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云  育欣 《老年人》2004,(5):38-38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即。辽阔富饶的华北、华东、东北等广大沦陷地区,面临着将由谁受降、由谁占领的问题。特别是东北地区,苏联红军撤走后由谁来接管呢?这些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运筹帷幄,颇费心思。8月26日,蒋介石从峨眉山下来,开始“摘桃子”。他在美国的支持下大肆抢占地盘,  相似文献   

2.
1840年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抢占中国的领土、掠夺中国的财富、屠杀中国人民.为了便于统治中国人民,掌控舆论,列强也采取种种办法垄断和控制中国的新闻出版.本文从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新闻出版业控制的史实出发,了解列强对东北的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3.
任何社会生活形态,在其逐渐圆熟的过程中,都会相应地形成一套空间行为规范,从住房到社区,从家室到社会,从一人到千万人,无不在空间系统中建立规范。一个时代有一个空间系统,一段历史有一段空间进程,没有空间进程不成其为历史。即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胜利史而论,就包含着一系列空间上的地理进程。毛泽东对红色政权区位的地理分析以及后来的抢占东北,都是对革命地理进程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4.
思宁 《老人天地》2013,(12):40-41
于继承是一名退休法官,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为锻炼身体,他每天早晚由老伴陪着去江畔、公园“玩”健身。在“玩”的过程中,他融合东北大秧歌、健美操、拉丁舞等多种运动,创编了行进问有氧运动——快乐舞步健身操,并不断完善、推广,不但自己甩掉了所有病症,而且风靡东北、上海、海南等地,使千万健身者受益。  相似文献   

5.
1925年秋,东北军的东北讲武堂第一期学员即将毕业,要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有人想请“东北王”张作霖到讲武堂致词。张作霖以不擅言辞为由拒绝了,他手下人便极力游说:“这些未来的军官是大帅将来统一中国的骨干,他们经过您的亲自栽培,就像子侄一样,哪有儿子、侄子到了嘉期,父亲、叔叔不来祝贺的?”张作霖口笨舌拙,无奈只好答应了。 其实张作霖很少到讲武堂训话,他一介草莽粗汉、胸无点墨,自然十分惧怕令人窒息的尴尬场面。于是这次他特命秘书连夜赶写了堂而皇之的演讲词,以备他熟读强诵。 这天,在部下的前呼后拥下,张作另…  相似文献   

6.
情比金坚     
卫宣利 《金色年华》2007,(11):45-45
1996年,在东北一个简易的乡村秧歌队里,他们相识。不久后,两个人便成了舞台上最默契的搭档。他们唱二人转,她是俊俏的小媳妇,他是潇洒的大丈夫。她围着他转,扇子飞舞,长辫轻摆;他跟着她唱,嗓音清朗,温柔典雅。两人目光交接,如水如电。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对该地域的社会,经济及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东北地域文化是由东北的地理环境,历史传承,制度范式等多种因素的相互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东北地域文化对东北青年影响最大的是东北的农业文化和计划经济文化。东北地域文化的先天不足和缺失,是制约东北经济与东北青年发展的一大障碍。只有重塑东北地域文化,弘扬创业文化,构建良性互动的新东北地域文化,东北人才有希望,东北青年才能发展,东北经济才会振兴。  相似文献   

8.
段奇清 《金色年华》2010,(10):52-52
大军阀张作霖,绿林出身,一生爱枪、爱马、爱女人。身边有一妻五妾,八子六女。据说他治军严谨,治家亦有道,在东北口碑不错。  相似文献   

9.
不要以为“物”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任何表达的功能。其实一份恰如其分的礼物是十分重要的文际密码,它传达出主人的心境和意图,它丰富的表情功能,更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交际任务。 “西安事变”之后,爱国将领张学良被囚禁起来,不少忠肝义胆的老部下也四散流亡。 1939年冬,戴笠奉蒋介石之命,请被“严加管束”的张学良将军写信给鲍文椒,劝他不要同汪精卫同流合污。鲍文椒是东北军少壮派,曾是张学良的参谋长,驻南京东北代表。西安事变后,鲍经周佛海牵线投靠了汪精卫。张学良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写信叫他不要“做历史的罪 暧味时…  相似文献   

