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0,(6):54-55
美国测谎能手认为,从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音语调,便可以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以及为什么说谎。一个耸肩、一个搓手、一个抿嘴都可能是说谎的标识,而通过解读人的面部表情,他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想法。在10分钟的日常交谈中,平均每个人会说3个谎言。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廊坊市1所幼儿园230名幼儿为被试,使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幼儿说谎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幼儿说谎行为无年龄及性别差异;家庭环境的娱乐性能负向预测幼儿说谎行为,即家庭娱乐性水平越低,幼儿说谎越多;幼儿性别在家庭环境成功性与说谎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成功性程度越高,预示男孩说谎越多,而对女孩说谎则无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域外箴言     
●谎言都很危险,只有说实话最安全。●肯为你说谎的人,也会对你说谎。●透露真相和隐瞒真相一样需要三思而行。●和我们掩饰错误所用的方法相比,几乎所有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  相似文献   

4.
乐天 《人力资本》2009,(7):76-77
如今,大家都知道通过观察面部表情来了解对方的心理,但却很少注意到“手脚动作”的作用,在很多时候,肢体动作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一个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腾空摆莲技术动作是目前长拳自选套路比赛中级别较高的动作,因此,做好起跳动作是完成动作的重要前提,起跳阶段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可以量化的描述该技术动作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运动节奏、肢体各关节角度以及力度等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蒋则沈 《社区》2010,(6):14-15
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免不了跟谎言打交道。所以识破谎言是我们理应具备的能力,即使是善意的谎言,我们也应在接受善意的同时保持一份清醒。那么怎样识破谎言昵?其实说谎时,人总会伴随着些许反常,只是说谎者自己意识不到。  相似文献   

7.
没有一个孩子是没有说过谎的,就是我们做孩子的时候,也一样。有个西方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统计,每人每天说谎25次。虽然这有点夸张,但孩子说谎确有其事。问题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如  相似文献   

8.
借助实验,来探讨5岁儿童对说谎的评价及其与实际行为的关系.通过实验一来了解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和评价,通过实验二了解儿童的实际行为,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儿童对说谎的评价与自己的实际行为表现出较多的不一致性,预测他人说谎与自己的实际行为则表现出较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马卫 《社区》2010,(9):52-52
没有一个孩子是没有说过谎的,就是我们做孩子的时候,也一样。有个西方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统计,每人每天说谎25次。虽然这有点夸张,但孩子说谎确有其事。问题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引导。  相似文献   

10.
肢体语言是演员进行角色创作的主要手段之一,无论是舞台表演还是影视表演,动作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融合各种舞台艺术的中国传统戏曲,将诗、歌、舞、表等多种艺术因素融合一起进行创作,演员要靠肢体语言去表现时间的更替和空间的转换,因而有必要分析传统戏曲肢体语言的特点和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的独特性,从而剖析中国传统戏曲中肢体语言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分的编舞家都认为音乐是创作的灵感与源泉,他们都重视音乐与肢体之间的关系,所以适当的选择音乐与否,将会影响舞蹈的成败。音乐的内容包含了旋律、节奏和乐句的连贯,它可帮助编导传达动作的意念以及抒发内在的情感,并可以营造气氛、衬托角色,呈现舞蹈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在物欲世界的重压之下,正常的人本能地寻求放松压抑的心灵、修复扭曲的人性的方式,艾闪的网络小说《可以说谎可以爱》表现的就是对被压抑的人生的逃避,试图在逃避中寻找现代人的精神出路,重新确立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与AI之共存共生,往往涉及感觉、信念和思考这三个重要面向。而人对AI之思考,又始终难以回避说谎这个根本的难题。本文不妨分三个步骤对这个难题进行回应。首先,我们应该回归哲学史,梳理其中围绕说谎这个问题所展开的义务和功利之间的辩证。其次,由此就引向自欺这个核心的难题,而我们亦试图用EFP这个全新的范式来取代SIT的传统模型。在EFP范式之中,问题取代了真理,表达突破了语言的范域,并最终将自欺视作以虚构和想象为特征的充满创造力的思考之源。ChatGPT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被称作一部名副其实的谎言机器。最后,我们试图转向萨特的另类而极端的自欺理论,并意在打开绝对否定这另一个反思视角。  相似文献   

14.
以济南市一所公立幼儿园445名3~6岁儿童为被试,使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学前儿童说谎的一般特征及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学前儿童说谎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3岁儿童说谎高于5、6岁儿童;母亲拒绝显著正向预测儿童说谎,母亲拒绝水平越高,儿童说谎行为越多;儿童性别在母亲温暖和说谎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母亲温暖程度越高,女孩的说谎行为越少;母亲温暖对男孩的说谎没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主题点评 “狼来了”,是最流行,也最经典的关于谎言的故事。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常常昕家长或老师讲起这个故事。当时,只知道“说谎”不好,现在生活使我们明白:谎言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着自己,而且往往这种伤害的创口痛彻心灵,难以愈合。  相似文献   

16.
有关儿童说谎的研究是近二十年以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论文对近二十年来的有关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主要介绍了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说谎行为的技能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概述说谎研究进展的同时,对它们进行了评价,并从说谎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以说谎著名,他们随时随地都能说谎。朋友欺骗朋友,假如欺骗不能达到目的,或者被对方发现,双方都不以为怪,都不觉得可耻。他们的欺骗实在可以说诡谲巧妙到了极顶。——黑格尔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的需求也因之而提升,作为艺术范畴的舞蹈,其欣赏者的层次和水准也越来越高。而很多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借舞蹈动作表现自身的肢体美,满足外在的审美需求,而忽视了不同种类的舞蹈在动作上所独具的风格韵味。作为一名舞者,不论是舞蹈学习者、舞蹈编创者还是舞蹈表演者,在表现舞蹈...  相似文献   

19.
谎言三叶草     
《北方人》2008,(5)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  相似文献   

20.
肢体语言就是运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等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辅助有声语言,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的一种无声语言。优雅的体态使教师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效运用眼神、表情、手势、身姿等各种体态语辅助语言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肢体语言运用不当,也会削弱或破坏有声语言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