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经济发展的内涵及邓小平的发展观入手,阐释社会经济发展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竞争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蕴含着竞争,竞争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知识经济与经济增长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竞争与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竞争与谦让——中国古代“争”“让”范畴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争与谦让是一对对立的范畴。中国古代通常称为“争”、“让”。我们的先哲通过对“争”的考察 ,达成了“争则乱、乱则穷”的共识。他们的学说在制度和思想两个方面排斥“争”。同时 ,他们又提倡“让”德 ,力图实现社会的和谐。考察古代先哲关于“争”、“让”范畴的论争 ,分析其利弊得失 ,对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当代中国社会 ,如何处理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化竞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特征和趋势。它是经济国际化发展 的高级阶段。经济全球化作为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全球化竞争在规 模、领域、重点、格局、层次和结果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重要特点。为适应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我们必须加速技术进步和提高自身素质、全面拓展对外经贸活动领域二加大实施大经贸战略的力 度,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贸合作与协调。同时要认清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 努力维护国家利益和 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4.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主流观点隐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条件-例如相对完善和发达的市场以及有效、有限政府,在发展中和转型国家都是付之阙如的。中国的经济改革采取“渐进改革”的策略,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探索出极具特色的动态演进路径,成功摆脱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政府-市场关系的分析偏误和陷阱。中国先是通过一系列政府治理改革重构地方政府激励,形成地方竞争,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培育和创造市场,渐次完成经济转型所需的新型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创造”;然后,随着市场化进程加速,“官场+市场”双重竞争体制全面形成,政府与市场之间通过“双向塑造”共同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中央政府在塑造中国特色的政府-市场关系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协调和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5.
“反全球化”的陷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震 《河北学刊》2002,22(4):6-10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入的同时 ,反全球化浪潮也此起彼伏。但是 ,我们不能落入这个陷阱。全球化的好处与其说是给我们带来好处 ,不如说给我们提供了参与竞争的舞台。没有竞争 ,就没有发展 ;没有竞争 ,就没有进步。实际上 ,西方人不是反对竞争 ,而是不愿新兴产业国家起来与他们竞争。人类不能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都不能回避全球化的影响。在这样一个竞争的时代 ,没有竞争力的文化也是没前途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开放型发展模式与世界经济是相和谐的。虽然中国的发展影响了世界市场的产品与资源能源价格,但这是经济全球化把中国放在生产制造分工的结果,“新殖民主义”没有理由。中国是在积极参与而不是挑战现存世界经济体系中发展的,同时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又证明中国是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开放战略的调整和升级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城市已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推动江苏省的城市化发展,从总体上说可以通过实施“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城市化”这两个城市化发展战略来进行。然而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江苏城市要想走向世界并参与世界城市体系竞争,应该走“城市城市化”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城市已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推动江苏省的城市化发展,从总体上说可以通过实施“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城市化”这两个城市化发展战略来进行。然而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江苏城市要想走向世界并参与世界城市体系竞争,应该走“城市城市化”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在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下,两者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本文指出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各民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对于我国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努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新疆与周边八国接壤,在语言交流和地缘位置上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十分丰富,市场前景广阔,为我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在未来的几年内,我们应紧紧地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新疆的人文地缘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一、我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情况1.…  相似文献   

11.
张双才  齐寅峰 《河北学刊》2001,21(4):114-117
在企业筹资活动中,负债筹资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有限责任的负债筹资条件下,会激励股东采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产生债务的代理成本。木文将分析因负债筹资所引发的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并探讨缓解和消除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 ,“朕即国家”的观念在秦汉就已形成。诏令形同法令的共识自封建专制制度初建时就已产生。皇帝一言九鼎 ,从出言到形成诏令须经过一套规整的程序。其中制诏前得到可信的第一手资料是其关键 ,获取可靠信息的主渠道之一是臣僚们的奏章 ,故执掌制诏与呈奏职能的机构便一直成为中央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枢部门。诏令的概念在《唐大诏令集》的解释是“用皇帝口气发布的官文书”,就是说 ,皇帝的话一经以书面形式发布出来就变成了官方文件。历朝诏令虽名称不同、内容不同 ,但均“无非是指书面记载的皇帝的命令”1。对奏章的概念 ,刘勰在…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而科学技术既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 ,又对人类发展有诸多的负面影响 ,人类应该在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 ,尽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 ,发展全新的科学技术以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学说这一问题,是我们与告别“知识论哲学”的所谓“实践哲学”争论的核心或焦点问题。依笔者看,哲学世界观的抽象性并不妨碍哲学是一门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学科,同时,哲学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也并不妨碍它作为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并没有真正搞清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关系,并没有真正同传统哲学划清界限。认识和实践、知和行,是不能彼此割裂分离的,哲学不能从只解释世界的片面性错误极端走向不要认识的片面性错误极端。  相似文献   

15.
主客统一与现象学的审美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3,16(2):13-18
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密切相关 ,意向性理论中的主客相关性特征和内在的主客二元分裂思维的残余决定了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品格 :它虽然强调审美价值在主客体的交流对话中产生 ,但是它并未真正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而始终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摇摆。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盖格尔的主观性审美价值观阶段、英伽登的客观化审美价值观阶段和杜夫海纳的形式上的主客统一的审美价值观阶段  相似文献   

16.
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深入研究党群干群关系 ,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寻找有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敬畏感是人们对某种力量既敬重又畏惧的情感。敬畏感与人所生存的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生活在基督教文明中的西方人,其敬畏感来自上帝。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其敬畏感则来自"天命"。而从深层心理来分析,人们真正敬畏的是人自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着对信仰对象拥有不同的敬畏感。西方人执着的民族性格和中国人爱"变通"的民族性格及其在敬畏感上的鲜明特点表现着各自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8.
银行并购与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进行综合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改革方向,提出我国银行并购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9.
王冬  李军松 《北方论丛》2011,(2):113-118
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导致了近代中国深刻的文化变迁。在此进程中,薛福成以"中西会通"作为处理中西关系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判断,运用"体用"、"道器"、"新旧"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确定了对待两者交融会通的基本准则,并以"西学中源"说与"西法为公共之理"说作为论证,主张在开放的心态中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独立自主,初步展示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中西交融会通的发展方向。这一努力是积极的,但也突出表现了近代新陈代谢的思想变迁中存在的"欲新还旧"的时代特点:以传统的文化架构容纳西学。这是时代造成的必然局限。  相似文献   

20.
群己关系是不同社会关系之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的核心关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论为指导,扬弃和超越先秦儒家注重中道、和谐的理论向度和思维方式,克服群己关系形上思考的二元对立,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中庸和谐、群己兼顾、共生共荣的群己关系和社会秩序,应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