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冥婚仪式是冥婚习俗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其存在原因、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冥婚仪式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一是因为它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心理需要,还因为它有祖先崇拜作为意识形态基础;它不仅是当地婚嫁长幼有序的婚姻观的反映,而且还反过来强化了这种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广西隆安县百朝社区为研究个案,以地方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当地冥婚习俗由浅层到深入进行了分析.冥婚不是壮族所特有,但隆安县百朝社区壮族的冥婚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冥婚是一种传统婚俗与壮族特有的“二次葬”丧葬风俗相结合的形式,蕴含着壮民族的文化特质,且其构成的非血缘亲属关系显现出家庭伦理与传统孝道的结合,展现了当地人们的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3.
冥婚是现实生活中被作为异文化或特殊文化时常被提到的一种现象,在中国南北大地上曾经长期存在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信仰。但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虽然也在上层社会实行,却被不同时期的统治者所非议或禁止。研究从冥婚的概念入手,讨论了冥婚存在的根源和与信仰的紧密联系,试图解开冥婚作为一种被民间综合化、多样化以及信仰化的文化之结,并将之视为一种生死不息、生死同质的信仰。  相似文献   

4.
治民族研究,民族叙事中"结构"必然是民族志的核心问题;而族源性纪念和祭祀仪式不仅成为一个民族叙事、表述和传承的"原生形式",而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敌以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仪式理论,对瑶族仪式叙事的"根范式"进行分析;试图证明:任何一个民族重要的代表性仪式都存着特定的"原型结构",它既是存在,也是叙事,更是本色.  相似文献   

5.
夏敏 《中国藏学》2002,(1):92-98
喜马拉雅山区的歌谣真实地展示着当地民族的内心世界,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尤其是宗教文化功能.从歌谣出现的频率看,它多出现在仪式性场合,主要发挥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仪式的功能.歌谣特征可以反证信仰的差异.不同的信仰者,不仅歌谣内容有区别,而且在修辞、节奏、曲调、演唱方式和场合等方面也有差异.原始宗教信仰者仪式中的唱诵成分有许多确定的形式,反映了信仰者长期以来的宗教体验.过渡型宗教(苯教、萨满教)信仰者在仪式中一方面继承并进一步完善了原始宗教的歌唱形式,另一方面因受到以体系宗教为代表的先进文明的影响,体系宗教(藏传佛教等)信仰者的宗教体验、崇拜对象、表现特征与原始或过渡宗教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沈宏格 《民族论坛》2012,(18):98-101
湘西土家族的丧葬仪式不仅是对死者的哀思,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知识教育、生命关系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生命教育的内容,这将为社会的生命教育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7.
长街宴是哈尼族人庆祝新年、祭寨神的狂欢盛宴。作为宴饮仪式,长街宴不仅满足了哈尼人对食物、健康、审美娱乐与安全的基本需要,还利用初级的分配与再分配体系满足了哈尼人对公平或平均分配的制度需要;作为长街宴核心环节的祭祀仪式,满足了哈尼人族群凝聚的整合需要;长街宴的群体性共享给哈尼人带来了高度的集体意识与群体认同。  相似文献   

8.
刘晓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35-136
20世纪70—80年代,仪式成为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领域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民族音乐学视域下,以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为切入点和研究视角,不仅拓展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野,还使其成为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学术资本,具有巨大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红坎村"哈节"祭仪的深入研究,阐释哈节仪式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走进湘西》大型电视纪录片是配合湖南西部开发而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在今天的开机仪式后,摄制组就启程上路了。我衷心祝愿各位朋友一路走好,愿你们满怀希望而去,满载丰收而归! “走进湘西”,怎么走,才走得进?我们不仅要看到湘西的外表,更要看到它的深刻内涵;不仅要看到湘西优美的山光水色,更要看到它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要看到湘西的暂时贫困,更要看到它美好的发展远景。 走进湘西看山看水,是一种享受和陶醉。湘西有闻名于世的张家界,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粗犷的雪峰山,奔腾的沉水河……大山,铸造厂湘西的筋骨和气魄;大…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可以说从学科建立伊始相伴相随至今。几乎每位人类学家都关注仪式,因为它与人类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以至于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仪式之中,当然对仪式进行系统研究并在理论和民族志实践上多有创获的就更不乏其人。作为一个学科长期关注的话题,其成果可  相似文献   

