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客中国     
好客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礼仪,塑造好客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品牌,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路径。立足于旅游语境,从国家形象的关系概念角度解读好客中国概念及内涵,提出建立由社会伦理义务和商业利益共同驱动的"好客模式",并基于旅游吸引物系统观分析好客中国要素构成及其功能,进而阐明好客中国符号构建思想和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2.
《婚姻仪礼变迁与社会网络重建》是吉国秀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很荣耀地进入到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这部著作已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反响,2007年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这本著作展现了民俗学研究的一种叙事方式,一种多学科交叉、多重声音并置、宏观历史背景与地方性知识相结合的叙事方式。那么,叙事又是如何展开的呢?我们将按照问题的顺序来铺陈。在这本专著中,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地方性民众如何看待婚姻仪礼变迁;第二是对前一个问题的理论追问,即地方性婚姻仪礼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好客具有潜在的反义,即它是主人或者东道主社会宣称自我权力、具有排他性的一种自我保护,主客都有义务维护这个边界,以达成传统意义上的互惠礼仪之道。然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过于侵入东道主社会,破坏了这种用于平衡东道主社会与游客关系的"边界",使"好客"变为"不好客"。因此,对好客"边界"的尊重和维系既是对东道主社会人道主义的关怀的"边界",也是旅游本真性得以持续的"边界"。  相似文献   

4.
关于《昨日的猎手》 宝贵敏(以下简称宝):最初是在《收获》上读到您的《昨日的猎手》。那篇作品的文字震撼了我,我反复读了几遍,心里很受触动。有一种感觉,觉得作者就在那些猎人身边生活,亲眼看到了作品的主人公结束生命的瞬间及全过程。您是鄂温克族人,熟悉猎人的生活,您以前写小说比较多,那些小说很有活力,和这几篇作品不太一样。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触动了您写出这些作品?什么时候写的?  相似文献   

5.
以"好客的食物"为题讨论"好客中国"在现代旅游中的作用与价值。认为"好客"作为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交流活动,自古以来就是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并形成了特殊的权力关系结构张力。然而,中西方在"好客"叙事中呈现了巨大的差异。在中国,"请客吃饭"是"好客"的一种基本而普遍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农业伦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现代旅游活动中,饮食依然成为"好客"的集中表达,却也产生了新的语义。  相似文献   

6.
好客是人类社会中连接主客关系的一种共通性表达。在当今世界中,好客表达有时候是非商业的,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便是如此;有时候则是商业性的。接待业-好客产业-包括餐饮、住宿等接待服务业,便是商业性好客形式在旅游工业中之体现。目前,接待业有逐渐融入非商业性交换成分来培育顾客忠诚的趋势;与此同时,原先非商业性的好客招待形式也在试图融入商业性因素以谋求利益。  相似文献   

7.
当我学习雷锋模范事迹的时候,心情一直很激动,也很沉痛。我觉得雷锋象是站在我的眼前,不断问我:“你,是怎样写你自己的历史的?”因此,我不能不深思,不能不自省地回忆起来。我也象雷锋一样有过痛苦的童年,有过悲惨的遭遇,也是党把我从苦海里拯救出来,又给了我新的生命。但是,我却没有能象他那样最大限度的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伟大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8.
好客居住在祖国西南边疆的佧佤人,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凡遇客人来“串门”,便用酒招待,这样才算尽到礼数;否则,对客人便算是怠慢。当你到佧佤族兄弟家里去作客,或是从他们门前经过的时候,他们便会热情地邀你进屋,一面亲切地谈着话,一面就泡起酒来。酒一经泡下,你便不能再告辞或是推让不喝,因为这是对主人极不礼貌的行为。你应该直率地和他对饮,这时,他会像对  相似文献   

9.
陆洋 《中国藏学》2008,(1):49-54
吐蕃《礼仪问答写卷》是比较完整、系统地记录藏族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的文本,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部没有受过佛教影响的伦理著作,被称为藏族的《论语》。本文以《礼仪问答写卷》和《论语》为切入点,从家庭伦理、日常生活伦理、政治伦理等多方面对藏汉传统伦理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中的互动本真性:好客旅游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了旅游中的单向本真性概念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互动本真性的概念.并以好客旅游为例说明互动本真性,对互动本真性的复杂含义进行了概念分析和词义澄清.认为单向本真性更多地是与观光旅游相联系,而互动本真性则更多地同参与性旅游相关.好客旅游(或做客旅游)就是一种游客参与建构互动本真性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韦小鹏 《民族论坛》2012,(12):108-110
何为好客(hospitality)?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好客就是一种生活行为或状态;而在西方文化中,好客(hospitality)则有商业性和非商业性,本质是互惠。在好客(hospitality)问题上,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是:好客是人类共同遵循的一种道德法则。  相似文献   

