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千家洞是瑶族的发祥地,历年来不断有海内外瑶族同胞到此寻根问祖。随着时代的发展,千家洞的含义超出了自然地域的限制,成为瑶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本文从功能主义视角切入,分析得出千家洞具有民族凝聚、文化传承、文化象征和文化旅游这四大社会功能,有利于促进瑶族社会建设、提升民族凝聚力,符合瑶族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8月2日",2012年中国·桂林灌阳瑶族千家洞高峰论坛"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闭幕。经过三天的实地考察和科学论证,与会的50名国内外瑶族千家洞研究专家学者,就瑶族千家洞的遗迹遗址等问题达成了新的共识:一、关于"千家洞"的"洞"字,由于人们对瑶族千家洞文化内涵视角及理解不同,故有"千家洞"、"千家峒"、千家垌"三个名称,大多数代表认为当以"千家洞"最为贴切。二、大多数代表认为灌阳县灌阳镇、新街乡、黄关镇就是《千家洞》《千家洞古本书》《千家洞流水记》《千家  相似文献   

3.
瑶族作为我国南方一个以刀耕火种而闻名的山地民族,历史上历经磨难、几经迁徙,最终在今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海南等省区定居下来;基于不同地区的政治生态,他们架构了别具瑶族特色的社会组织形式,诸如瑶老制、石牌制、油锅制、密诺制以及村老制等,作为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的组织平台.进入近代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对瑶族政治统治的强化,相继在瑶族地区设立了若干层级的统治机构.即便如此,瑶族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仍程度不同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瑶族盘王信仰源于对始祖盘王的崇拜和纪念,瑶族社会中至今盛行着祭祀盘王的各种文化活动。盘王信仰是瑶族群体所持有的重要文化事项,也是瑶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选择地一种重要的生存策略,推动了族群与变化着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不断调适,对促进族群发展发挥着重要功能。应引导盘王信仰顺应时代需求,发挥其现实价值,使其成为瑶族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策略,实现盘王信仰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广西十万山华侨林场瑶族归侨的社会记忆与认同建构。本文认为,社会记忆以史实为依据。这些史实包含了一系列曾经为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观。此外,社会记忆的更新过程同时也是群体试图使传统的价值观适应社会变化的过程。对过去的社会记忆可以使个人或社会群体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满足其在现实中的认同和相互之间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朵努”,因男子常年穿白色土布灯笼裤而得名,人口三万有余,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的里湖、八圩两个瑶族乡以及贵州省的荔波等地的崇山峻岭之中。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以及白裤瑶老人的讲述,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的白裤瑶在宋代以前就已经从湖南、贵州两省迁到八圩、里湖一带的千山万壑之中,并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  相似文献   

8.
雷玉华  王剑平 《西藏研究》2004,(4):F003-F003
广元千佛崖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城北十里的嘉陵江东岸,唐代称作柏堂寺,五代、两宋时期一直沿用,元代始改称"千佛崖"。这里也是金牛道上著名栈阁--石柜阁之所在,山势南北绵延,抗战期间所修川陕公路依崖而过,破坏了崖壁下半的造像。现在整个造像区分布在南至石柜阁,北自窟区界墙长388米的山崖内,山顶高84米,窟龛最高处距地面45.5米,崖壁上层迭分布着密如蜂巢的大小龛窟,最密集的区域内有13层之多。现存龛窟848个,造  相似文献   

9.
陈茂智 《民族论坛》2012,(12):31-33
时令过了小雪,湘南这片广袤的山林仍看不到一丝冬天的萧瑟。徜徉在"神州瑶都"江华的山山水水间,到处是一派丰收的喜庆图景:果园里,板栗咧开了嘴,橘子笑弯了腰,硕大的柿子像挂满了一树的红灯笼;秋收之后的稻田早已种上了各色蔬菜,田野重新披上了嫩绿的衣裳。  相似文献   