10.
闻鸡起舞忙写作杜溯锋,候开花在老年风采人赛上,我们结识了湘潭纺织厂的离休干部安可明。他老家在东北,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抗日老战士,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就足在与日寇的战斗中而"光荣"的。老安是搞教育的,离休后心还在教育下一代上。他觉得,把老一辈浴血奋斗的经历写...  相似文献   

11.
小茵 《老年世界》2007,(20):32-34
1998年夏,我和肖剑大学毕业.一起到深圳发展。肖剑的父母家住在东北沈阳,离深圳太远,所以我一直没有去过他父母家,也没见过婆婆。但电话打过很多次.婆婆给我的感觉是,声音甜美,说话利落,很关心我们。  相似文献   

12.
舒群是"东北作家群"作家之一,他以真实、鲜活的小说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东北沦陷时期的时代生活,代表作有《没有祖国的孩子》《蒙古之夜》《沙漠中的火花》等。他的作品包含着对故乡的极度热爱和对殖民侵略者的强烈仇恨,表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与无助,刻画了不同国族民众在异族统治之下的屈辱与抗争,展示了沦陷时期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文学图景。  相似文献   

13.
小马 《当代老年》2008,(8):39-39
这是一个发生在明尼苏达州的真实故事,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东北10英里处的农场,农民布赖恩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甚至动用了消防人员,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消防人员筋疲力尽。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家花没有野花香。”如今,这句俗语在东北老汉张秀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靠着卖野花,赚“野”钱,一年的纯收入就达到了近30万元。  相似文献   

15.
屈原(约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大臣,文学家。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他怀着满腔哀怨和愤怒,自投汩罗江(今湖南东北部)而死。  相似文献   

16.
张中桥 《老年人》2007,(3):55-55
著名医学专家洪昭光教授在作健康知识报告时,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东北有个病人,因肝区疼痛去做B超检查,医生告诉他肝脏上面长了一个瘤。他一听吓得脸色苍白,腿都软了。第二天他又到医务所看病,医务所的大夫很关心地对他说:“你喜欢吃什么,就赶紧吃什么,反正没多长时间了。”结果不到半个月,这位老兄就只剩皮包骨头了。单位工会主席为满足他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的愿望,破例派四个小伙子抬他上火车去北京。  相似文献   

17.
蒋借匪势,匪蒋合流 东北在历史上就是土匪活动十分猖獗的地区。尤其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的十四年里,多数惯匪与伪满洲国军融为一体,为非作歹。比较正常的估计是,东北土匪最泛滥时约有近25万人。  相似文献   

18.
阿木 《老年人》2008,(10):32-34
范伟的父亲叫范承业,退休前在辽宁沈阳毛纺织厂工会当宣传干事,母亲是一家商场的营业员,范伟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那时候,父亲范承业做梦都想当作家,在家里,他无心做家务,更无心与孩子们交流,面对范伟三姐弟,他要么不苟言笑,要么板着面孔训斥。只有母亲在家时,家里才有几分生气和快乐。母亲虽然文化不高,但有着东北女人特有的乐观幽默,说话冷不丁会抖个“包袱”出来,把范伟三姐弟逗得哈哈大笑。只有在这时,范伟才能体会到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19.
东北驻军某部队一位27岁的年轻军官,他出生才6个月,母亲就出走了。27年来,他深深渴望找到母亲。为了帮助他寻找母亲,无数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加入了寻找母亲的真情大行动。公函惊动新化县这位年轻军官名叫张越,1975年出生在武汉市黄陂县(现为武汉黄陂区)天河镇。俗话说,儿女是娘的心头肉。母亲生下他,把他当宝贝一样带养,亲也亲不够。可是,到他半岁的时候,命运发生了变化。那是一个挂着残月的拂晓,母亲站在床前,眼中溢满了泪水,将熟睡的他亲了又亲,然后消失在门前那条露水盈盈的小道上。这一去,便再不见她回来。1…  相似文献   

20.
杨靖宇是抗日民族英雄,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成为东北抗日时期流传最广的歌曲之一,吹响了世界各国人民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号角,对于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军歌精神像一面旗帜飘扬在后人的前进道路上,杨靖宇将军是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抗日英雄,抗联军歌在当今社会中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关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