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三家台蒙古族村的田野调查,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三十余来年,受社会转型、政治环境变迁以及经济转轨等因素的影响,民间宗教信仰文化得以复兴。同时,因农村整体文化水平提升、生活节凑加快、现代文化因素冲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民间宗教信仰文化发生嬗变,并致使村民对民间宗教的信仰呈两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王玫 《民族论坛》2008,(8):40-41
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经济、政治、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当今青海社会经济发展对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新时期如何保护、发展青海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3.
岷江上游羌族宗教信仰是多元混杂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历史的因素可追溯到古羌人时代,从那里我们可寻羌族宗教信仰之渊源的一些踪迹;现实的因素可从羌族地处藏彝走廊,受汉藏文化影响的现状中去采撷一些实际的表现.本文拟就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藏文化因子,羌族天神信仰与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的渊源,羌族和藏族有关人类起源传说的相似与区分,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佛教文化的糅合等方面对羌族宗教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作一较为深入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4.
藏汉民族对土族宗教信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聚居区处在藏文化圈和汉文化圈的结合地带 ,土族文化是一种典型的连接地带文化。这种文化在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 ,又大量吸收了藏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土族的宗教信仰深受藏、汉民族的影响 ,藏传佛教、汉族民间信仰和萨满教在土族的信仰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但藏传佛教和汉族民间信仰对不同地区土族的宗教信仰影响程度各有所异。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言传达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成为英汉翻译中的难点.文章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差异、英汉思维差异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译者消除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壮学是以壮族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壮学研究范畴性质决定了壮族民间宗教信仰研究不可或缺,壮族民间宗教信仰是壮民族的文化之根,壮族宗教信仰研究成果与壮学学科建设发展同步,继续深化壮族民间宗教信仰研究对壮学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布洛陀经诗》是壮族的一部宗教经典 ,是壮族民间多元信仰文化的总汇集。它不仅保留了壮族原始崇拜的真实面目 ,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多神信仰 ,还具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 ,并且渗透了阶级社会中的人为宗教信仰 ,糅进了儒、道、佛等宗教因素 ,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壮族多元信仰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藏彝走廊中藏文化的影响与辐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分区的基础上,以宗教信仰为切入点,横向比较了藏文化在藏彝走廊各文化分区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藏彝走廊民族与文化格局的主要特点,指出藏文化在藏彝走廊具有跨民族或族群,乃至跨语支传播的总体趋向,存在着层次性和区域性的差异。不同民族或族群在将藏传佛教因素有机地融入本土宗教信仰中的同时,仍从宗教职业者构成、本土语言和宗教观念等层面坚守本土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9.
独特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自然禁忌等造就了高原藏族灿烂而神秘的传统文化,他们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无不体现出人与自然环境的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本文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拉布寺的"避杀生"为例,解析了神秘的藏族文化所包含的生态环境价值,同时探讨了藏族文化中的生态环境价值得以实践的法资源应包括国家法、佛教教规以及以道德和民间风俗习惯为主的乡规民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民间宗教信仰文化,体现在对大自然、动植物、祖先崇拜等多个方面,蕴含着天人和谐的生态伦理观,并在现实生活生产实践活动之中体现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保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意识和环保习俗。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侗族的民间宗教信仰是他们生态伦理观和环保习俗的内在动因,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生态和谐,这对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语:我国大陆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得到了全面复兴,其中涵盖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性别,当然还有宗教信仰本身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民间信仰有自己独特的理念、组织、传播、行动等一系列运作机制,形成了一个与公共制度化下人际网络完全不同但依然复杂多样的草根世界,地方上的传统、神话、传说等,无一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自产生之日起,就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及其心理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出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宗教文化。壮族亦然。因此,研究壮族的宗教信仰,是深入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面貌及其内容的关键。由于历史的原因,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宗教。其宗教信仰主要是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来,逐步形成以巫教为主,兼收佛教和道教为一体和信仰多神的宗教信仰格局。巫教以其多样的形式和神秘的内涵,至今在壮族民间仍有着广泛而  相似文献   

13.
藏、回、汉族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 :各民族女大学生都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 ,但还存在着种种民族差异。研究确证了文化是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变量 ,具体包括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态环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部氏族人宗教信仰变迁的基础上,研究指出民间宗教文化的现代化变迁与社会发展步调一致,其信体系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家的在场为民间宗教信仰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且在这一体系中底层精英的作用日渐凸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发现信仰群体出现两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湖南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有着鲜明的特征。这些神灵信仰对于少数民族的观念意识、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神灵信仰还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影响社会安宁的双重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进为重,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引导神灵信仰与社会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文明世界信奉科学理性与文明进步,萨满教世界则沉醉于对非理性、神灵和祭祀仪式的狂热迷恋.现代文明世界关注的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因果必然性,萨满教世界处理的则是驱鬼、招魂、祛病、禳灾等无科学依据的“邪”文化问题.现代文明世界贬抑萨满教为“封建迷信”或“民间巫术”,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民族文化宝库”的名义重新考量萨满教.萨满教文化因与神灵沟通的“非理性”特征,具备现代科学难以企及的文化精神治疗力量.萨满教文化的悖论在于:理性并不要求我们必须剃掉我们身上的情感、神秘幻想和宗教信仰等非理性因素,相反,理性要求我们的只是如何辩证地理解、批判地取舍这些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之所以独特,一方面在于社会的动荡和政权的更替,另一方面在于文化的民族间交流和区域间碰撞。因此,它在丧葬文化的存续方面,形成了自己非常独特的因时、因事,甚至因人而变的文化现象,变革和适应传统:薄葬回归厚葬,等级制度依然主宰丧葬文化,区域与民族的丧葬文化差异巨大,相信风水能迅速改变命运,佛道等宗教信仰的文化进入民间丧俗之中。这些构成了魏晋南北朝丧葬文化的时代特征,并对后来不同朝代的丧葬文化持续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西藏关羽传说如何演化成关羽信仰,西藏被纳入民间信仰和宗教信仰神灵后的祭祀状况,当代西藏关羽信仰的表现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亻革)家人族群认同的文化表达——以枫香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认同问题是当今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枫香寨的(亻革)家人为个案,从"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服饰和艺术文化"等文化层面,具体论述了(亻革)家人的族群认同。文章认为,文化因素是表达族群认同的基本要素,(亻革)家人的族群认同正是通过"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服饰和艺术文化"等文化要素所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理解游牧文化和生态关系的主题,包括游牧生产、宗教信仰、宇宙观等维度.游牧生产构成重视和理解自然与宇宙的基础,原始宗教信仰把自然崇拜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其宇宙观中,形成一种独特的人地关系系统,这种关系是亲属关系的延伸.在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把科学环境知识体系与民间环境知识体系结合起来才可能更好地实现项目的目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