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对《包法利夫人》的评论往往着眼于作品的社会批判指向,掩盖了男权话语对爱玛的“极度诱惑”和“本文骚扰”这一基本事实。从爱玛不仅能够看到了父权文化体制下话语本文对她“诗意的征服”,还能够察觉到体现在女性身上的典型的“书本的迷恋”和“语言拜物教”倾向。男权话语的本文诱使爱玛沉溺自己的“爱情妄想”,禁锢在自我羞辱之中,由此我们更深刻地意会到“使女人作为女人——而不是作为男人——去阅读”的必要和艰难。男性故事话语的本文给读者设置了迷途错径,女性阅读理论所做的就是在此竖起雷区标志,帮助人们尤其女性通过危险地带。  相似文献   

2.
433D<蛇郎君>故事是中国专有女性故事.故事轴心以女主角屡经"试炼--磨难--成长"的奇幻故事,透露民间对于女子的严苛考验与要求以及女子完美人格期望及其早期中国传统父权族群文化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3.
自从人类文化转型为以父权为中心,便把许多残忍的清规戒律只施加于妇女身上,这就注定了夏娃们永世的特别的不幸.父权文化在推进文明进步的同时所留下的罪恶,突出地表现为对女性的戕害.卖淫—这便是女界人生苦难中最黑暗最悲惨的一页.它将女性的肉体和灵魂推进苦难的深渊,让柔弱的夏娃们备尝煎熬蹂躏之苦,丧失了个人的意志,人格的尊严,灵魂被扭曲,生命遭异化.在这不见血的杀戳中,女人毁灭了“人”的品格和价值,彻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紧身甲》中包含诸多意象,蕴涵着深刻的象征意义。笔者将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从事物的象征意义和人物的象征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在父权社会中女主人公爱玛受到的压抑——地不断地在困境中挣扎反抗,展现其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福楼拜是一个处于转折时期的作家 ,《包法利夫人》更是他的辉煌之作。从存在主义理论出发分析了其女主人公爱玛的悲剧以及爱玛走向毁灭的心理历程和造成爱玛悲剧的深层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6.
从性别的角度解读元代以来的和亲剧,是和亲剧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加深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从元代到20世纪,和亲剧中的女主人公经历了从人到神、从逆女到圣女的转化,这些转化取决于父权文化的意志和策略,揭示了父权文化软弱无力与虚伪冷酷的一面.本世纪,部分和亲剧以爱的哲学为基础构想两性及其关系,体现了性别观念的进步,但并不意味着性别文化已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赣西北S村闪婚现象的实地调研发现,由村庄父权文化基础、铝合金经济所形塑出的"再地域化"组织网络、父辈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等因素综合形成的父权经济文化网络仍存在于当今乡村社会生活中。父权的延续,既是宗族社会父权文化结构和意识形态维持自身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也是青年农民工在市场竞争和生存逻辑驱使下寻求代际支持、发展事业的需要。只要子代不具备自主生活的能力,父权就可以与社会流动相互融合、相互强化,编织出一张无主体的权力之网,推动S村青年闪婚现象的发生并再生产出村庄秩序。  相似文献   

8.
<霍元甲>的经典形象是民族意识和男性话语的历史产物.2007年由李连杰主演的同名电影对这一文化经典的重新演绎,虽然已经意识到以往完全被忽视的女性形象和性别符号,然而在突出呈现文化英雄的民族主义话语的同时,仍然落入父权主义和男权话语的历史叙事模式.运用当代女性主义理论,通过深入解读影片中的性别形象内涵,从而揭示出在民族英雄的历史叙事中被传统父权话语所遮蔽的性别批评空间.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主导的父权文化 ,常把有个性、不符合他们游戏规则的女性 ,称为“河东狮子”、“狐狸精”和“祸水”。这是对女性的丑化、贬低和污蔑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及其笔下的"准则英雄"一直是评论界的关注焦点之一。以西方父权文化历史为参照系,运用福柯的话语理论甄别海明威叙事文体中典型的男性话语因子,然后再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聚焦其作品中的几个中心人物和故事,就不难发现尽管海明威的作品中四处弥散着一股父权文化衰落的悲观气息,但作家却通过一系列的"准则英雄"的塑造试图力挽父权文化于狂澜,重振男子雄风。事实上,海明威本人终身都在为捍卫西方父权文化的尊严而战斗。  相似文献   