10.
瑶女挑起生活重担1999年9月23日,我顺着桂北的乡道沙石路继续西行,道路崎岖不平,吉普车只能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行驶,直到中午才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侗族自治县的洞头镇。洞头镇明显比我刚离开的安太苗族乡要大一些,在街头偶尔能见到身着苗、瑶、侗民族服饰的人们。最近是农忙时节,上街赶场的人不多,沿街平房里的商铺格外冷清,偶有人下得山来,也多是妇女,她们带着山货,换了钱再去买些生活必需品,又匆匆赶回山里。我来到桥头的凉亭,看见七、八个瑶族女人,每人担了一担方形杉木来到乡木材收购站。其中有个15岁的小姑娘,也挑着一担比她…  相似文献   

11.
瑶族千家峒运动是十九世纪兴起、二十世纪达到高潮的一种民族复兴运动,它与同时期世界各地发生的本土运动有特别相似之处。千家峒运动的形式有:自发性的、有组织的、武装性的、歌舞祭祀性的。它的主要功能是振兴民族意识和民族性格,提高生存能力,推动迁徙热情。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一篇关于一个广西瑶族村落生育意愿转变的质性研究.首先,笔者通过对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对老、中、青三代之间生育意愿进行对比,发现了这个地区代际之间生育意愿存在的明显差异,表明当地生育意愿正经历着一场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此外,通过深入访谈的资料分析,笔者探讨了该地区生育意愿转变的缘由,及其这个转变给当地社会生活所带来的一些影响.在笔者看来,生育意愿的转变与当地社会转型、社会生活出现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密不可分,而生育意愿在内的社会观念的转变又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给人们现实生活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3.
农具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近代瑶族由于处于刀耕火种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农业转化阶段,从汉壮地区引入不少铁农具和农作物品种,耕作效率和粮食产量获得一定的提高。既有较为原始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但也采用牛犁与人犁,其农耕技术和农具带有其自身特点。瑶族农具及其使用习俗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它被内化为村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展现并生成着一系列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瑶族度戒是瑶族道教的传度仪式。本文通过分析瑶族度戒所蕴涵的道教思想 ,考察瑶族度戒十戒戒条的道经根据 ,认为瑶族度戒是道教授的传承和衍化。瑶族度戒源于早期正一道的授科仪 ,瑶族度戒仪式中的诸多道教因素 ,反映出瑶族宗教道教化的特质。道教在瑶族社会的传播及其与瑶民族文化相结合而发生的衍变 ,通过在瑶族社会具有深远影响的度戒可以得到说明。度戒作为瑶族吸取道教思想而形成的仪礼 ,在瑶族社会中发挥的宗教功能 ,具有深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居所作为凝固的历史,就是一个历史叙事意象;贺州瑶族分布广泛,居地差异大,居所可以多层面地表征历史叙事;作为一个迁徙不定的民族,瑶族居所不仅体现出迁徙意象,而且还体现了逃生意象,它真实地展现了该族曾经的历史;也正因为如此,瑶族渴望人口的增长,于是在居所建造中赋予其以生殖意象.  相似文献   

16.
瑶族文化是凝聚瑶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瑶族数千年的文明史 ,又根植于瑶族现实经济社会生活的实践 ;它反映了瑶族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 ,又对瑶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瑶族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 ,它与具体国家的历史条件相联系 ,因而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瑶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而又分布广泛的世界性少数民族.瑶族文化丰富多彩,祭祀文化是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瑶族区别于汉族、壮族、苗族、回族等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瑶族祭祀神灵和祖先程序规范有序,场面庄严肃穆,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精彩纷呈,歌舞齐全,热闹非凡,具有全民性、区域性、多样性、神秘性、传承性、愉悦性等特点.对于传承瑶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丰富中华文化宝库,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瑶族自发向海外迁徙,约起于明中叶,明末清初加快了速度.迁徙的路线大体是由广东进入广西、云南后再迁入东南亚.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南亚由于战乱,不少瑶人以难民身份迁入欧美各国.瑶族向海外迁徙的原因,大体有人口压力、生计使然,因征调、天灾人祸等而迁徙.瑶族的迁徙是群体行为,事先有过商议,有人先去探寻地点,认为条件可以,才写信歌回原居地动员迁徙.  相似文献   

19.
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文化适应。文章首先介绍了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搬迁情况,然后利用人类学田野调查资料,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描述了粤北山区瑶族移民在生计模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适应状况。最后,文章对这些适应现象做了一些分析,指出移民村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