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逸平教授撰写的《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一书,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包括22个专题、34万余字的专著,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内容上也多独到见解。形式的创新,是指不受程式的约束,并不以求全、求系统化为追求目标,而是以专题研究方式,选准若干能够反映近代中国经济变迁的重要课题加以深入的探索。由于每一个专题都是经过广泛的搜集资料、整理酝  相似文献   

2.
学界荐书     
《学术界》2007,(1)
陈卫平(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推荐书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收入《陈旭麓文集》第一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作者有一双独特的治史的眼睛,因而此书摈弃了固有的以三次革命高潮为主线的中国近代史的叙述框架,向我们展开了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书中所引史料几乎都是常见的,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别样的历史蕴涵。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此书曾由开明书店1940年出版上册,1945年出版下册。此书没有采用一般通史纵向叙述的体例,而是纵横结合。…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香港是近代中外贸易的中转基地与窗口,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长期以来,我国内地学术界关于香港经济史的研究尚属薄弱,尤其关于近代香港与整个中国经济联系的专著则更属少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对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全方位的认知与评判。暨南大学张晓辉教授的新著《香港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便是对此强有力的人文关照。综观全书,笔者以为有如下特点: 首先,框架合理,自成体系。全书共分18章58节.总计约25万字。从内容结构上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1-4章)在主要阐述香港近代商贸基础地位形成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最近,上海经济史研究会和《学术月刊》编辑部联合召开了讨论会,就“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展开学术争鸣。讨论会由该会总干事黄逸平教授主持。兹将部分发言摘要发表于后。  相似文献   

5.
华东师范大学黄逸平教授的新著《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一书,采取系列性专题研究的方式,有步骤、有层次地探究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迄1919年止的中国社会经济新陈代谢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外因素、变迁态势、发展程度,并从中引出若干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在内容上,重点突出为国内外史学界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深入开掘,详尽分析;在结构上,前后排列22个专题,互相呼应,层次分明,贯连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整体。与已出版的同类著作相比,该书有其自己的特色,称得上是一部史论兼备、别开生面的优秀著作。  相似文献   

6.
洛克·摩尔教授新近出版了一部《黑格尔的圆圈认识论》,引起了学术界的注目。此书于1986年在印地安娜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00页,包括7章和一个结论。这7章题目是: 1、圆圈——黑格尔思想中的难题2、认识论的证明:体系,作用与圆圈3、圆圈,系统与反基础主义:《差异》  相似文献   

7.
最近,山东社会科学院老朋友戚其章先生,寄来他的新著《晚清海军兴衰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拜读之后,特别读到书中的精彩处,或自己过去从未读到过的新问题,或读而不深的新发现;便对此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全书共分成七章。第一章:英舰叩关与海防运动在中国的兴起。讲的是林则徐七战七捷的中英粤洋海战,以及中国海防论的勃兴和近代海防论的两位先驱——林则徐和魏源。第二章:清政府试办海军。从湘军水师  相似文献   

8.
罗金斯基教授是波兰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1983年,以七十岁的高龄应邀重访中国(六十年代,他曾先后担任过波兰驻英大使和驻华大使),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术研究机关,与我国史学界人士进行过广泛的接触和座谈。他用英文写的《中国历史》一书(上下两卷,由英国珀加蒙出版社于1979年和1983年先后出版,其中近代部分的篇幅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在我国史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被评为“西方近年出版的最值得重视的中国近代通史著作之一”(余绳武:《评罗津斯基著〈中国历史〉》,见《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3期)。现将《中国历史》一书的第四十一章《五四运动——中国的新生之路》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了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覃乃昌先生的新作《壮族稻作农业史》。这部30万言、分上下两篇共13章的著作,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由浙江农业大学教授、著名农业史专家游修龄先生和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广西籍教授梁庭望先生分别作序,给予很高评价。我认为,此书是近年来稻作农业史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壮学研究的重要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0.
创刊于1902年的《大公报》,以公正敢言而闻名。它在近代中国享有崇高的声誉,与《申报》并为南北报界的两朵奇葩。《大公报》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兴革与嬗变。因此,《大公报》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现代史”,承载了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宝藏”。遗憾的是,以往史学界对《大公报》的研究多集中于1926年以后的新记大公报时期,对于早期《大公报》及其创办人英敛之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和探讨。新近,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侯杰教授倾尽多年心血完成的力作《大公报与近代中国社会》,填补了此项…  相似文献   

