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渚文化祭坛释义——兼释人工大土台和安溪玉璧刻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渚文化祭坛象征天地柱,即《山海经》的“昆仑”。祭坛都建在人工大土台或当地最低的小山上,这些小山和人工大土台象征天地柱的地基,即《山海经》的“昆仑虚”。余杭的几座祭坛都被墓葬打破,这是象征墓主人葬在天地柱上,便于灵魂升天。安溪玉璧的正面刻符象征“昆仑”,反正刻符象征“昆仑虚  相似文献   

2.
宋小克 《云梦学刊》2010,31(1):40-43
屈原有很深的昆仑情结,其神游天地多以昆仑为中心。屈原在运用原有昆仑神话的同时,也改造、构建神话:其一,增加了许多《山海经》中原本没有的地名、物象,诸如县圃、成池、春宫等,丰富昆仑神境;其二,调整神话物象的方位,重新构建昆仑格局;其三,以空间运动超越时间,赋予昆仑以新的生命内涵;其四,颠覆了昆仑的神人关系,人成为神境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西周春秋时期"鸱鸮"意象群生成过程中,创作运思由"内化"向"意化"浅层结构模式的转变,文本叙述由"言"向"意"表层结构模式的转化,实际上就是这一特定物象及其相关事象不断功能抽象化与象征符号化的演进历程。就创作客体而言,主要是社会政治制度演进与政治生态演化,促使深层结构模式中的文化特质、文化模式、文化风格发生变迁。就创作主体而论,生发于创作主体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对客观物象或事象的反思性判断,进而寻找物象或事象与心象之间的共通性,通过移情与涵养的审美心理机制将物象情感化,致使物象或事象超越了具体时空、暂时经验、个体体验,获得了类属化、本质化、哲理化的新能指,从而具有了公共性和普遍性特质。  相似文献   

4.
<正>位于我们青海西南部的昆仑山,以其横空出世、莽荡辽阔而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它便犹如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一样,成了众神聚集的地方.《山海经》说它是“帝之下都”,有“天枢”、“天门”,为“百神之所在”.因此,昆仑山不仅是江河的源头,它还是我国神话的一大源头呢!从古老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到后来的“白娘子盗仙草”,无不与昆仑山有关.而保存昆仑神话最多的典籍,则应算是屈赋了,它比《山海经》、《淮南子》中记录的昆仑神话还多,以至使大学问家、大考据家朱熹“疑《山海经》、《淮南子》二书,皆缘《天问》而作”①.这“疑”虽说不对.但它却可借以说明屈原《天问》保存神话之丰富,而《天问》所保存的神话,又“大都是昆仑区的故事”②.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他是一个浪漫主义大家,一生坎坷,命运多蹇,其作品往往借助神话来抒发他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怨愤,《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篇篇都有神话,特别是昆仑神话.下面分别叙说之.《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班固《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愁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屈原“虽怀内美,重以修能,正道直行,而罹谗贼,于是放言遐想,称古帝,怀神仙,呼龙虬,思(女失)女,申纾其心”③.诗中曰:  相似文献   