12.
同孩子的生命(包括孩子出生)有关的习俗和礼仪跟结婚仪式一样,在民族学著作中通常被看成是一系列特殊的家庭礼仪,这些仪礼只有一个目的,即保障社会新成员平安出世及生活顺利。目前还没有描述阿布哈兹人生儿育女的一系列习俗和礼仪的专门著作。本文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它是在作者对阿布哈兹人的日常生活进行多年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同时还利用了1982年收集到的实地考察资料。孩子出生在阿布哈兹人家里被看作是极为重要的事情。特别高兴的是生了儿子,人们把他看作是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生产基地生活单调,叫人欣喜的是有《解放军报》和《橄榄绿》,此外再就没有别的书了。我酷受文学,曾多次给报刊投稿,均未成功,很悲观很失望。但我不甘心,看到贵刊后鼓起勇气,又写了两篇,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正格桑翁姆、罗静萍:蒲先生,您是一位学有所成的藏学家,师从著名的才旦夏茸大师,首先能谈谈您是因为怎样的契机学习藏文,并成为大师的学生?蒲文成:我在1979年考入西北民族学院攻读古藏文硕士学位时成为才旦夏茸先生的学生,关于这段经历,我曾写过一篇《回忆导师才旦夏茸先生》的文章,2015年发表在《中国藏学》上。我个人是很偶然走上学习藏语文专业道路的。我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中学时期本来喜欢数理化,1960年我临近高中毕业,时值国家最困难时期,组织照顾我,给我提前安排了工作,在乐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约我写一篇稿子,要求所写的内容,既与我从事的旅游工作有关。又与该杂志弘扬各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宗旨有关。略加思索,我就拟就了这个题目。顺着这个题目去想,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就在我记忆深处涌现出来了。这些画面中,有对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的扫描。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对发展旅游业、振兴当地经济的期盼的目光,有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后的歌声笑语,还有我对这一命题的思考与憧憬…… 就把这一切都记下来吧,管它是散文还是论文!  相似文献   

16.
前言 关于高句丽的祭祀礼仪,《三国史记》祭祀志(以下略称祭祀志)有如下概要叙述。“高句丽、百济的祭祀礼仪尚不清楚。然遍阅《古记》和中国史书有对此事的记载。”笔者欲就《三国史记》的编者们很难窥知的高句丽的祭祀礼仪进行某些探讨。有关高句丽的祭祀礼仪,虽然已有了能够解释清楚其神话的结论,但对祭祀礼仪本身进行深入研究的论述考证尚未发现。本文想在神话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祭祀志》的记载顺序,对有关记载做一整理。  相似文献   

17.
李若熙 《民族学刊》2022,13(7):101-108, 149
《跻春台》是清末四川地区刊刻出版的白话小说集,共四十个故事。作者为四川中江人,全书用四川方言俗语写成。其描写对象多为中下层市民或农民,实录的写作手法使小说中出现较多关于蜀地礼仪民俗的描写,其中涉及最多的当属婚礼与丧礼。清末蜀地婚礼与传统士昏礼中的“六礼”既有一脉相承的一面,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如礼节简略、不亲迎、无聘金等。而丧礼除遵循《仪礼.士丧礼》的部分礼仪外,又有着蜀地丧礼独特的习俗,如普遍作道场、富户散普孝及奢靡风气、帮助穷户殡葬的“孝义会”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蜀地民俗礼仪有着与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一脉相承的一面。另一 方面,受地域、经济、气候、风俗等影响, 清末蜀地民俗礼仪又呈现出独有的特点,使蜀地民俗礼仪文化呈现出传统与保守、多元统一、内涵丰富且富有个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三月份是春意萌发的时节 ,对于在文坛已经沉寂很久的景宜来说 ,却是一个花开的季节。图文并茂、优雅真情的《节日与生存》一书使人们重又想起她。不过这一次不是小说 ,而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写的是让很多人熟悉但仍觉得神秘的纳西民族以及他们引以自豪的东巴文化。任何时候都给人强烈的民族感的景宜与记者就《节日与生存》一书进行了对话。记者 :前段时间很荣幸地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为你的作品《节日与生存》举行的研讨会。书中所写的东巴文化以及很多人物如白庚胜博士、宣科先生、张春和先生等都是我们搞民族研究和报道的人所熟悉的“名人…  相似文献   

19.
心底的话语     
那是我从事文学翻译十几年来译得最痛快、最流畅的一篇作品——散文《树梢上的心》,而且是在电话上。这是张承志写我们哈萨克族的文章,很珍贵。听众则是新疆著名的哈萨克族知识分子——吐尔逊·卓勒木别提夫妇。他们用子母机在那一头静静地听我十分得意的译文,不时发出赞叹声。不久,传来一阵唏嘘声,而我自己也泪流满面。感动、感慨、感激——两代哈萨克族知识分子都有一种被久久地遗忘  相似文献   

20.
《论好客》①是法国思想家、哲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之一雅克·德里达发表于1997年的一部小册子,主题就是对好客问题的分析。全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德里达应安娜·杜弗勒芒特尔之邀,于1966年所作的有关好客的两场讲座的内容;另一部分是安娜·杜弗勒芒特尔针对德里达的好客研究所作的评论,集中于她的论文《论邀请》之中。两部分以单双页交叉的形式组成了全书的文本,阅读时可相互对照,便于理解。德里达对好客问题的分析是与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和勒维纳斯的"绝对好客"进行的深刻对话,他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