外传播力度,增强国家软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构建良好国家形象,让世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知中国。 相似文献
2.
阎瑾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2):40-46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传媒大亨亨利·卢斯以《时代》周刊为舆论阵地,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报道.由于卢斯本身的中国情结和美国世纪理想,这一时期《时代》向美国人呈现了一个逐渐上升的中国形象,从而加深了美国公众对中国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认识,为美国决策部门加大援华力度奠定了有利的舆论基础.但另一方面,卢斯和《时代》对中国的报道和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恰恰反映了美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背后是美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4.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设计的品牌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0):167-170
美国的TIME《时代》周刊不仅以其丰富的史料,深刻的思辨,成为美国乃至全球畅销读物,占据着巨大的国际市场,而且它的封面VIS视觉识别系统个性鲜明,风格统一。突出体现在封面人物独具特色,喜用极富张力和情感的线条,画面色彩对比强烈、层次分明、风格简约,在内容上呈现全球视野、多元化主题、文化霸权的姿态,充分地表达了封面设计的理念和内在特色。 相似文献
5.
吴萍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23-128
以《时代》周刊(2011-2012)全部涉华报道为语料,分析其翻译中国特色词汇采用的各种策略,通过定量分析证明其翻译策略有明显的异化倾向。从意识形态、新闻写作和《时代》周刊的语言风格等视角探讨影响其翻译策略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亿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160-163
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传播日渐广泛,中美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也影响着美国媒体对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与政治修辞的风格特征。《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作为具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传播形式,对于中国形象的图像隐喻与政治修辞的手法尤其高明。本文从表情、服饰以及环境等方面分析《时代》封面人物隐喻表意机制的生成规律与政治修辞特征,并为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2-15
在遭受外侮日深、国家民族有存亡绝续之忧的历史关头,《永生》周刊高扬抗日救亡的旗帜,宣传民族解放的主张。就其精神气质和出版风格而言,它是《生活》周刊的"姊妹刊"之一。周刊紧扣时代主题,倾听群众呼声,注重与读者的交流互动,继承了近代以来我国新闻界和新闻业者身系家国天下的优良传统和可贵品质。通过梳理《永生》周刊的基本内容,可以勾勒出这个杂志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轮廓。由此也启示我们,只有铭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艰苦岁月,才能有利于更好地前进。 相似文献
8.
林秀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1):140-143
《中国周刊》是央视新闻频道在周末播出的一档新闻综合节目,它把一周内具有重大价值的新闻集约在一起重新整合、加工,进行多元解读,用人际传播的力量去竞争,并以新颖的编排、明快的节奏实现其良好的传播效果。社会的转型,媒介竞争的加剧要求新闻传播的理念要与时俱进。新闻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时效性,还在于它的连续性和后续性,一周过去了在寻找新的卖点,形成新的传播优势,找到合适的传播理念,影响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9.
徐先兆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3)
《红灯》周刊,是大革命后期国民党右派气焰嚣张之际,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西省委员会在南昌创办的一个刊物。它纪录了当时广大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的历史场面,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宝贵文献。本文作者徐先兆副教授是《红灯》周刊的主要编辑和撰稿人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何孟雄是《工人周刊》的第二任主编,他以马列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工人周刊》呈现出新特点,为我党报刊业的发展树立了新风.同时,何孟雄善于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他以《工人周刊》为阵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对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1):24-27
以周作人为精神领袖的《骆驼草》同人远避现实残酷的斗争,退守书斋过着隐逸生活,从事抒发性灵的趣味小品文和抒情小说的创作。这一时期周作人的小品文从风格境界到美学境界都走向成熟,与俞平伯一起力争给小品文以文学正统之地位。废名的抒情小说达到了他无法超越的至高点。 相似文献
12.
在读标题时代,新闻类周刊的标题如何在传统的刻板老套、中规中矩与吸引眼球的虚张声势、华而不实之间寻找平衡,拟出既准确规范,又具有一定新闻吸引力的标题,是成为成功的新闻类周刊很重要的任务。《三联生活周刊》标题典雅的传统风格、灵活多变的修辞手法、人称白话的运用等成功经验,可以为传媒期刊业者所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读标题时代,新闻类周刊的标题如何在传统的刻板老套、中规中矩与吸引眼球的虚张声势、华而不实之间寻找平衡,拟出既准确规范,又具有一定新闻吸引力的标题,是成为成功的新闻类周刊很重要的任务。《三联生活周刊》标题典雅的传统风格、灵活多变的修辞手法、人称白话的运用等成功经验,可以为传媒期刊业者所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新闻工作者,连续几年来已有《糯谷新品种“3741”》、《高产新菌株’平茹02”》等七、八篇稿件被贵刊采用,真没想到为贵刊投稿会带来那么多“麻烦”,这几年来,我已收到贵刊的读者来信近三千封,绝大多数都是询问与我报道内容有关的种植或加工制作技术的,也有让 相似文献
16.
语丝社北京时期以《语丝》周刊为阵地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是典范的同人刊物,是现代知识分子建构言说空间的一个重要平台。南迁上海后,由于同人立场发生嬗变,这一言说平台由建构到解构,表现出明显特征:同人启蒙立场逐渐消解、批评本体色彩逐渐弱化、编辑主体和创作主体由一体到分离、出版策略与文化理想由反抗转变为迎合。作为文学媒介,《语丝》周刊言说功能的丧失,刊物生存的大、小环境即文化生态环境和“文派制衡”局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卫生教育周刊》(简称《周刊》)的研读,分析了《周刊》兴办的背景与目的,主要在于应现实的疾苦所需、补卫生行政的不足、助民众开悟成俗、推社会转型的探索。《周刊》的基本内容包括开展卫生研究、普及卫生新知、对接卫生行政、参与重要事件。《周刊》对于当代的健康事业也颇有启示,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卫生”与“卫生教育”的内涵,借鉴多样化的卫生教育形式,并赋能社会治理与公众卫生素养。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治家,他从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工作,形成了泽被后世的编辑思想:创新精神;立足现实,与时俱进;雅俗共赏,力求精警.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一、《大声周刊》的诞生 《大声周刊》是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诞生的。 一九三五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中国,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相似文献
20.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4)
张太雷曾任中共广东区委的宣传部长,是《人民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张太雷为维护国共合作,宣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巩固国民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