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王中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3)
江户时代日本儒学的发展是沿着两条线索:一是在理论层次上,出现了朱子学、阳明学、古学派等流派;二是在实践层次上,儒学被武士、町人等一般的社会阶层所接受。后者是理解江户时代日本儒学发展的关键。江户时代,儒学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与国学和洋学的冲突和矛盾,德川幕府在学习、吸收儒学的过程中,获得了经验性的启发,利用儒学巩固自己的统治,再利用洋学中新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统治力量,使儒学和洋学在冲突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日本儒学研究,如果按照中国学界日本儒学研究者的学术辈分来划分,称朱谦之、刘及辰等是第一代日本思想研究者,王守华、王家骅、卞崇道等是第二代的话,作为年轻实力派的刘岳兵则属于第三代了。他的新著《日本近代儒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版,以下简称《儒学》),采取个案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儒学在1868年至1945年日本近代社会存在的形态及思想结构特征。《儒学》选取的五位思想家,除了中江兆民外,其他四位基本是鲜为人知的,至少在中国学界少有人知。该书所依据的原始材料也是在中国学界难以看到的,具有… 相似文献
6.
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传承的共同财富。它所包含的仁爱诚信,爱国进取,"以和为贵"、"以诚为本"、"天人合一、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优秀成分和合理因素,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与精神财富。这对于全球化时代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从儒学中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不管是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形象塑造,还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对中国和谐社会治国理念的确立和整个民族人文素养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译兮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7,9(4):9-12
日本被认为是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但是,随着中日不同社会结构的历史演变,日本儒学在许多方面具有与中国儒学不同的性质。武士家训就反映了这一点。儒学自5世纪初传入日本,即为统治阶级所学习。江户时代,武士谨言慎行、遵守礼节的自律与儒家道德相结合,修身之诫在家训中占很大比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两国社会状况的差异,日本儒学的内涵并不能完全与中国等同视之。 相似文献
8.
儒学的本质是以“仁”为宗旨的思想,根本精神就是仁。凡是违反儒学的本质思想,违背以“仁”为价值导向,以人与人自身和谐发展的,一切反人性的道德畸形、人性变态和社会腐化等等都是儒学的异化。日本武士道正是这神异化的形态之一,并袁现出三神形式。 相似文献
9.
张波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8,25(2):16-23
从日本社会对儒学的认知和实践看,日本儒学可以划分为对中国儒学的全面接受和儒学本土化过程的两大阶段.随着汉字、汉文化的东进,儒学以大化改新为标志在日本得到全面认同和接受,在日本列岛上扎根并成为日本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经过千余年的传播与发展,儒学不断地与本土文化融合,以朱子学的出现为标志,成功地完成了日本儒学本土化的过程,成为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孕育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0.
儒学自孔子创立之时起,特别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其上升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之后,直到进入近代之前,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一方面为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和思想家所接受,另一方面则深入到了村寨,以至变成一些地区村寨的乡规民约。本文就对儒学之所以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作一初步的探索。 (一)中央封建统治者维护其在全国统治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试论儒学对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儒学对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影响何勤华孔子创立、并经其弟子们发扬光大的儒家学说,经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中国官方的统治思想之后,也开始浸入中国的法律之中,成为中国法文化的基础。这一过程至隋唐得以完成,中国的法律"一准于礼",儒学与法律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儒家的伦理规范曾经是日本封建统治阶级进行国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工具。1868———1879年,明治资产阶级政权在国民道德教育中排斥了儒学,却难以实现对国民进行道德教育的初衷。1880———1890年,儒学进入了国民道德教育领域,继之被改造成能与国家主义思想进行合作的儒学,进而通过《教育敕语》确立了近代日本国民道德教育的统一方针。儒学具有完整的道德信条,其丰富的理论概念又对国家主义、神国和皇国观念作出了系统的说明,所以它在国民道德教育的统一方针中享有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先王之道是儒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它的解释一直以来子学为主.但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则不满这种解释,如获生徂徕提出以礼乐、六经为道,把它的内容解读为先王所制定的“礼乐刑政”等制度,这使得先王之道从空洞的道德理想变成了博大的治理天下的方略,从而导致了理学斯文扫地,促进了日本近代人文主义兴起.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控制与协调构成了跨国公司的整合机制,并且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本文以日本跨国公司为主体,分别从母公司观点与子公司观点对日本跨国公司的整合机制进行研究。以母公司为视角,日本跨国公司的整合机制具有明显的集权化特征;但随着子公司能力与地位的不断提升,子公司为视角的日本跨国公司整合机制则呈现出集权化机制的相对弱化与社会化机制的相对加强。 相似文献
16.
孟富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5):129-132
晚清是儒学发生蜕变及其走向近代化的时期。在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既有儒学自身的重构,又有西学对儒学的挑战与改造,新学是儒学近代化的标志。儒学发生蜕变及其近代化归因于历史动因——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及,中国宋明理学东传朝鲜、日本后,由于两国历史前提的差异,发生了迥然不同的变化。概而言之,在朝鲜,学者们关心的是儒学的“内圣”之道——修身养性,理学的心性论被进一步完善。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崇尚空理空谈的风气,这种风气阻碍了对自然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朝鲜生产力的发展。在日本,学者们关注的是儒学的“外王之道”——经世致用。这使得日本儒学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理学的中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社区资源整合问题日益凸显。社区要有效地存在和发展,就要实现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本文探讨了社区资源整合的必要性、现存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儒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吕明灼传统儒学与任何一个健全的民族文化一样,都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积极与消极二重性作用。在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它主要起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某些消极因素;在封建社会下降时期,其消极作用逐渐代替其积极作用上升到主要... 相似文献
20.
至晚在公元前2世纪初,已经有能够讲授儒家经典的中国学者进入朝鲜半岛北部,这是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之始.儒学传入朝鲜半岛南部的时间相对较晚,但也不会晚于公元5世纪.最早在朝鲜半岛传播的儒学可能与谶纬卜筮关系密切.朝鲜半岛的儒学一直受"北学"影响较深.儒学虽然较早地进入朝鲜半岛,对朝鲜半岛古族风俗的影响却并不十分明显,其真正成为朝鲜半岛内政权的治国思想是在统一新罗以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