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庆精神的时代内涵和育人功能决定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价值,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是新时期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大庆精神对于高校大学生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凝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增强时代使命感和提升遵循科学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等方面.驻庆高校享有得天独厚的大庆精神育人资源,通过明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拓展课程思政实践以实现大庆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充分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以大庆精神资源为依托,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能够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和对大学生进行地域特色文化教育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3.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思政课老师要充分认识融入的价值意蕴,明确融入教学的政治性原则、整体性和实践性原则,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内容规划、实践教学拓展、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北大荒精神是由几代北大荒人在战天斗地的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学习和弘扬北大荒精神既是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主要途径、弘扬中国革命精神的生动样本,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始终坚持以北大荒精神育人,在实际育人过程中,构建起了以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激情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为核心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将北大荒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三重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旗渠精神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蕴涵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丰厚滋养。新的时代场域下,高校思政课育人在取得成效的同时,需进一步提升其价值引领力、思想阐释力以及实践教学实效力。基于此,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要以问题为导向,从价值、理论、实践三个向度出发,阐明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价值指向、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旨,有效推动两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高校思政课的生动教材、根本遵循和重要思想资源。要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系统呈现报告所蕴含的政治高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完整准确地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阐述的深刻理论内涵,在引导大学生学习领悟先进思想精神理念的过程中,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外延,准确把握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构建实效性更高、政治性更强、切入点更准、覆盖面更广的思政育人格局。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引导教育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为自觉推动民族事业发展与伟大梦想实现矢志笃行。  相似文献   

7.
建党精神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之源。将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弘扬建党精神的迫切需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建党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作用。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课堂理论讲授与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内容与创新形式相结合3条实践路径,将建党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  相似文献   

8.
教育强国的背景下探究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议题。教育家精神内涵深刻,涵盖政治品质、道德情操、育人智慧、治学态度、情感特质、弘道追求等多个维度,与教育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一一对应,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教育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能够筑牢其政治底色,提升价值引领,强化使命担当,实现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自觉。因此,在教育强国的背景下教育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要以坚定从教报国的政治立场为保证,夯实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根基;以涵养胸怀天下的精神境界为要求,构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理想;以强化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为抓手,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以信奉甘为人梯的优秀品质为基石,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9.
经典文献在树德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经典文献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经典文献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注重宏观把握,实现系统融入;要突出实际情况,实现精准融入;要创新话语体系,实现生动融入;要突破时空界限,实现深度融入。  相似文献   

10.
大庆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式教学是提高大学生获得感的尝试.利用本土红色资源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取舍分类,对不同的教学资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呈现,并要注意强化问题导向,推广团队合作学习作法,运用现代媒体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具有凸显的实践性与体验性特征的教学活动.它是思政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深度体验功能能使学生以实践活动为依托更好地淬炼与提升理论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文章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深度体验功能为研究对象,在阐述了深度体验的层次结构基础上,对其有效实现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其实现的策略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实现法治教育观念的转变、高校思政课程合力作用的发挥以及思政课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内在统一。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在于对其的宣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目的相通、教学内容贯通、教学策略互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须做到:情理相通,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具象化;文史结合,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内容丰富化;人媒交互,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形式多样化。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将破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两离的二元结构,并为新时代其他新的理论成果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杨筱洁 《学术探索》2023,(8):149-156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现阶段的中心工作,必须主动及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必须把二者内在联系和结合路径分析透彻,才能为之后教学计划和教育实践打下扎实基础;需从教学计划和教育实践两个方面重点强化,根据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内容构成和目标任务,合理融入相关内容并设计安排;需要提升理论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具体化、丰富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实践构成,完善从设计到实践的完整路径。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资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东莞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红色资源得天独厚,红色基因根深蒂固。探究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东莞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特点,从经济基础、地缘环境、文明素养三个地区优势切入,提出运用东莞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理想信念、党史文化、抗战精神、改革创新四个内容教学的具体路径,以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17.
大学生是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他们的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最为鲜活的时代内容,面对一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组织考核不规范、学生参与不广泛、实践方式不新颖等问题,运用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培育骨干学生宣讲、在网络实践教学中开发应用先进技术等多种方式,探索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发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政治情怀以及卓越品格等育人功效。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抓住关键因素,找准与课程的融合点,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庆地区高校依托地域文化优势,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