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村改居”社区是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化的产物,社区内部公共空间、治理结构等在发生巨变后,社区治理存在复杂多变的问题。为落实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实现构建社区治理体系的政策目标,将辽宁省某市S“村改居”社区作为研究主体、具体化的公共性作为切入点,从社区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精神、社区公共参与、社区公共交往、社区公共认同5个维度,阐述S村转变为S社区过程中社区公共性弱化的表现,社区公共性重构工作需要社区提供居民开展公共生活的公共空间、创造公共交往机会、保障居民公共参与的权利、培育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2.
“村改居”社区作为由农村社区转型为城市社区的特殊社区,它有别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又与现代城市社区存在一定差距。“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存在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知识技能不完备、个体政治诉求被忽视等问题。需要从培育居民政治参与意识、构建特色自治制度、协同立体政治参与管理、网络政治参与方面来提高“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边缘社区的管理体制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即翻牌“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城中村社区管理体制、新建社区管理体制和外来企业兼并型社区管理体制,不同类型的社区管理体制的运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政府部门应遵循“立足现实,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并根据经济和社会成本、城市化进程以及主客观条件,按轻重缓急,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的改革完善规划,依先后次序逐步完善城市边缘社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赵杰昌  周刚 《社区》2012,(25):38-38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位于城市中心城区,辖城市社区52个,这些年来“村改居”社区也逐渐递增到20个。在名称上它们叫社区,但在人员管理、拨款体制等方面依然沿袭的是原有的农村行政村的管理方法。经过这些年的运作,目前,“村改居”社区的烦恼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5.
"村改居"社区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社区转型中包含着文化转型,文化转型的价值目标是构建社区和谐文化,提高居民的现代化素质。其基本途径有:完善"村改居"社区的物质文化设施,为文化转型提供物质基础;制定"村改居"社区的制度规范,为文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村改居"社区的思想文化教育,为文化转型提供精神条件;开展"村改居"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转型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杨莉  徐昌洪图 《社区》2010,(16):43-45
为对症下药治理城市社区建设中的“难点社区”,湖北省民政厅出台了《关于开展全省“难点社区”调研的通知》。结合这一要求,笔者对湖北省孝感市、随州市部分“难点社区”进行了重点调研。  相似文献   

