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觉得杜拉拉成功的秘诀有两点:首先,她敢为人先,能观察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然后尽快去完善;第二,她英语好,第一次升职就是因为出色的英语能力。我现在在工作之余,也在进修英语,希望能向拉拉看齐。  相似文献   

2.
我觉得杜拉拉成功的秘诀有两点:首先,她敢为人先,能观察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然后尽快去完善;第二,她英语好,第一次升职就是因为出色的英语能力。我现在在工作之余,也在进修英语,希望能向拉拉看齐。  相似文献   

3.
杨悦 《成才与就业》2009,(11):16-17
每逢周日,来自江苏的小周总是特别忙,上午在永盛公寓绿地英语角学会话,下午学跳舞及排练文艺节目。她说:“唱唱跳跳、学学英语,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一周的疲劳也消除了。”像小周这样“忙碌”的外来务工者,在上海的马陆镇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英语修辞格中暗喻的研究,并突出在of结构中英语自然现象词汇的使用,揭示暗喻对英语语言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她是我一个同事,工作积极上进,兢兢业业,曾经是一个先进工作者。爱情也很顺利,在23岁那年,一个帅气的大学毕业生对她穷追不舍,第二年她成为他美丽的新娘。我们当时都羡慕她,男才女貌,多般配的一对。结婚三年,他们恩恩爱爱,又有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她堪称无可挑剔的贤妻良母。工作之余,一日三餐,照顾孩子,她尽力包揽所有的家务,  相似文献   

6.
程科 《人生与伴侣》2007,(10):48-48
嫁他.于家族危难之际。他力挽狂澜,期许只有一个:娶她为妻。 曾经,她也怀着少女的柔情对这个长她九岁的男人仰慕了很久。可是一旦沾染了世俗,这柔情竟淡了,散了,恍若云烟。  相似文献   

7.
魏城 《华人时刊》2006,(4):13-16
2006年春节,在伦敦的一辆巴士上,一位黑人妇女对我说:“Gung Hey Fat Choy!”见我一脸诧异,她马上改用英语说: “Are you Chinese?”(你是华人吗?) 我点点头。她这才放心地说:“Happy Chinese New Year!”(春节快乐!) 我们聊了起来。我最终才搞明白,她说的第一句话是粤语的“恭喜发财”。我粤语原来基础就不好,再加上她走样的发音,所以没听懂。她告诉我,她是当天下午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学到这句话的:当时广场上正举行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一位华裔主持人用粤语不厌其烦地向广场上的英国人传授这句  相似文献   

8.
成绩好什么都好 童年时代的甘婷婷生活在父母单位的大院子里,父母对她的教育是开放式的,虽然严格但从不干涉她的个人世界,让她做任何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有一次数学考了79分,她本想瞒着父母,可是因为当时的“演技”不好,最后还是被父母发现并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相似文献   

9.
细腰 《人生与伴侣》2007,(12):10-10
身为女人,我喜欢钟楚红。不为她的外貌,不为她的演技,只为她做事的利落与果断。她为了爱情说放弃光环就放弃了,且在退出娱乐圈的热闹后,并不因沉寂而心生向往。这种干净利落的身手,在习惯了娱乐圈繁华与热闹的明星之中,是很难一见的。最让我叹服的是,她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包括,什么样的友谊。  相似文献   

10.
极度敬业.“启哥”从白领迅速成金领 张小启1978年出生于东北吉林,24岁大学毕业后到广州找工作。手持英语八级证书的她,在广州人生地不熟,没有任何背景,初期的打工生涯与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一般无二:从底层的职员做起,拿最低的工资。  相似文献   

11.
对“中式英语”不应责难过激苗地“中式英语”作为汉语对英语渗透的必然产物,既有破坏英语纯洁性的消极作用,又有丰富英语表达方式的积极作用.实乃利弊同在不应一味排斥和否定。下面拟对“中式英语”的认识和评价各抒已见,以求共识。一、关于“中式英语”的定义和范畴...  相似文献   

