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社区的服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南地区城市社区服务更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以贵阳市省府社区为例,主要运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实地访谈法,从社区的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软硬件设施建设服务三个方面对贵州省贵阳市省府社区进行操作化的实证分析和探讨,试图提出一些应对措施,来解决社区服务中的突出问题。以期待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更好的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依据国家对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在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和白下区所属的 13个社区进行了走访(问卷 )调查 ,展示了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环境卫生、治安、文化建设和社区组织等方面建设工作的评价 ,并对此作出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3.
蒋爱群  郑飞 《社区》2005,(2):24-26
为了解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和对社区工作的态度,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开展工作,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办事处委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在其所辖的14个社区进行了“居民社区服务需求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社区居民对各类社区服务的需求及解决需求途径的偏好;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了解,对现有服务设施的使用率、满意度;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价和参与意愿等等。  相似文献   

4.
“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是一种由社工机构向社区派驻专业社工,政府相关部门选派驻社区志愿者共同服务社区居民的模式。论文对重庆市以市民学校为平台,在社区开展的“社工+志愿者”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多部门资源;以社区需求为服务导向,强化社工与志愿者配合;注重对社区人际交流公共区域的利用;将志愿者培训纳入服务发展规划,提升社区居民自治能力,不断加强社区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谢芳 《社区》2001,(3):64-67
我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居住过三年,其间只搬过一次家,使我有机会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国社区文化。在美国社区文化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社区居民热心为社区服务的精神。不论我曾经居住过的纽约市上西区(Upper West Side,隶属曼哈顿第七社区),还是我搬家以后居住的茉莉小丘社区(Murry Hill,隶属曼哈顿第六社区),社区的居民都尽自己的能力为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5,(6):38-39
赤岗社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居住人口达1.0072万人。近几年来,他们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目标,着力提高居民综合素质,改变了社区过去脏乱差的现象,使社区跨入了市级文明和省级科普文明社区的行列。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活动中,赤岗社区十分注重对居民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观念的培育,在发展和完善社区各种教育活动的条件与设施方面,千方百计提供各种便利。几年来,他们建立完善了社区学校、人口学校、家庭学校、老年学校、市民法律学校、外来人口学校、青年人才培训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主要阵地,让市民接受各种智能、技能、体能方面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7.
朱以均 《社区》2013,(24):22-23
前段时间,笔者对重庆市黔江区社区服务运行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对其社区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思考。通过一线调研看到全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社区组织体系逐步健全;社区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社区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社区工作者队伍逐步壮大。但总体上看黔江区社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历史和传统管理观念等原因,客观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贫困区位化与社区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贫困聚居"的区位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分区居住与混合居住"、"住区清理与住区提升"的城市贫困社区改造新路径,认为社区重建必须尊重各阶层在地位、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等方面的差异;要间隔分区,控制低标准住房的集聚规模;要重视对贫困社区、落后城区的追加建设和改造,以缩小贫富社区在硬件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上的差距等.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社区是农民工融人城市的起点。混合居住模式逐渐在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领域得到重视。然而,从实践看,即便是混合居住,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也遭遇了困境。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对襄阳南漳新华书店单位混合社区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表现出双重不情愿与双重勉强感的特征。要解决这种融合困难,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强化社区服务和管理、扩大社区交往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成才与就业》2014,(19):F0004-F0004
正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闸北区社区学院)由闸北区人民政府主办,实行"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闸北区社区学院"和"上海开放大学闸北分校"三块牌子一套班子,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一体的"五教统筹";同时,学院的教育教学、师资、设施等资源丰富,现已建成闸北区数字化市民学习港,为市民提供各种学历和非学历的教育服务。学院坚持"向社区开放、为社区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于2002年4月专门成立闸北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市民学习指导中心。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区教育局大力支持指导下,学院社区教育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闸北区构建"南高中繁北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社区教育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冯呼和 《社区》2014,(25):14-14
在新的形势下,实现社区服务有效供给必须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区治理改革的部署要求为指导,努力构建以社区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为前提,以建立专业化社区服务队伍为支撑,以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社区服务机制为保障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的全覆盖,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孟庆海 《社区》2001,(11):61-62
澳大利亚的社区建设始于20世纪初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社区是居民出于相互帮助的需要而自发形成的特定地域的利益综合体,它的形成,体现了社区强烈的地域性和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如社区命名大多沿袭当地土著人的习惯称呼,社区的规模也完全依据人们对社区区域范围的认同感来划分。如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北部的笛可森(Dickson)社区,即以华人集中居住而闻名。  相似文献   

