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陶文俊 《民族论坛》2013,(6X):34-39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疆伊宁市各民族间在传统的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语言甚至居住格局都有变迁的情况下,民族关系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民族关系测量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居住格局、人口迁移、民族交往、民族语言、宗教信仰五个变量来分析伊宁市民族关系的现状,并就调适伊宁市民族关系的对策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伊宁市建城沿革和维、汉、回、哈民族居住史的回顾及对伊宁市的民族居住格局及其变迁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了影响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变迁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来研究伊宁市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呼和浩特自建城至今蒙、满、回、汉四族的迁移与居住格局及其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就历史而言,土默特蒙古族是原住民族,汉、满、回为迁移民族。民族居住格局在清中叶基本定型,此后己不能把后边几个民族看作移民。其他部蒙古族尤其是内蒙东部区蒙古族在20世纪50年代后大量迁入。民国前居住格局基本按民族分区居住,辛亥至50年代初为分区居住到杂居过渡阶段,50年代至今总体上为杂居格局,只有回族还有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从迁移与居住的关系上说,以前是由日积月累的民族迁移而形成一定的居住格局,辛亥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则逐渐转变为由一定的居住格局影响民族迁移。由于居住格局的不断调整,各民族的市内迁移也不断发生,使原来各族“大聚居小杂居”的格局,演化为“小聚居大杂居”的格局,而且这一过程仍在进行中。本文认为,杂居固然利于扩大民族交往,但聚居同样使民族关系和睦,而且杂居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也有程度不同的影响。民族杂居主要是城市化和单位制的副产品。邻居关系和朋友关系往往超越于民族关系。这大概是我国第一个多民族城市社区史系统研究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居住格局是影响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兰州、乌鲁木齐、西宁三城市回族居住格局的变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可以看出西北地区回族分布从总体上是杂散居的格局,其间又有相对传统的聚居形式。这种居住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回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接触、交流的机会,不但可以加强族际交往,还可以促进各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市民族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民族间的社会交往条件是民族融合的基础,居住格局是构成影响民族关系的 人文生态环境。乌鲁木齐市各民族在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推动下,在共同的居住、工作、市 场实践过程中,民族间的和平交流、交往已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的民族关系在社会变迁中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出其特殊的复杂性,兰州作为西北重镇,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研究兰州的城市民族关系,对于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变迁中的兰州少数民族在居住格局、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族际通婚和宗教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为此,我们对民族关系从法律法规、民族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管理、社区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宗教等方面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民族居住格局在清乾隆后开始形成,按民族分区居住的形式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已是一种常态.民国后期,由于居住格局的不断调整,各民族的市内迁移不断发生,使原来各族的居住格局逐渐演化为“小聚居,大杂居”的格局,并且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这一过程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8.
南宁市区汉壮民族的居住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格局是影响汉壮民族交往、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汉壮居民在居住场所及学校中的"分离指数"的测算,并分析当前南宁市区汉壮居民之间社会交往的客观条件及影响汉壮居民交往关系的历史背景,结果显示,南宁市中心城区汉壮居民的混居已相当均匀,说明汉壮居民之间交往的客观条件非常充分;郊区农村的"分离指数"偏高说明农村汉壮居民在居住上一定程度的隔离,但由于农村居住格局的特殊性,不宜仅凭"分离指数"直接推论汉壮居民交往条件的优劣,而应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出现了新的格局,如城市中少数民族人口增加、民族成分增多、居住格局和交往模式发生变化,城市居民多民族化特点日益突出。因此,现阶段协调城市民族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应从多方面入手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30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杂散居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人口的双向流动使我国"大分散、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更加明显,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散杂居民族关系对中国民族关系全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在共生互补的视角下.从民族构成、居住地域、民族意识、社会交往、风俗习惯、民族竞争和民族发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散杂居民族关系独具的特点,为正确处理散杂居民族问题,做好散杂居民族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韩江华 《民族学刊》2021,12(8):36-45, 124
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奉行的“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与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始终践行“各民族都平等、自由地拥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新时期,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指导下,党将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实时地调整为: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强化“中华民族身份意识、身份认同,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和国家认同”,同时保障“各民族都平等、自由地拥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构建起“一体多元”的国家语言格局,坚持“四个自信”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1476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赫哲族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早年以削木、裂革、插草、结绳记事,由于居处分散,很早就和汉族杂居,所以男女老幼皆通晓汉语,目前,大多数赫哲族人已不会说本民族语言了。  相似文献   

13.
民族语言是民族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民族内部和外部进行交往的媒介。所以,民族语言除了具有思维思索的功能、社会政治文化的功能之外,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它越来越显现出交际认识的功能。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状况既反映了该民族自身发展的水平,也是民族关系发展程度的反...  相似文献   

14.
民族语言与民族历史关系之探微贾儒一提到“民族语言”,不少的人认为就是“少数民族的语言,只要是少数民族一般都会说本民族的话,有啥研究的。把民族语言看成了一种纯言语交际的工具,以为没有必要去研究它。这是天大的偏见和误解,孰不知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及其信息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民族教育中的教学语言问题,有人主张以汉语教学“直接过渡”,有人主张明确规定:“凡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应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笔者认为这两种提法都不够全面。我国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一方面由于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布局和经济、文化密切交往的历史与现状,使我国各民族既使用自己固有的语言,又互相学习,使用对方的语言;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商品经济不发达,又使少数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6.
论回汉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类型学的角度,对回汉关系在中华民族关系总体格局中所显示出来的历史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人们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回汉民族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向提供一种背景和参照。作者认为,交错分布的民族居住格局、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结构性融合、经济生产领域的互补传递性和文化上的求同存异是回汉民族关系的显著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该著作中马恩早期关于民族形成、民族关系问题、民族殖民地问题、民族语言形成问题的思想理论。认为马恩关于民族形成的上限同国家形成的上限的一致性的观点始终是一贯的,指出任何把民族形成的上限再往前推断都不符合马恩的观点。文章对如何观察、认识民族关系的理论,作了深入系统地论述,着重论述了马恩所讲的“外部交往”即民族关系的交往对“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的发展与变化的作用问题;如果把误解为“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不仅发生和存在于民族之间,也发生和存在于民族本身的内部,并以此作为经典依据,是不符合原著的本意的。在统一的民族语言形成问题上,论述了我国的苗族、裕固族、景颇族未形成统一的语言的原因;认为今后这些民族未必再形成统一的民族语言,很可能在更高层次上与其他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  相似文献   

18.
回族城市化和城市回族与兄弟民族居住格局的变迁以及民族间社会交往的相互动态影响,是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中,回族社会所南临的重大课题。文中以宁夏银川市为区域个案,运用民族社会学方法,对城市回汉族居住格局的交错、变迁、相互影响、社会交往、民族文化的困惑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疆的跨境民族语言研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跨境民族语言研究论略程适良现代语言学家Bloomfield说过:"各民族语言都处在一种互补关系中,正象天然物体和人造物体要从一个民族传到另一个民族一样,一国的文化,包括技术、战术、宗教仪式、风俗习惯等也会传播出去。民族之间在交流实物和从事其它活...  相似文献   

20.
一、苏联社会语言学的起源十月革命后头几十年可以看作是苏联社会语言学的开端。当时必须要解决从过去俄罗斯帝国“继承”下来的民族语言问题。当时居住在苏联的各民族处在不同的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上,其语言的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在当时的130种民族语言中只有20种有文字。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其他几种语言有悠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