5.
尧族的名号、姓氏,构成一个完整的符号系列,在意义上能够一以贯之。尧、陶、唐、杜所表示的都是居高在上的意义,祁则指数量众多、空间广大。这个符号系列带有崇高的属性,和这些词语相关的是属于多、大、高的物类事象。尧指高、上,这个含义制约着尧的传说,使它采用立体提升的方式。而与这个符号系列相关的物类事象,其内涵要借助这个符号系列来解读,二者往往可以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6.
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蟠桃盛宴、牛郎织女、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源远流长,造就了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古籍如《山海经》、《庄子》、《楚辞》、《诗经》、《博物志》等,印记了昆仑神话的传颂。这些宝典与神话故事,可作为当代文创经济之根。从艺文教育的观点,可培育一群有才华的学子来传习与再创文化,藉由图文并茂的绘本和动画,结合考察研究、创艺表现与教育推广,继续生动地叙说故事,为昆仑文化的转创应用,注入一股活力经济泉源。昆仑文化博大精深,还拥有美丽丰富的自然资源加持,例如昆仑圣境之美,以及享誉盛名的昆仑玉,可结合多元文化、自然资源、人才培育与观光产业,以具有美感体验的软创新(soft innovation)来提升文创经济效益,台湾与国际文创案例,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史诗是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从原始部落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产物。史诗所描述的藏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意象象征系统和象征符号,它是藏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反映了藏族这个雪域部落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文章以最具有象征意味的"数字"为例,对史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以期引起学界以多种视角、多元方法研究《格萨尔》史诗。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在中国知识体系的构架中几经迁移,由数术略形法家移植到史部地理类,转而又与“小说”这个类目建构了亲缘关系。《山海经》与“小说”完成对接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它叙述“遗事”的体例特征,怪、异的美学风格,以及诞、幻、虚的成书性质。《山海经》还与《穆天子传》《搜神记》等聚合成为知识统一体,这成为《山海经》与“小说”形成亲缘关系的外缘推助力。《山海经》演化成为中国“小说”的源头,这实是承续、顺应了它在中国本土知识体系建构中的归类逻辑,以及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9.
图画是远古时期传递知识与观念的重要手段,随着文字出现,图、文结合形成中国上古"图书"传统。《山海经》因《山海图》成书,它上承商周青铜彝器图画,是"图书"传统中重要一环。作为一部先秦时期记录"怪物"之书,《山海经》所记多是描述这些"怪物"的样貌特征以及如何祭祀、趋避。本文从《山海经》所载内容入手探讨其"怪物"之书的本质,由之论定其"图书"特征,从时间的纵向维度、空间的横向维度并结合民族学田野调查,重新厘定《山海经》文献特质,即《山海经》是一部图文结合由先秦巫觋掌握的"图画"文献。  相似文献   

10.
蝃蝀(虹)是《诗经》中一个独特而典型的意象,人们对虹形状和色彩的类比联想的同时,又赋予其谶纬、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比附象征意义,因而形成了虹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姿,虹意象具有了连类比附的多样性、预兆功能的双面性、象征意蕴的多义性等特征.历代学者基于对《鄘风·蝃蝀》诗旨的不同认识,对蝃蝀比喻、象征意蕴的感情倾向有别.《鄘风·蝃蝀》中的蝃蝀是婚姻吉祥、两性欢好之象.  相似文献   

11.
夏静 《江海学刊》2012,(3):179-185,239
"象喻"是古人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它以"观物取象"为起点,以"取象比类"、"立象见意"为目的,通过象征、联想、类比、暗示等方式,以整合的、情感的方式表述物象世界与观念世界,不仅为仿效事物的形体提供范式,而且用以揭示背后的意义、思想和情感。考察"尚象"到"象喻"一脉的发展衍变,可以发现,无论是附在六十四卦《象传》中的推衍,还是《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说法,乃至诸子之学的理论升华,均明确地传达出在古人思想中业已存在着一种观念形态的思维方式,这与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生发展有着复杂而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饶龙隼 《文史哲》2004,(5):83-89
直到晚周诸子的时代,百家争鸣,言辩盛行。在这种学风影响下,言用制度和志意内涵均有新异的变化。而与之同步,晚周用象形制也发生新变,出现一种新质的用象形态——观念具象。它有三个基本特性:(一)具象不是独立外在的实物,而以物象的寓意为条件,呈现为一种观念属性;(二)用象是自由灵便的,一方面人为因素增强,可以随意地从物类中抽取观念属性,并在不同物类之间建立观念联属,另一方面用象形制的自足自由程度提高;(三)观念属性的凸显,使用象形制脱落礼仪程式之媒介,而完全依赖语言这种媒质,晚周诸子用象的提示语"如"、"若"、"譬"等词,大多从口从言,显示了观念具象的言象媒介情态。就是在观念具象的融介下,言语与志意达至深度沟通,并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言·象·意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3.
刘新生 《东岳论丛》2011,32(5):114-117
《山海经》涉及山川、道里、部落、物产、祭祀、医巫、原始风俗等内容。以《山海经》为中国小说的源头之一,一方面在于它以简捷的叙事方式记载了一系列的神话传说,一方面在于它在叙述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老练的叙事态度和扼要精到的叙事技巧。《山海经》内容具有民间性和远离现实的特点,它叙述了许多不可征的神怪奇异,因而在"不语怪力乱神"的务实社会氛围中注定了远离文化主流而成为"小说之流"。  相似文献   