13.
李庆钢 《社区》2004,(14):23-23
林雪娟,虚龄80岁,现为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梅园社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1992年至今,她从原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就在自己居住的嘉定镇街道梅园社区致力于社区建设事业。 林雪娟刚刚回到梅园社区时,得知附近社区一个老太投河自尽,小区中有的老太竟然感叹道:“这样跳河死,倒也干脆。”这事引起了林雪娟的注意,征得党支部和居委会的支持,林雪娟邀请社区内的一个个老太太到她家里倾诉衷肠。经过调查,她发觉这个社区70岁到90岁的老太太几乎都很苦闷,但原因各异。有的因体力不支病痛增多;有的因小辈看了“腻心”(厌恶);极少数小辈见老人没有劳保,不乐意给老人看病,甚至把老人赶出家门。  相似文献   

14.
施福敏 《社区》2004,(7):13-13
浙江省近日出台了《浙江省社区资源共享实施意见》,意见对社区资源共享的具体任务、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社区资源共享的各方职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利用管理、服务的优势,积极为社区辖区单位提供设施改造、环境整治、治安保卫、创建文明单位等外  相似文献   

15.
“一失足不一定成千古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燕 《社区》2004,(16):6-7
“什么叫‘社区矫正’?”在北京市怀柔区,一位市民被记者这么一问,愣了一下。“‘社区矫正’大概就是社区管理不规范,得治理、整顿一下吧?!”怀柔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办公室工作人员陈仲权听到记者的转述后笑了,他对记者说:“社区矫正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鲜为人知也可以理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接受社区矫正人员占犯罪总人数的70%~80%,而我国仅占1%~2%。社区矫正其实就是让五种罪犯(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在社区里,即回家完成余刑。它是我国司法改革向人性化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我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任何事”6月14日…  相似文献   

16.
刘永杰  王惠英 《社区》2002,(13):32-32
黑龙江边陲煤城双鸭山市,经济滞后,社区办公用房和设施奇缺,办公经费为零。一方面地方财政无能力对社区建设给予投资;另一方面多数企业破产或改制,社区资源较少,多数社区内无驻区企业,即使有驻区单位也都经济捕据,甚至有的社区1300多户2800多人口,没有一个国家干部,没有一个驻区单位。在这样条件下如何推动社区建设,同样是我国当前社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有关老年人的生活、居住的一些问题也愈发显现出来。在绝大多数老社区或一些以中青年上班族为主流居住人群的新社区中,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中老年退休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征地农转非群体是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新出现的特殊群体,由于目前的整体迁移政策,往往原来同一个村的村民在农转非后仍然居住在同一个社区,出现了独特的农转非社区.本文正是通过问卷和实地访谈调查,在了解这一特殊社区居民群体的特殊需求情况下,从需求方出发探讨社区服务的供给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城市居民与其所居住社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随着现人化城市的发展,社区呈现出楼房高层化,家庭小型化,人口老年化,居住人员结构多样化,流动人口思想复杂化等特征,而且政府和企业职能转变使“单位”更多地变成“社会人”,社区已成为居民的基本生场所和社交场所,是诸多人际关系,群体关系,各种社会行为表现最充分,最激烈,最休中的地方,可见,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和基础,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稳定和发展,为了稳定社会,社区必须有一支年纪轻,身体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取于开拓,爱岗敬业的专业化管理和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20.
王秋森  王贤妹 《社区》2004,(5):27-27
一对80高龄的老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在同乡同村,在学校是同学;在单位是同事;党内是同志,因此被人们戏称为“八同神仙”。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出生入死为党工作,离休后身患癌症仍然不忘关心群众。居住在江苏省苏州市桃花坞街道通和社区的李桐明老人,他的爱人叫陈令仪,都是1924年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