11.
刘经华教授刘经华,男,1949年3月生,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福建省经济学会理事,经济思想史专业、中国经济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西方经济学说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等研究生课程,以及经济史、国际商法等本科生课程。研究方向主要是经济思想史、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侧重于中国近代盐务和民国财政专题研究)等。近年来主要承担《国际价值理论研究》《唐宋科学技术进步与生产力、环境关系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及《多卷本中国财政通史》横向课题。主要著作有:《中国  相似文献   

12.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最近推出了由朱英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同业公会与当代行业协会》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该著洋洋洒洒53万余言,共11章,外加导论,可分为3部分。该著是有关中国同业公会史研究的第一本专著,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将历史和现实进行紧密结合,把近代同业公会和当代行业协会贯通起来进行研究。该著具有很强的现实参与意识,花三分之二的篇幅详细论述近代同业公会之后,用三分之一的笔墨详尽分析了当代行业协会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说,该著是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典范之作。第二,实现了“长时段历…  相似文献   

13.
高晨阳先生撰著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最近面世。此书由动笔到最终出版,历时七八年,可谓是一部倾注着作者心血的辛勤力作。周立升教授在此书序中指出,“该书内容丰富,评析中肯,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发前人所未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认为作者所进行的研究“具有开拓的意义”。这一评价不是虚誉。据我所知,凡是读过此书者大都有类似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苏联出版了一套辩证法史丛书:《古代辩证法史》、《14—18世纪辩证法史》、《辩证法史·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马恩阶段一书作一些评价。此书由罗森塔尔主编,出版于1971年,全书分三篇,十四章,围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着重阐明两个问题:一是论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二是详尽分析《资本论》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约合一半篇幅)并论及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范畴。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重要成就,是全面地有意识地制订了作为发展理论的辩证法,它是由康德开  相似文献   

15.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黄宗智副教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了题为《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近代经济史概况》的学术报告。 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近三十年来发展很快,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可以四本书作代表。一本是哈佛大学现已退休的费正清教授写的《中国沿海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之开放:1842~1854年》。另一本是已  相似文献   

16.
金立  于方觉 《青海社会科学》2006,(3):173-176,172
一、对《逻辑哲学》一书的总体评价 北京大学陈波教授的《逻辑哲学》一书于2005年8月付梓问世。该书在系统评介国内外逻辑哲学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逻辑哲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就学术发展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全面研究逻辑哲学开拓了新角度、引发了新思考。此书共十三章,分为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好书推荐     
《学术界》2007,(3)
本栏目图书由知名学者与权威学术机构推荐余恕诚(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推荐书目:胡适:《白话文学史》,新月书店1928年出版;岳麓书社1986年影印本;收入《胡适全集》第1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该书是一部未完稿,只有上卷,分两篇16章。该书虽名为《白话文学史》,实际上是一部自汉初到唐代中期的中国文学史,对除汉赋、骈文等文体以外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作品都有评述,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见识和深厚的功力。该书是“五四”以来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与复古主义倾向不断斗争的产物,是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和整理中国古代文学…  相似文献   

18.
姜铎 《东岳论丛》2000,21(1):140-141
王如绘先生的新著《近代中日关系与朝鲜问题》,1999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刊行问世,共分九章,全书35.4万字。当年3月间即蒙作者寄赠此书,一直无暇详读。到我游美回国后,接获作者邀请我写书评的来信,言辞恳切,友谊难却,尽管夏日炎炎,只得勉强应命,静坐下来,从头至尾,仔细拜读了全文。此书给我的总印象:是近年来近代中日关系研究领域里绽开的一朵新花。诚如戚其章先生在序言中所说:“长期以来,未能见到一部全面论述有关近代中日关系与朝鲜问题的专著问世,……本书的出版正好弥补了史学研究的此项缺陷。”戚先生在序言中所提本书的三大特点,即一,论…  相似文献   

19.
<正> 20世纪60年代初,郭延礼同志初治中国近代文学时,即宏愿萌发,博采众家之长,积累资料,要编注一部近代诗的新选本。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编成《近代六十家诗选》(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书,对我国近代文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细味此书,我觉得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作为日本研究博士丛书,由东方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发行,全书分六章,并附有五个附录,共211千字。此书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朱荫贵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加工而成,论点新颖、资料丰富、文笔流畅,从国家于预经济这一中心议题出发,以轮船招商局与三菱·日本邮船会社两个航运企业作典型解剖,进行比较研究,确属研究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一种新尝试。现写下几点读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