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许多学者论述道家思想,往往把道家治国治身思想相提并论,认为道家治国治身思想是身国同治,治国治身是一体两翼的思想体系。但是,此种观点并没有深入到道家隐而不显的思想内核——治心思想。笔者认为道家实际上早就系统地提出了心治则身治、身治则国治的思想。依据道经首次揭示了道家治国治身治心思想是心身国同治的思想,论述了"道"是贯穿于心身国的主线,阐述了三者是互相贯通三体合一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该文是作者研究泰州学派主体性哲学的系列成果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王艮“身本”与王阳明“心本”思想的关系 ,指出“心本”思想以心为宇宙本体 ,而“身本”旨在呼唤主体的自觉。然后 ,论述了“身本”思想的三个主要层次 :“尊身尊道”——个人只有在道的弘扬中才能自觉认识到人的价值 ,而道的全部价值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才能存在 ;“修身立本”——个体的自觉与完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前提 ;“保身爱民”——承认个人的生存权利是社会群体价值的前提 ,立足于个人本位与重建合理的社会群体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身心灵与全人生命教育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作为人的整全生命的自我生成的教育,是个体生命全方位全层次地自我呈现和自我实现的教育.人的生命作为一种实际存在,是身、心、灵的统一体.生命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促进生命的美好,促进个体生命在身、心、灵各个层面都趋于美好并进而实现全人生命的美好.在"身"层面的目标包括:健康地活着,快乐地活着,希望地活着;在"心"层面的目标包括:实现自我同一,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我和谐,在"灵"层面的目标包括:知识灵性,体验灵性,意愿灵性,领悟灵性.  相似文献   

4.
奔跑,作为一种人类亘古的运动,作为一种细小的动作,作为星星点点的火花闪耀在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之中.奔跑与呼喊在细雨中发生,"奔跑"是生命力的表现,也是反抗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形意拳学练中调身、调息、调心的实现原理与在实际修炼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形意拳是以“心之发动日意,意之所向为拳”为基本原理,遵循“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和“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称之为“六合”的内家拳。在学练中,必须深刻理解调身、调息、调心的原理,践行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才能快速领会形意拳的精髓所在,起到修炼身心,健康体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2,(18):21-23
一个寓言说:一个儿子,在恶毒的妻子的指使下,剜走母亲鲜红的心,就在这逆子捧着心奔跑时,他不慎跌了一跤,母亲的心惊问道:“儿呀,你摔疼了吗?”……这则寓言,如今在四川攀枝花一对父母双亲和他们的逆子身上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身体”内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非常重视"身"的观念,在《庄子》中"身"共出现了115次。庄子之"身"既有形躯之义,更是形与心的交感相合。庄子以身体道,其身体不仅是个体生命的表征,且是介入世界的实践主体,其价值态度、理想境界等都在身体上开显出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旅行与游览、漂泊与流浪、身游与心游这三类基本旅游文化形态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旅游主体身心自由与否是旅行与游览的分界点。漂泊与流浪都属于无终点的旅行。在漂泊中,主体文化心态是封闭的,价值取向是退缩的,以乡愁为标志构成了它的伤别、怀乡、寻根三部曲;流浪在文化心态上则是开放的、拓展的,它是一曲生命力量的赞歌。身游是一种现实之旅,要求亲历性、亲验性;心游则是历史之旅、精神之旅,在心游中,旅点总是旧的,而旅线却是新的。  相似文献   

9.
"身"在老子哲学乃至整个道家哲学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认为老子的"身"并不是以往所理解的形体或生命,而是身心统一的个人。老子所贵的身是身心和谐的个体,而不仅仅是形体生命,贵身的最终目的也是"心不乱"。老子的修身论从目的到方法都强调了修心的重要性。将老子的"身"理解为个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老子从修身到治国这一从个体到...  相似文献   