11.
还盘王愿是盘瑶的传统宗教仪式,对瑶人的宗教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愿的规模虽有大有小,但基本形式和主体内容大致相同。文章通过对广西贺州市黄洞瑶族乡都江村的还大愿仪式进行描写,试图从仪式的步骤和过程中探究其背后的丰富涵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学视野下的义诺彝族“吉觉”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族学视角出发,对凉山美姑县义诺彝族的吉觉仪式进行了研究。吉觉仪式,作为毕摩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彝族驱遣类仪式中以遣返祸害、扭转劣势和转返他人咒术攻击为特征的季节性仪式。不仅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鬼神观念,也折射出了鲜明的象征思维、对超自然界的刚硬态度和控驭意识,以及人力胜天、和谐平衡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13.
苗族丧葬仪式是其人生过渡仪式的重要阶段,在整个丧葬仪式里,牛皮鼓作为其特殊的符号自始至终都贯穿前后。通过对"牛皮鼓"的文化建构,基于其作为丧葬仪式的核心地位,"牛皮鼓"这一介质致使亡者达到身份结构的另一层转变,在此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参与仪式客属的共同祖先记忆,也正是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历史性"记忆,族群认同与聚合才得以维系。  相似文献   

14.
陈锦均 《民族论坛》2013,(7):52-55,100
出生和死亡,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谁都无可避免。相比成年礼,丧葬仪式也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人生礼仪之一。在瑶族地区,人死后都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丧葬仪式,它代表着一个人一生所有礼仪的终结。和其它民族一样,瑶族人们在举行丧葬仪式时也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本文通过观察广西昭平县一个盘瑶村寨的丧葬仪式,试图从中挖掘出瑶族人们与众不同的丧葬习俗,并依此探讨蕴含在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丁苏安 《民族论坛》2012,(18):57-66
维克多·特纳是英国人类学家,象征人类学的代表人物。特纳一生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象征之林:恩丹布人仪式散论》(1967)和《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1969)是他的代表著作。特纳的人类学研究多以象征仪式为主题,通过仪式把握社会结构的重新组合。不仅如此,他的仪式研究还注重分析仪式中的象征符号、社会戏剧以及朝圣。他的仪式理论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热议,他们对特纳的仪式研究进行评价,同时也在其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广东瑶歌的发展模式在不同的地域呈现了不同的路径,同属南岭民族走廊的乳源和连南就有明显不同。乳源瑶歌不仅在仪式中出现,还在城镇化的日常生活中承担了共同体维系的作用,而连南藉由政府和公益大力推动瑶歌传承的文化工作,将其注入到基础教育之中。本文基于广东瑶歌发展模式进行文化人类学的考察,并分析两地瑶歌发展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丧葬习俗不仅是民俗现象,而且是集多种社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文化仪式.文章在较详细民族志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深描”手法对黎族独特丧葬仪式进行阐述,试图借助“过渡仪式”理论分析仪式主体人的行为和心理结构,旨在探索黎族丧葬活动的结构转换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梯玛还愿仪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愿仪式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事象之一,也是土家语区土家族民间信仰的核心内容.还愿仪式的神系、法具系统体现出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对立特征;仪式语言的变化不仅是社区语言生活的变迁所致,还是土家族民间信仰变迁的重要表现.随着土家族民间信仰的变迁,还愿仪式的功能已经淡化,人们更关注仪式中各种符号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度戒是瑶族地区最为重要的宗教仪式之一.在过往有关瑶族度戒仪式的研究中,学者们都将研究视角集中在仪式中的男性身上,而对于仪式中的女性关注少之又少.此种研究盲区不仅使我们难以窥探度戒仪式的全貌,同时也是对在仪式中扮演一定角色的瑶族女性的不重视.基于此原因,本文以广西宁明县海渊茶场一个瑶族村寨的度戒仪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度戒仪式的过程展现,从中探讨仪式中不同年龄层的女性角色,从而达到真实、全面展示仪式及客观评价仪式中女性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说布"是彝族原始宗教活动中最为普遍的仪式现象,是一种多样化的季节性仪式。它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鬼神观念和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其具有神学思维特征和神圣意识形态。"说布"背后隐藏的是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和谐之美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意蕴。在彝族"说布"仪式中,几乎每一件使用的物品、每一个动作手势、每一段唱词,都对应有特定的文化符号和隐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