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关于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作为一般意义的剩余价值是一个最深层次的本质概念,同时它又表现为各种不同形态的特殊的或具体的剩余价值,即表现为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和垄断剩余价值,由此形成剩余价值体系;剩余价值向利润转化以后,利润也成为一个体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利润又转化为平均利润,而平均利润又是一个体系;以后垄断利润产生,垄断利润又成为一个体系。这就使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相似文献   

2.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8,28(1):117-124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获取利润所隐含的剥削问题,提出剩余价值说,假设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通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要解决"李嘉图矛盾"。马克思认为,生产价格的根在价值,价值包含剥削因素;剥削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而剩余价值在企业内部表现为资本独占式分配,在部门之间表现为利润竞争式分配。马克思要从价值和生产价格的数量关系、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的数量关系当中,以微观上揭示价值形成,从宏观上导出生产价格取决于剩余价值总额,即隐藏在市场价格波动的背后的那个东西同剩余价值总额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价格波动的中心点的是劳动价值。用平均利润率得到的生产价格和用c/v比值得到的生产价格,能否为同一个?  相似文献   

3.
论垄断价格     
本文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对垄断价格的本质、形成以及与其它价值范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平均利润率向差别利润率转化。因而垄断价格成了市场价格的基础和调节者。作者不同意把垄断价格看成市场价格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追求高额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比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更加复杂化。本文从高额垄断利润来源这一角度,试图  相似文献   

5.
蒋学模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第三版)(以下简称《教材》)关于帝国主义国内垄断利润来源,作了如下的论断:“资本主义垄断的实质是要取得垄断利润,即凭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教材》第153页)我认为《教材》对垄断利润本质的这一段概括是非常科学的,从而是使人信服的。遗憾的是《教材》未能把上述垄断利润的科学概念运用于垄断利润来源的分析上。《教材》指出:“垄断组织所得的垄断利润的来源是:第一、从工人那里扣除的一部份劳动  相似文献   

6.
利润三范畴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经济学对利润范畴的定义打有浓重的阶级色彩,是狭义定义;西方经济学对利润的解释是混乱的.应给出也适用于小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广义利润定叉.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超额利润可以包容垄断利润,应将超额利润定名为优营利润;同时,还应给出广义的垄断利润定义:垄断利润就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经营领域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相似文献   

7.
垄断利润新议李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主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参加垄断组织的企业可以凭藉其在资源、产品和市场等方面占据的垄断地位,通过出售产品的垄断高价和收购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的垄断低价,获得大大高于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这一事实的存在,使经济学界...  相似文献   

8.
在不存在价格规制条件下 ,当运营商非合作确定服务价格与互联价格时 ,由于运营商双边垄断地位造成价格双重加成 ,最终服务价格将超过垄断价格 ;当双方合谋时 ,由于消除了双重加成 ,厂商获取垄断利润。鉴于运营商垄断定价造成市场效率损失 ,要求实施价格规制。在规制定价条件下 ,社会福利最大化要求政府制定互联价格等于终接成本 ,服务价格等于运营商理解到的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9.
国际石油价格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石油价格理论作为世界石油经济学体系中的最核心部分,必须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价格规律理论为基础.国际石油价格历来都是一种垄断价格,它由生产成本、垄断利润、垄断地租、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等几部分组成.不论石油市场价格怎样变化,价格理论的基础性作用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10.
垄断组织有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从垄断联合的范围和程序的发展历史看,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短期价格协定。这是最简单的形式,资本主义大企业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规定,共同控制某种商品的价格,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卡特尔。它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在划分市场、规定产量、确定价格等方面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达成协定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参加的企业在生产上、销售上、财务上与法律  相似文献   

11.
掠夺性购买,主要是指买方通过提高对购买原材料或者初始产品价格和数量的方式损害竞争,并在供应市场(原材料采购市场)或者产出市场(商品销售市场)上赚取高额垄断利润的一种反竞争行为。它是一种驱逐竞争者的理性策略,即拥有垄断势力的买方可以通过实施掠夺性购买增加自己的垄断利润,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同时能够对身处供应市场和产出市场的竞争对手予以沉重打击。掠夺性购买中的买方垄断价格会在供应市场和产出市场导致资源分配的无效率,供应商和消费者一样属于同等的反垄断意义上的受害者,反垄断法应该谴责导致买方垄断价格的掠夺性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12.
垄断资本统治是现代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研究现代资本主义必须从垄断入手。20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垄断的形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如何透过这些扑朔迷离的垄断现象,抓住垄断的本质,正是当今经济学者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垄断价格如此经常地、普遍地偏离价值更令许多经济学家迷惑不解。刘涤源、陈恕祥、徐长生著,1995年12月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的《垄断价格机理研究:垄断价格机构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正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对垄断价格的  相似文献   