7.
陈孔灿 《社区》2009,(28):19-20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是区驻地,共有28个行政村,17个居民委员会,有村改居型社区,有纯社区,也有复合型社区。为进一步探讨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加快社区党建步伐,促进和谐社区发展,街道党委采取个别座谈、召开党员居民商户代表会议、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基本摸清了社区党建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街道探索出了“实施网底工程,夯实社区党建基础”的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改居"社区应运而生,这种社区不同于农村村委会,也不同于城市社区。这一新生共同体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困惑和挑战。"村改居"后的社区主要面临社区自身角色的转换、社区自治中如何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发展自治组织,以便更好地管理社区等三个主要问题。"村改居"社区应该积极转换角色,引导群众积极参加社区事务,建立长效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9.
唐煌  费自力 《社区》2009,(25):16-17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安街道南港社区2002年村改居后,在硬件方面加强了建设,但是社区管理方面的软件建设仍有很多欠缺。为了进一步加快社区工作的步伐,南港社区以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从“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服务品牌、促进和谐社区构建”三个方面人手,加快构建现代新型和谐社区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任学明  任芳 《社区》2002,(3):17-17
最近,陕西省政协办公厅组织了20名政协委员深入西安市的8个社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省政协委员走进咱社区”的调研工作。省政协主席安启元同志在听取调研活动汇报后说“省政协委员与老百姓虽然朝夕相处,但真正深入下去面对面地与群众直接交流,关心他们的疾苦,了解社区建设的需要,反映社区建设中的问题,还是非常必要的。”省政协委员们在调研活动中都了解到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宏观角度,简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村改居”的推进过程。着重分析了“村改居”转换过程的共性,如都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动力;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都具有统一的运动化形式;都采用了“先形式、后内容”的推进策略。指出了“村改居”转换过程的个性,如各地的“村改居”进程带有各自特色;在“村改居”进度方面,珠三角各市、区表现不一;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居委会选举方式并不统一,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转型社区居民自治的发育程度不同。文章最后还详细地阐明了“村改居”进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村改居”社区是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中产生的。同时,传统村落居民在熟人社会基础上所产生的社会共同体意识也因生活场所的转变而受到冲击,而居民新的社区意识尚未建立,不利于社区组织运行及社区的自我发展。文章以帕特南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视角,指出“村改居”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弱化、互惠规范失序、社会信任不足,极大降低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责任感与参与感,使“村改居”居民的社区意识不足。提出应通过打破居民的社交隔阂、培育新型社区文化、加强社区制度建设来重建居民社会互动网络、构建新的互惠规范、夯实信任基础,从而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密切居民与社区的联结,稳固社区基础,发挥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社区组织运行与合作效率,促进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毕英涛  丁德光 《社区》2013,(21):10-10
由农村变成社区,不是简单的变身,它涉及城乡体制转换、集体资产改制等重要问题,这与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村改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承认虽然当前对此尚缺乏成熟经验,但也要看到这些“新社区”诞生的过程中,社会管理创新的有益实践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赵雪尹爱华 《社区》2023,(16):18-18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永安街街道周家社区是一个村改居社区,社区有常住居民416户,辖区内的金周市场是一个经营沙发材料和窗帘布艺的市场,商户有300余户,从业人员2000余人。周家社区村改居后,如何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成了摆在周家社区“两委”面前的思考:题。为了帮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事和愁事,周家社区“两委”经过反复探讨研究,决定向辖区居民和商户推出“菜单式”服务,以“群众点单、社区接单”的方式,实施精准化便民服务,全力打造服务型社区。  相似文献   

15.
郝健凤 《社区》2009,(34):24-24
青岛市市北区台东街道下设9个社区,原来设置6个社区党委、3个社区党总支,共有基层党支部70个、党员2458人,其中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回到社区的党员有1905人,占社区党员总数的77.5%。街道党工委在组织社区党建工作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当前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党员关系和实际居住地分离,党组织关系“空挂”的情况较多。  相似文献   

16.
"村改居"过程涉及社区、居民的多层面转变。"村改居"社区和谐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区建设、提高居民素质等方面存在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目标一致、内容协同、载体互补等方面。在"村改居"社区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谐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02,(17)
问:一位热心读者给本刊打来电话问,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进行村改居工作。请问,一般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进行村改居?答:在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各地都普遍遇到了关于“村改居”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家尚没有制定统一的“村改居”的具体条件和标准,在实践中,有些地方按照三个基本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并从农村获取建设用地指标,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重构农民生活空间。“村改居”社区空间的商品性、阶层性、共有性和规则多元性,意味着其面临更为复杂的公共事务和更为多元的利益主体。在“村改居”空间生产阶段缺乏参与的农民,入住新型社区之后,与乡村干部在公共空间利用上展开机智灵活的竞争。他们基于产权性、生计性和补偿性理由,施展富有权宜性和流动性的策略,修改了政府单向度规训农民生活的治理框架,型塑出社区公共空间的“流动性”景观。在“村改居”社区空间秩序达成中,基于主体互动达成的流动性平衡机制具有如下政策启示:在农民生活空间现代化转型进程中,有必要确立农民参与建设、治理自身生活空间的主体地位,通过充分的政社互动形成有活力的新社会空间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某社区的调查,探讨组织性整合的发展情况。指出加强组织性整合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完善社区保障制度以及发展社区组织。  相似文献   

20.
苏天真  李登奇 《社区》2012,(33):23-23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地处芜湖市北郊,是近十年迅速成长起来的新城区。全区45个社区、18个村,其中村改居社区31个,占68%。“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征地拆迁等因素,人居分离比较突出,导致人员安置和‘村改居’后社区资产管理方式都不同。”三十岁出头的鸠江区委常委、副区长曹洁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