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是正确认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是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在客观上存在着必然性,在主观上则存在着积极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增加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举措。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必须依靠一系列党的制度措施来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在既有党的制度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新的党情、国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这些思想指导着党的制度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来,经由党的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党内民主的"生命"意义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表现在:党内民主是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和发展动力;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是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增进党内和谐的先决条件和根本途径.因此,努力实现对党内民主"生命"意义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基层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党的执政规律,全面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执政能力.关键要在"执政为民"、"求真务实"、"依法执政"和抓好"发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刘少奇"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思想,总结归纳为四个方面:坚守无产阶级立场确保党的前进方向,突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价值取向,秉持集体主义体现党的基本道德原则,塑就党员道德修养体现党的伦理品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作出"三大"历史性贡献:一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二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三是顺利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从党的十六大所做出的"三大"历史性贡献看,表明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新的水平,党更加成熟了.  相似文献   

7.
李朝阳 《学术论坛》2012,35(8):62-65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认真落实邓小平关于加强党的形象建设的嘱托,发展了党的形象思想。主要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推进改革开放是党的形象的灵魂;"两个先锋队"是党的形象的根基;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形象的主体;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群众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和政策亲切地称之为"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思想及其相关政策,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国家的性质,体现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目的,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施光跃 《江淮论坛》2008,(3):102-106
重视学习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提出"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的号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要求.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关于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党始终注重通过学习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学习与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交融升华.  相似文献   

10.
陈雪 《南方论刊》2003,(10):16-17
"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的"质"、执政环境、执政前景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充分体现着党的理论思维的成熟,是我们党作为一个理性、成熟的政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刘京希 《学术界》2013,(1):13-22,282
什么样的党社关系,才是保持政党和社会双方关系动态平衡、合乎政治生态要求的理想关系,才能提升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从而更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当代中国执政党的党社关系史予以梳理和检讨,汲取其经验教训,进而展望未来党社关系新局,对于化解这些命题,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党社关系的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从"革命党"向"建设党"变轨的夭折,重回"革命党",重回"建设党"等三次历史性转折。在当下"社会自我觉醒"的公民社会背景下,围绕社会公平重建党社关系,整固社会基础,在社会公平中寻求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正当性,实现执政党由"建设党"向"公平党"的变轨,解除执政党所面临的公平性危机,将成为执政党未来一个时期不可回避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回答"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群众观。这一群众观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南方谈话,是第一阶段,形成了以"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为核心、以"改革"为主题的群众观;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召开,是第二阶段,形成了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以"执政"为主题的群众观;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是第三阶段,形成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发展"为主题的群众观;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是第四阶段,正在形成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核心、以"圆梦"为主题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中心,两上基本点"路线的确定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从党的十三大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再到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形成体系.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载入党的史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部工作都要靠坚强的组织体系去实现去完成。所以,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时代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基层组织同样会呈现新问题面临新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明确提出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全面地分析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点以及提出背后的深刻原因,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求侧"发力,针对性地为这一建设重点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建设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与基本经验,是党的先进性建设题中之义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带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战略课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精神建设理论,将"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和"党的精神建设"列为两个新的学术范畴,并把"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门党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来研究,从新视野的角度探析党的精神建设是党建学科建设的重大课题;从新理念的角度,阐明了党的精神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作用的角度,明确了党的精神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主宰。  相似文献   

16.
王惠君 《人文杂志》2004,(2):190-19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时代的高度,科学回答了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党的思想建设的时代化、先进化;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法制化;作风建设的群众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建党、执政、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党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党的学习理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发端,经过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丰富完善,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落脚到"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一时代命题上,这是历史的选择。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历史性地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党的十七  相似文献   

18.
杨茜 《理论界》2009,(5):21-22
党的十七大关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是对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重要论断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重要论断的延伸和拓展,体现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与互动性.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把它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阐述了"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关系,论证了"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苑英科 《河北学刊》2003,23(1):13-15
党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是党自身发展的需求,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政治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现代化的灵魂.加强党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现代化素质;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坚持和健全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必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