13.
《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草稿)》是继《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之后,马克思从1861年8月至1863年7月间写成的《资本论》的第二个草稿。这个草稿十分庞大,共有二十三个笔记本,约200个印张,共计1,472页。这部草稿在1857—1858年草稿制定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全面研究和论述了剩余价值的具体的特殊形式即利润、利息和地租,制定了广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其中包括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在马克思生产价格理论形成中的地位的分析,认为马克思研究利润率形式的逻辑过程,马克思生产价格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从对总利润、一般利润率的考察过渡到对个别利润、个别利润率的考察;而不是象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从考察个别利润率过渡到考察剩余价值总额和利润总额.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唯物史观出发,分析剩余价值及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认为剩余价值学说是唯物史观在经济领域的展开和具体化,因此,唯物史观也赋予剩余价值学说以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并就《资本论》中劳动价值论的建立论证了这一问题,“价值”并非商品生产特有的范畴,“剩余价值”也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不能混淆“剩余价值”本身与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文章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劳动力市场以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作用。提出了以剩余价值学说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基础,循着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思路,价值的简单形态必然要向经济现实逼近,即价值要向生产价格的转化,而转换过程中两个总计方程是否相等,则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最具争议的问题,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所在。它既解决了价值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之间的矛盾,也说明了产品价值以生产价格形式在全社会形成的分配关系。因此,研究转形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马克思对转形问题的阐述细化为若干利润平均化周期,并通过对平均利润率的分析,指出由于部分剩余价值没有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所以出现了剩余价值总额不等于利润总额的现象,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的真实存在,也不与劳动价值论矛盾。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企业提高剩余价值率、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主要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视域来审视,现代企业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表现为现代企业的"整个科技创新的过程"从"不在场的"科学人员的创新劳动到"准在场的"技术人员的创新劳动,再到"在场的"生产工人的创新劳动的不断创新的过程.相对剩余价值在实质上是科学价值库的价值伴随技术创新和生产创新的不断进行而在经济系统中的再现,归根到底来源于科学人员的创新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那种认为"相对剩余价值是由在企业现场的生产工人创造的"传统观点是片面的,它"只看现象而未抓住其实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制定的粮食统购统销价格是国家垄断价格 ,其中统购价格是买方垄断价格 ,统销价格是卖方垄断价格。经济学原理说明 ,买方垄断价格总是侵害卖方 (农民 )的利益 ,而卖方垄断价格并不一定能使垄断组织 (粮食经营部门 )获利。这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粮食部门的经营积极性都不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论市场价格     
价格体系改革的目标,是放开价格,让市场供求和平等竞争决定价格。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只有通过自由竞争形成的价格,才能发挥反映资源相对稀缺程度,实现有效配置资源的职能。所以,了解市场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意义。 一、价格及其功能 市场价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的成交价格。在商品价格中,生产价格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所谓生产价格,就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也有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分…  相似文献   

20.
资产阶级学者们为了否定马克思的学说本身,他们试图从这一理论内部找出各种“矛盾”来驳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他们制造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同生产价格的矛盾,即《资本论》第1卷同第3卷的“矛盾”,这一“矛盾”在上世纪末期随《资本论》第3卷的发表而被炮制出来。马克思以前的及和他同时代的经济学家都无法解决价值规律同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在《资本论》第8卷问世前,庸俗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和洛里亚都曾断言马克思也无法解决这一矛盾。庞巴维克说相同的平均利润本同马克思的价值规律是无法协调的:如果产品按照凝结在其中的劳动量的比例进行交换,那末利润就不可能平均化;如果利润平均化,那末产品就不可能按照凝结在其中的劳动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洛里亚也持相同的看法,他甚至认为马克思从来没有闪过写第3卷的念头。因而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