11.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文章通过对爱玛的婚姻和两次情事的解读,论述了爱玛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爱情观,并认为她所深爱的情人罗道尔弗与赖昂一样都是平庸时代下的庸俗浪漫主义的代表。在爱玛的爱情世界里,不允许有一点平淡,而要时刻充满新鲜感和刺激感。她的悲剧结局为现代社会中一些一味追名逐利和贪图享乐的女性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父权婚姻架构在素姐等一大批悍妇面前几近颠覆和瓦解 ,父权文化面临着危机。素姐等悍妇们的出现 ,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学思潮等因素有关。在这个新思潮涌动的时代里 ,女性以其敏感性最得风气之先 ,她们政治地位的改善 ,经济地位的提高 ,社会视野的扩大 ,都直接促使着她们人本意识的觉醒及自我尊严的追求。素姐们对父权的反抗与刘兰芝等弃妇们的冷战不同 ,更迥异于潘金莲等同性之间“无我”、“媚男”的相互倾轧。在她们身上具有妇女解放的独特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英国女作家多莉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进行解读,指出在非洲殖民地"父权中心主义"社会文化中,不仅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是二元对立的,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扭曲的.小说中特纳夫妇最后的悲惨命运说明了在父权社会中男性统治对自然和女性的摧残.而女主人公玛丽在生命最后对自然的留恋也象征着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4.
美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以精炼、充满隐喻和象征的语言引发了学界对小说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多维度、多视角的深层解读,小说对清教父权社会、原始自然生态、父权价值体系中女性角色嬗变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与生态女性主义有关父权社会与自然生态和女性意识的关系理论契合,彰显了小说特有的生态女性关怀,即生态自然超灵异象启示下清教徒对父权文化的疏离和反思,以及女性传统角色突变引发的清教父权意识消解。  相似文献   

15.
朝鲜朝时期父权家长形象根植于宗法父权体制,构建于家庭伦理观念。朝鲜朝后期家庭小说文本中的父权家长形象多是一个在矛盾中彷徨的家长,害死子女的无能家长,囿于家庭伦理秩序的无奈家长,期望获得婚姻自由的家长。在朝鲜朝社会,由于文化的变迁以及对家庭小说文本中父权家长形象塑造的影响,人们具有了自我觉醒意识,因此一家之长的地位被动摇,以"父权"为核心的传统家庭模式被解构,父权家长制逐渐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6.
《圣经》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籍,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部文集,是一座最有魅力的文化宝库。《旧约圣经》这部历史书具有鲜明的叙事色彩,是记录古代犹太人历史的伟大书卷。它是一部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把女性降低到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她们生活于父权社会中,受父权与夫权的支配,在宗教生活中被视为不洁净的人。《旧约圣经》中所包含的女性观,成为基督教女性观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圣经》对于西方女性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西方妇女的解放应首先破除《圣经》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父权为视角,以权力的文化网络为框架,借用传统乡村社会中以宗族、人际关系网为基础的组织体系和通过亲属关系、面子体系等构成的象征体系,深入分析农村“闪婚”的本地化成因.本文认为,传统父权文化并没有因现代思想的冲击而消逝,而是在当下农村继续发挥作用.在打工经济限制青年男女返乡时间的背景下,受父权思想影响的父辈群体为了保证家族的传宗接代,以教化权力为基础,通过打、拉、限、借的方式规训子女的择偶地点,建立起本地的通婚圈.这一模式使得青年男女的择偶时间和择偶地点只有在年假时才得以短暂重合,择偶时间被大大缩短,由此产生了新的择偶方式——“闪婚”.  相似文献   

18.
挪威作家西格丽德·温塞特的《新娘·主人·十字架》中,女性不再是传统父权文化中男性的附庸、家庭的奴隶,作者在作品中从三个方面呈现了双性和谐的理想态势:其一,以男性为客体,男性气质不再是父权文化下的“硬汉形象”,而是从女性视角去刻画;其二,追求爱情和谐,在爱情中淡化女性贞洁观念,认为两性真诚相爱的爱情是至高无上的,能冲破重重障碍,并获得圆满的结局;其三,追求生活和谐,打破父权文化的禁锢,使男性可以在生活中依附于女性,将二者置于平等的位置,既能各司其职,又不互相干涉。双性和谐是两性解放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9.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角安娜和爱玛的悲剧成因具有不少异同之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两人都没能珍惜原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用情太专、自我迷失;对家庭和婚姻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安娜强烈的负罪感和经济、感情的依赖性使她日益自私、偏激;爱玛则过分地追求脱离实际的浪漫激情。安娜和爱玛的悲剧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时地重复上演,对她俩的悲剧成因进行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母女之间亲密的“共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特指,并具有深度的人性和文化内涵。“共生”导致女性在潜意识中对母亲的依赖以及个体逃离这种关系的艰难;而母亲形象由于受到几千年父权文化的建构,具有了双重的属性,在父权体制中起着辅助性的功能。让母亲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让女儿从母亲的庇护下解放出来并获得个体和精神的真正独立,是影视作品女性意识建设的新课题。母女形象;“共生”关系;父权;建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