10.
在老子以气构生的有机身体观及身物关系格局中,甄别形躯之身与精神之身并非是老子论身的关键;在目、心、志与腹、骨、气的对照关系中,老子有着对身体主体构成及其价值指向的贞认。以"无身"为身,勘破现实之身在形塑过程中的失真状态,消解形塑现实之身的价值属性,以回复身体之自然原初状态为终极诉求,建构老子理想之身;以"无身"为身所实现的消解与构建揭示出老子身体观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11.
认知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主题可看作是对心身关系的研究,心与身对应哲学与科学。认知科学对心的经验实证研究不仅体现了科学理性,也蕴含着人文精神的超越性。基于对认知科学前沿问题的简要阐述,尝试性地探讨了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提出某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身体并不是独立自存的个体身体,而是关涉到"天"、"人"、"心"之关系身体。就其"天"的一面,吾人此身与天地万物之身一道是天地"和气"之凝聚,此"一气贯通"之存在论使得吾人此身为一万有敞开之场所;就其"人"一面,吾人此身乃有"三条大根",根于父母、连着兄弟、带着妻子,并进而"联属"国家天下,"统会"上下古今,此纵向的世代生成性与横向的绵延扩展性构成了吾人此身之人间生存谱系;就吾人此身与"心"之关系,则身心互摄,而赤子之身心浑然一如,正体现了天人合一之身体的"原型:""人体"即是"天体;"身体实是天地万物之间一"感应器",它在与天地万物同感共应之中,万物遂"责备"于我。故罗近溪之"身不自身"的观念挺立的是万物一体的责任意识,而与道家之"身不自身"、纵身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忘形观形成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追赶阳光的一族,我们日夜向着太阳,与昼夜交替的那条线赛跑。我们的汗水、欢笑,洒落在太阳升起的那条线上。白天里,我们披星戴月,向着那明日升起的地方奔跑,赶在日落之前到达黄昏的边缘。伴着夕阳的余辉,和我们的伙伴扎下营帐。夜晚里,我们围着篝火,听着我们的犬儿,孤独地向着凄冷的明月长啸。跳跃的篝火温暖了我们,我们温暖了彼此的心。又一个白天悄悄来临,伴着雪花,伴着犬儿的铃铛声。伴着昨夜甜美的梦,我们又踏上了追梦的征程。我们是追赶阳光的一族,我们是奔跑在极昼线上的——夸父的孩子。漫长的极夜终会过去,我们终会奔向光明。…  相似文献   

14.
养生先养心     
养生包括养身与养心两个方面。清代著名养生家石成金在《长生秘诀》中指出"凡欲身之无病,必先正其心",把养身与养心的关系说得十分明确。那么,老年人怎样养心?就是要戒除"四心":一、戒除忧郁心。叹老悲老,郁闷寡欢,尤其是离退休后,感到失落离群,烦恼孤寂,自暴自弃,都要  相似文献   

15.
英国盲人跑手、50岁的希利宣布:他计划利用7天时间,在七大洲跑7项马拉松。这是一项惊人的壮举。我们看到的在道边行走的盲人,是一步一步探索着前进,而希利需要奔跑。他每一刻的奔跑,都需要导盲犬卡尔及一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人生与伴侣》2011,(3):62-62
女强人,就是有女人的身和男人的心。——朱德庸 宁愿在公众面前脱光,也不愿接受潜规则被扒光。 ——成都一人体模特走秀时脱光,称为对抗潜规则  相似文献   

17.
斯瓦伯在最近的著作中提出“我即我脑”这一命题。若要在存在论和认识论上阐明心、身范畴及其关系,那么单纯的“我即我脑”这个命题不但显得“褊狭”,而且会引来不必要的误解。近代以来,科学物质主义和二元论在面对心-身问题时都有其不可解的困境。对于这些困境,有必要在两面一元论、泛心论和泛体验论的基础上提出“两视一元论”的形而上学构想。这个构想的核心观念是: 任何现实实体在存在论和认识论上都是以主体-客体统一的模式存在的,人类描述意识现象的两个范畴(即心和身)是现实实体在作为体验主体的第一人称和作为被观察的客体的第三人称视角下的分别呈现,由这两个视角所呈现的体验方面与物理方面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尔自然的相应关系,而不是产生和被产生的关系。因此,意识体验与脑神经活动之间不应该用因果作用的概念来刻画,世界的物理方面是因果封闭的,意识本身是非因果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悲剧主体的悲剧性局面的出现,除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外,个人的性格、意志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主观原因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晴雯"心"与"身"之间无法弥合的差距,构成了她性格与命运的对立和冲突,而这种"身"与"心"的不平衡状态使她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9.
活得过瘾     
严歌苓 《社区》2011,(23):48-48
假如说生命有度——把心与身的存在状态从低到高排列成刻度,那么“瘾”就是一种超乎正常的生命度。  相似文献   

20.
心与身、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历来就是哲学与医学共同关注的课题,有关心身问题的各种哲学理论和学说都可以在医学的发展中找到其历史的印记。心身医学的哲学思考,既有利于我们从整体医学上去探讨心与身之间的关系,又可深化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认识,更好地发展心身医学,发挥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