14.
《周易》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着重要影响。在《周易》中,圣人通过"观物取象"于整体直观中把握到事物本质之"象",通过创设卦爻符号之"象"将其表现出来,再用以象喻为主要言说方式的卦爻辞对卦爻符号进行解释,以隐喻、象征的方式表意,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人独特的象思维方式。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也是以象思维方式展开的,其"取象"过程具有与《周易》象思维类似的具象性、直觉性、整体性特征,最终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象喻方式言说。  相似文献   

15.
同《周易》一书一样,《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为奇特的一部。关于它的性质,作者与成书年代及其价值,虽历来众说纷坛,却论之者颇多;但对它的“荒诞”,至今学术界尚未作出理想的科学解释。为使《山海经》的研究走出迷茫,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力求给以合乎逻辑的解释。其说当否,恳请方家指正。《史记·大宛列传》载太史公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不仅太史公不敢言“《山海经》所有怪物”,班固在《汉书·张骞传》赞语中,更加上了“放哉(荒唐)”的判断词。王充《论衡·谈天》也说《山海经》“为…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重要典籍《山海经》具有原始思维的特征 ,这使它显示出直觉思维、互渗律及对矛盾采取不关心态度等方面的鲜明特点。尤其是《山海经》所带有的“双重直观”的重要特点 ,更揭示出了这部典籍积淀着中华民族原始先民的神话思维特征与图腾崇拜观念。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国和以色列的宗教文学中都有以人牲报祭神灵的文学事象。中国上古杀俘祭社的文学事象先期保存在《诗经》中 ,这与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而形成的社神崇拜密切相关。《诗经》对杀俘祭社作了正面描写 ,对杀俘祭社持肯定态度。而到了《左传》中 ,杀俘祭社成为负面事象 ,遭到作者和当时士人的批判 ,反映了人本思想的抬头 ,人的生命受到重视。与此相应 ,《诗经》和《左传》对杀俘祭社场面的描写有详略之别。古代以色列宗教文学也有以人牲报答神灵的祭祀事象 ,神灵的施舍和以人牲祭祀报答遵循对等的原则 ,对于用人牲进行祭祀的情节有详尽的叙述。古代中国和以色列与人牲报祭相关联的文学事象体现出一致的人神交往原则 ,同时又有明显的差异 ,二者所用人牲的来源不同 ,作品格调不同 ,同类题材作品的演变趋势也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8.
孙晶 《齐鲁学刊》2004,(3):110-114
阴阳五行学说及其象征思维框架对汉代骚体赋的空间建构影响很大。它不仅为骚体赋提供了一种建构想象空间的可能性,而且还提供了一系列与阴阳五行学说相关联的具体可感的物象和场面,这就使得利用阴阳五行学说来建构空间世界的骚体作品如司马相如《大人赋》和张衡《思玄赋》等具有一种可与散体大赋并驾齐驱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镜花缘》引用《山海经》神话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花缘》对唐敖海外游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 ,这一海外世界大都取材于《山海经》和一些志怪小说 ,本文对《镜花缘》引用《山海经》神话的手法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说明 ,归纳出直接引用《山海经》中珍禽异兽、奇花异草 ,根据《山海经》中提到的点滴国民特征扩张幻想渲染夸张 ,仅用其国名的含义演绎故事情节借题发挥无中生有等手法。  相似文献   

20.
义理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之一。它以规律性、辩证性和能动性为其特征。它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相宋明时期的道学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义理思维始孕于《周易》。《周易》素来有象、数、理三因素。数是定象的,象有卦象、物象,古人认为象数之中有理存在。所谓“理”,即蕴含于象数中的卦象意义,及由此推导出的道理、原理、原则、规律。故古人又称易义、易理,即义理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