12.
邵雯艳是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中澳班国际金融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在过去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邵雯艳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平时的学习和学校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每学期都被学校授予三好学生称号并获得各类奖学金,曾两度被TAFE学院评为优秀学生。作为班级学习委员的她,不但对自己严格要求,还能带领大家一起进步。因为在她看来,一个人的优异并不算什么,百花齐放才算真正的美。敢于创新的她带领同学们成立了一个完全由学生自行组织的英语俱乐部,为所有中澳班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分  相似文献   

13.
谢海云 《今日南国》2007,(11):60-61
赴英留学成绩优异身材窈窕,秀发飘逸,第一眼见到从比利时回国探亲的张莉,不由感到眼前一亮。张莉出生在山东省青岛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读中学时她的愿望是当一名外交官,所以对英语就有种近乎狂热的喜爱。张莉的口袋里每天都揣着小录音机听英文磁  相似文献   

14.
1998年4月,金陵国际语言进修学院春季班开学时,大学英语四级强化班爆出了新闻,年仅13岁的南京金陵中学初一学生胡笔耘走进了原本属于大学生领地的课堂。据胡的任课老师说,胡笔耘的英语在班上属中上,报考大学四级应该没有问题。 胡笔耘3岁时,对收音机里的寓言故事很感兴趣,常常会静静的一个人在故事王国里遨游。细心的父母察觉后决定加以早期语言教育。他们尝试在收录机里反复播放一些趣味性强的英语小故事,而只告诉她其中单词的词义,几遍听下来胡笔耘居然问爸爸,故事里小主人今后的命运。 胡笔耘5岁时,爸爸决定带她去金陵学院.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业余进修英语的学习,也确立了胡笔耘和金陵学院的密切关系。一贯主  相似文献   

15.
一 那天,丈夫从远在湘西的老家回来,抱着丫头走到她的面前,满脸苦笑,对她说有些事情,想向她解释一下。  相似文献   

16.
那个黄昏,春风和煦,温度宜人。她却提前入了夏,鼻尖上挂满汗珠,额角发际亦是湿漉漉一片。她的脚下,摆着几双鞋子,平跟的,高跟的,局促地挤在一起,像是以此来对抗孤独。鞋子可以相互依偎,而她,却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站着。身边小贩的吆喝声,南腔北调,此起彼伏,浪潮一样拍打过来,而她,仿若一叶孤舟,飘摇,沉浮,觅不到停靠的岸。  相似文献   

17.
正安徽桐城有一名农村妇女,名叫陈芳应。2012年6月,为了结束长期同丈夫、儿子分离的生活,46岁的她决定到广东东莞和他们一起生活。城里的生活不比农村,花销一下子大了很多,再加上在老家一直打零工的陈芳应根本闲不住,于是她就想找份工作来贴补家用。可是,年龄过大、毫无专长且只念到初中一年级的她,在求职的路上屡屡碰壁,这让陈芳应沮丧极了。终于通过人才市场的介绍,陈芳应找到了在一家英语教育培训机构做清洁工的工作。可是这份工作有一个很高的要求——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清洁工,每个人在公共区域都需要讲英语,因为中心要保持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陈芳应怎么舍得随意放  相似文献   

18.
吴国平 《社区》2005,(19):50-51
今年42岁的卢女士,8年前与丈夫离异了。她和17岁的女儿小敏相依为命。2000年,她被查出癌症。就在与病魔艰苦抗争的5年里,女儿小敏从乖巧伶俐的小女孩变成了叛逆少女。作为母亲,卢女士觉得女儿的现状比自己的身体更让她担忧……  相似文献   

19.
王波 《社区》2008,(1):40-42
因为对智障弟弟的爱,她创办了一所智障学校。渐渐地,她把照顾智障儿童当作自己的“使命”。在苦苦支撑8年之后,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面对社会的冷漠和遗忘,她选择了“投降”——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8,(7)
在遇见她之前,我相信人和人之间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但是,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认识了我的上铺以后,我的看法彻底变了。我们是英语专业本科生,她的高考英语成绩是148分,全省第一。要知道,满分是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