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是一个多种族的社会,这是多元文化存在的物质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歧视与偏见无处不在,而民族歧视往往又被视觉、族群规模以及表达方式的冲突这三个因素所催化放大。人们为了实现世界的包容与和谐试图诠释这一问题,如民族融合,然而在当今世界这并不是可取的选择。多元文化政策已为诸多国家所认可,有效的教育投入才是保障。  相似文献   

2.
民族多元文化课程是指以民族文化多样性为前提,整合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资源以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旨在消除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正义的一种课程形态。它是实施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民族多元文化间的关系来看,民族多元文化课程具有民族文化的多元平等性、民族文化的会通整合性和民族文化的互动创生性三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印尼民族起源于亚洲大陆南部 ,华人移居印尼已有数百年历史 ,已形成当地少数民族———华族。苏哈托时期实行歧视华人政策 ,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较紧张。印尼新政府实行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政策 ,华族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与当地民族的关系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是世界上典型的多民族地区,东南亚国家除泰国之外,均经历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由于殖民者对东南亚不同民族往往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再加上东南亚各国在争取民族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曾受西方古典民族主义思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种语言"的影响,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独立之后不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宗教信仰的差异等因素,引发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族矛盾和冲突,甚至产生民族分离意识.作者认为,在多民族国家里,缩小不同民族的经济差异、消除民族歧视、允许多种宗教和多元文化并存,是促进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开创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不仅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文化之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促进民族发展的一股积极的精神力量,而且也对世界文化与民族的多元发展大有裨益。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今天,各民族间的普遍联系更为密切,同时反对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强调民族认同和文化多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人们期待着一种真正能使各民族和平相处,能给全人类带来普遍福祉的全球伦理。因而,探讨孔子以世界主义与民族文化认同为特色的民族观,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进一步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中华民族的多元民族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观是人们对一个民族包括自身民族与他民族文化的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观产生于多元的文化起源,形成于多民族长期的接触与交往。它既有多元的特征,也有一体的特征。在历史上,这种文化态度对中国各民族团结、国家和平统一以及社会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世界格局与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今社会,多元民族文化观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评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加拿大相对开放的移民政策为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提供了保留文化差异和促进民族融合的社会条件。加拿大“多元一体”的民族特性是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才得以形成和被承认的。 1 971年加拿大政府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宣布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多元文化主义”是针对“二元文化”而提出的。 1 988年的《加拿大多元文化法》标志着多元文化主义成为加拿大民族关系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多元文化政策推动了加拿大人对民族多样性的现实态度 ,它所体现的自由、平等原则受到了广泛一致的肯定。多元文化为加拿大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价值无穷的力量源泉 ,也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世界其他国家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8.
以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成功实践,说明在国际关系中提倡多元文化主义有利于国家间互相尊重、民族间和睦相处,并指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是世界民族关系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同质预设与异质现实的矛盾是民族国家的根本问题。现代社会要与自身的内部多样性和解,必须在本质上超越这一范式。公民国家和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回应这一问题的两种主要方案,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分别抓住了多元现代国家的一个面向,但二者都未能彻底走出民族国家困境。而威尔·金里卡的多元文化公民权理论通过把文化性纳入政治本身,将多元文化主义与公民制度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提出了一种真正超越了民族国家的新的国家形式。但多元文化公民权无法保证多元化国家的团结,这需要公民宗教和宪法爱国主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新疆都是一片多元民族文化互动的广阔天地,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文化互动的摇篮。在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的进程中,以同层级文化互动、异层级文化互动、历史与现实互动为主要类型。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具有在开放的环境中多元文化共存、在历史与现实中多元文化交融、长期文化互动中形成了多维共性等特点。在处理当今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关系中,应该以费孝通的"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为殷鉴,在良好的文化互动环境中,实现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1.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敦煌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主导,融入来自中亚、西亚各国以及西域、青藏、蒙古等地区的民族文化成分,呈现出博大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多元性。这既是敦煌文化的个性,也体现出了敦煌文化的特质。在莫高窟北区出土的大量民族文字文献,以及敦煌石窟中出现的宗教文化因素和民族因素,都表明来自中原的文化与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在敦煌和谐相处、交融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终融合成为别具一格的敦煌文化。这是长期以来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也是与各种外来文化互相融合而逐步生成的,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壮大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世界上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交往越加频繁,已经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文化格局。在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下,各类文化有了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开展民族声乐教育时,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积极地面对挑战与机遇,更高质量地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推动民族声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所承载的地方性知识是多元文化存在的基础,它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促进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对于藏区,地方课程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适合地域发展人才的载体之一。本论文在多元文化与新时代教学理念背景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藏区地方课程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解析藏区地方课程承载的多元价值。以期将藏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和新课程改革中新型学生观结合在一起。通过地方课程来继承、发扬和应用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使课程内容适应藏族学生的特点,以便体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多元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学关于土著文化的解释进行了反思.土著文化是土著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从时间上看文化不是单线进化的,土著文化不是西方文化的过去;从空间上讲,文化不是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加拿大土著文化没有因为西方文化的传播而消失,而是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地调适和重构.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只有类型上差异,而没有水平上的高低之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不仅尊重和重视土著文化的价值与作用,还提高土著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和主体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实现民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我国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基于多元文化的背景.我们有必要借鉴多元文化科学教育理论,结合我国的民族文化特点与当前少数民族科学教育发展状况,就多元文化背景下科学素养的提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研究论及三个重要观点:一论跨国民族(transnational min-zu)是全球化后殖民主义时代民族共同体的普遍形态,这就意味着代表不同文化的跨国族群及其多元文化现象成为了世界主流的民族生态现象,而宣告了资本主义国家构建同质化单一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终结,在当代全球化初期不可能实现这种同质化;二论当代全球化跨国民族新时代中国内政外交的核心问题;三论遍布世界的跨国族体向"和谐共生""殊途同归"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多民族的国家,一些以移民为 主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有上百个民族居住,这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处理多民族或多族群关系的过程中,从民族或种族歧视、同化政策逐步走上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使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不断发展。多元文化政策作为一项政府的民族政策,起源于加拿大,并在澳大利亚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多元民族文化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西部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适应西部多元民族文化的特点,西部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要依赖于教育。处于教育与文化互动状态中的西部教育必须按照现代民族文化的生成条件和方式去配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设备,选择和运用适应民族文化传播的教育教学手段、方式、运行机制和实施方法,从而根本上保证现代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和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化的发展从起源和发展历史来看 ,一直是多元性的 ,与此同时 ,文化在发展的长河中始终存在多元与一体的时隐时现的主题 ,随着全球化的兴起与推进 ,文化多元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 ,进而使全球化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民族认同多样化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产生了民族认同与民族冲突并存的文化发展局面。文化同化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力图解决这些问题 ,可还是在现实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发展的特点 ,把握多元文化时代民族认同的趋势 ,本文提出多元文化创造性地共存的观点 ,通过多种文化群体积极的和动态的共存 ,使不同文化群体以一种既能再生产其文化特征 ,又能与时俱进的方式组织起来 ,从而形成“立足本民族、面向民族—国家、放眼全球多元文化”的分层认同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通过民族识别,现已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90%以上。汉族以外,有55个民族,由于他们的人口比汉族少,所以习惯上统称为“少数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费孝通教授把这种局面称为“多元一体格局”,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渊远流长绚丽多彩的一体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