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型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夹杂着资源枯竭、关闭破产、产业转型、社会稳定等因素,增加了其复杂性和困难性,改革步伐长期滞后于一般性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本文在对1990年代末期以来东北这一典型地区的调查基础上,论述了中国资源型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难点与形式,分析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资源型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国有企业仍然是能源、交通、重要材料和技术装备的主要提供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年来,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企业活力有一定增强。但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确实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多年积累起来的,也是各方面矛盾的综合反应。党和国家逐步出台了一些措施,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决心解决这一深层次矛盾。我认为当前最关键的还…  相似文献   

3.
如果处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具有充分流动性,看不到沉淀成本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任何影响,企业就可以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市场,很容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然而,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沉淀成本构成潜在企业的进入壁垒,同时构成资源型国企的先行者优势,很容易造成经济垄断,严重阻碍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化资源型国企改革,必须将沉淀成本和垄断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资源型国企的管制,包括高管薪酬、产品价格和质量管制等,从而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的基本分析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是指人类达成一定目标的行为和自然力的影响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自然、社会和经济资源或财富的消耗和损失。国有企业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经济活动。但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同样要支出成本。那么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是什么呢 ?作者认为可以把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概念作参照而类推出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的概念。即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是指 ,因推进国企改革而使不同经济主体 ,包括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出现直接和间接的自然、社会和经济财富的消耗和损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 :…  相似文献   

5.
邵学峰 《江汉论坛》2007,(10):30-33
企业国际化经营既是企业广义制度创新的基本范畴,也是其谋求发展的必然趋势.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既存在着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面对国际化和本土化、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经营风险与市场风险、遵循市场规则与政府规制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困难.客观评价和分析中国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实与可能,其意义在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企业制度创新,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利于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它的基本特征是国家为  相似文献   

7.
对中东欧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思考顾秉维(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南京210093)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国际比较,借鉴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另外一些国家的失败教训。对于深化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真正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至...  相似文献   

8.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与国有企业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佳 《学术界》2004,(4):236-241
国有企业改革是以市场为取向的 ,是要将他们改造成真正的市场主体。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基本条件或资格就是企业产权的独立。因此 ,所谓国有企业改革 ,核心就是产权改革 ,是产权结构的重构。首要的一步就是改革国家所有、国家经营的单一产权结构 ,实质上是国家要改变自己在企业中的产权地位 ,放弃一些产权控制。〔1〕关于国有企业的概念 ,有专家指出 ,国有企业应当是指企业的资本全部或部分属于国家所有 ,并为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控制的企业。〔 1〕 该论点从产权归属和权力控制两个方面说明了国有企业的基本特征。但国有企业改革中所需要…  相似文献   

9.
陆礼垠 《理论界》2012,(7):38-39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安全受到了巨大冲击。面对这一状况,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支柱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国有经济的主体,既有能力,也有义务担负起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增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以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0.
阶级、所有制与政党:国有企业党建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产物,在实践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体现着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结构的重要支撑力量.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既关系到党自身的领导与执政,也关系到国家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因而,国有企业、党的领导与国家制度建设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政治逻辑,它要求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关键不在于控制国有企业,而在于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国有企业的组织形态与管理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党在新的形势下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在战略定位和策略选择上走出既定模式,实现全面创新,从而使党的领导真正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资源与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1.
宋宪萍  闫银 《理论界》2006,3(4):77-78
旧的社会分工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产生的原因,以营利为最大化目标的企业规模由内部管理成本与外部交易成本相等时的那一点决定,以社会目标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规模由国家财政水平决定。按照前述国有企业性质,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分类管理,进行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不是私有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何琍 《学术探索》2001,(Z1):48-51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战后又是西方国家中大规模实行国有化运动的国家.80年代初以来,撒切尔政府再次对步履维艰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私有化运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后,企业一度提高了竞争力,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企业绩效引起西方世界关注.国有企业私有化是否是企业走出困境、增强竞争力的唯一出路,成为人们争论的熊点.本文就撒切尔夫人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进行纵向考察,对国有企业私有化后的社会效应进行评估,希翼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具体规定了企业利润在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分配的形式、比例扣办法,是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的依据。它随着我国整个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改革而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一直处于改革变动状态,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也要相应地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沿虽我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发展,以1978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以前,从总体上看.基本上是统收统支体制,即企业实…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要分类指导和配套推进,这是“九五建议”明确下来的重要原则。但是,对于如何进行国有企业的分类及各类企业如何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从职能入手并根据经营方式把国有企业分为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两大类,从民营企业改革入手研究这两类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原则,提出一种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思路。一、中国国有企业的分类在“国有企业”;之前,特别地加上“中国”一词加以限定,是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是私有制混合经济的一个要素,主要承担社会公益事业和…  相似文献   

15.
佘传奇  蔡俊 《学术界》2004,(4):222-226
国有企业民营化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在世界上迅速发展的 ,因为它对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作为一项经济政策工具被 10 0多个国家接受并付诸实践。我国的国企改革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但由于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内环境的区别 ,我国的国有企业民营化与国外还有所区别。国有企业民营化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要想顺利进行 ,必须做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到底是注重保值增值还是社会责任,答案的模糊不清造成了改革悖论.国有企业不断横向合并和纵向兼并也增加了垄断程度,降低了市场的有效竞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边界和责任.新时期应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经营范围要进一步缩小,应完全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垄断型国有企业的治理和监督机制要透明,进一步增强内部和外部的竞争性,公众利益最大化目标应完全明确;资本化、股份化的道路只能解决“怎么走”的问题,不能解决“走到哪儿”的问题.要解决国有企业“走到哪儿”的问题,应该通过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督体系进行改革目标定位.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只有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国有资本所有者代表无法确定的问题。从法律上说,国家是国有资本的所有者,但是国家如何通过一定机构去担当所有者角色,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有企业本身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国有企业改革道路必然会导致不同的改革成效。不同于俄罗斯全盘私有化,中国国企改革选择一条"抓大放小"的中间道路,不是改变所有权而是改革机制,使国有企业实现重生。中国国有企业集体崛起至少有国有资本优势、国家支持优势、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未来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将四大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论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之异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津 《中州学刊》2006,(1):44-49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非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公营企业,不存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公营企业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间接结合;国有企业主要设立于竞争性领域,公营企业主要设立于非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求是政企分开,公营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政企不分;国有企业属全民所有,公营企业归属各级政府所有;设立国有企业的目的是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设立公营企业的目的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明确区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并将目前处于非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制度演化为规范的具有国家一般性质要求的公营企业,对于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建设现代规范的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公司制改革的持续和深入,混改的过程将进一步使国有企业体制和国有资本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向前推进。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既有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其所要求的不同性质股东和谐共处乃至其本身的顺利进行,均构成对以股份数量为基础的"一股一权"的单一国家股权控制方式的挑战。这在"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着国家股权控制方式应当与其所承载的处于变动中的具体公共利益目标相匹配的思路,变革既有国有股权控制制度,通过国家特别股制度的设计,形成多层次的国家股权控制体系,是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