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民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古希腊城邦孕育了最早的公民观念。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最早提出公民理论的学者。作为西方公民理论的源头,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思想涉及到公民与城邦的关系、公民资格和公民政体等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理论对今天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民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古希腊城邦孕育了最早的公民观念.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最早提出公民理论的学者.作为西方公民理论的源头,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思想涉及到公民与城邦的关系、公民资格和公民政体等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理论对今天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贾文言 《东方论坛》2010,(5):117-122
在古希腊历史上,亚里士多德是较早思考理想城邦问题的哲学家。在对待如何构建理想城邦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有许多思考,包括“公正”是政治共同体秩序的基础,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和教育使城邦成为团体而达到统一,并提出了包括当政者要注意细节讲诚信、最优良的政治共同体应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城邦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并要实现自给自足、凡是对城邦共同体有卓越贡献的人理应在城邦中享有更加显赫的地位、城邦各部族间的失调易引发内乱、城邦的至善是不使城邦毁灭以及共同的文化活动使人们获得集体认同感等构建理想城邦的七大途径。探析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构建思想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综述国内学者对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政体理论以及正义理论等政治思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城邦治理理论的逻辑顺序,并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将城邦的治理活动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城邦政策运行过程,即包括城邦政策产出、城邦政策执行以及城邦政策评价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源远流长,对世界各国的法治思想的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法治思想对于今天正在进行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而言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从对他的法治思想的论述出发,层层深入,最后得出其对中国的法治建设的若干启示,主要包括:确立法治观念;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制定良法;慎重立法和重视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兼并包,博大精深,为后世留下了常掘常新的丰厚思想资源。他强调正义是城邦秩序和共同幸福的基础。承认家庭和财产的必要为私域生活留有空间,对人性偏私的深刻体认使其推崇“法律至上”,并提供了“分权制衡”的思想胚基。这些都极具当代意蕴,可资开掘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文泰 《南都学坛》2000,20(1):27-29
亚里士多德在广泛搜集了158个城邦政制史的基础上写出了一部流传千古的《政治学》。他对城邦政制的研究基本上是实证主义的,许多结论也是靠得住的。《政治学》是剥削阶级的第一部专门的政治学著作,但它还掺杂了不少伦理学的说教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公共利益的动态性、层次性和模糊性使得学界不能在理论上对公共利益做出明确的界定,而政府也未能在公共政策实践中较好地界定公共利益。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利益的概念,指出其有效的界定必然要求法律法规和公民参与的完善,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与民众关系的视角下,政府与民众展开有效的合作既是公共利益界定的制度要求,也是公共利益界定及实现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技术制作一直是技术哲学的研究主题之一,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技术制作有过论述。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技术制作活动是一个从潜能到实现的运动过程,自然人善是技术制作活动中的基本要素。自然提供质料和载体,支撑并干扰着技术制作活动;人通过灵魂提取形式,对技术制作活动程序进行构思设计和操作执行;善赋予技术制作活动本身以目标,使技术制作更加精湛、巧妙和智慧,同时也使技术获得了伦理品质。亚里士多德关于善对技术的指引的思想,对今天的现代技术也仍然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公民品德理论对公民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提出的关于公民品德的论述,将公民品德分为好公民的品德和善人的品德两种类型,指出公民品德应符合其政治体系并以促进城邦的优良生活为目的.现代公民教育也应以培养出符合国家政治体系要求的、促进国家优良生活的公民为宗旨.为实现这一宗旨,一要重视合格公民教育,培育"好公民";二要加强道德教育,培育"善人";三要通过政治参与和道德实践养成良好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1.
环境公益诉讼的核心内容是利益关系的界定,厘清利益关系是环境公益诉讼的逻辑起点。基于此,本文依据现有相关法律规定,透析环境公益诉讼中利益的法理基础,探寻环境公益诉讼的利益救济对象,对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的完善拾漏补遗。  相似文献   

12.
论"公共利益"与"公共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征收条款中关于"公共利益"的判断是长期困扰学界和法律实务界的难题,对这一概念模糊的界定导致了许多行政征收行为的偏差.在我国现行众多包含"公共利益"的法律文本中,其立法意图上存在着明显对公权力的授权和对私权利的限制倾向,这种状态甚至达到了近乎被滥用的趋势.美英法律实践中对"公共利益"和"公共使用"差别含义作出的厘定,以及它们采用的"逐例"(case by case)原则下的"公共利益"评判标准,对我们准确把握"公共利益"有着十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合同法》第52条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合同无效事由,存在诸多问题。从政治哲学角度看,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及其表达方式历经嬗变;在合同法中,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是一对同质概念;作为公共利益的渊源,《宪法》与《合同法》的规制既体现出统一性,也表示出差异性。随着社会发展,公共利益对意思自治的限制越来越多,但这并不意味其衰落或者死亡,反而,以公共利益作为民事行为的效力边界,会使得合同法的私法地位更为巩固。  相似文献   

14.
公益经济诉讼的独立与经济法的可诉性密切相关,但其独立的基础在于经济法对整体经济利益的追求。因公益经济诉讼要解决的是因整体经济利益而生的冲突,其目的必然是促使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这与现有诉讼的目的完全不同,因此,公益经济诉讼应当独立。  相似文献   

15.
公益经济诉讼的独立与经济法的可诉性密切相关,但其独立的基础在于经济法对整体经济利益的追求。因公益经济诉讼要解决的是因整体经济利益而生的冲突,其目的必然是促使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这与现有诉讼的目的完全不同,因此,公益经济诉讼应当独立。  相似文献   

16.
全面权衡利弊得失,统筹兼顾各利害关系方权益的公共利益原则,是反倾销避免片面保护国内产业而损害国家整体利益的安全阀。我国的反倾销立法虽已确立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但无论是在实体法还是在程序法中仍存有缺陷。因此,应借鉴国际反倾销立法的合理性规定,完整明确地界定公共利益利害关系方的范围;制订公共利益调查辩论式听证程序的规定;健全合理的时效制度;增补较少征税规则。  相似文献   

17.
公共利益属于法律保留事项,依法认定是公共利益认定的首要原则,我国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和边界,以明确执法和司法。正当性原则是公共利益的合理性标准,公共利益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公共利益只能在没有其他备选替代方案时才能牺牲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的认定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公共利益是相对的长远利益和重大利益。当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其他利益作出限制或牺牲时,应当把这种限制或牺牲限制在最小范围,符合比例原则。如果追求公共利益时损害了个人利益,就应当给予充分的公平的补偿。公共利益的界定以及认定应当以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法治程序为基础,以确保公共利益符合大多数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是行政征用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基础。然而,在我国,公共利益概念并没有得到任何法律和行政法规明确而具体的解释。从学理上说,公共利益的内涵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可以综合共同利益论、公众利益论和公共理性论等多种解释,通过确立某种法定的实质标准和形式标准来认定公共利益,从而为行政征用设置有效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益诉讼的困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制度设计缺陷的因素,也有法院审判能力欠缺以及公益诉讼理念与传统民事诉讼理念的冲突等因素。公益诉讼面临诸多困境,但我国社会的发展又急需确立公益诉讼制度,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使受损的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得以恢复,使违法者停止侵害。为此,我们必须寻求有效途径,走出公益诉讼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公共利益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目标。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以及公共利益本身的不确定性,公共利益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公共利益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下主要体现为一种不被扭曲的竞争秩序。立足司法实践,以公共利益的内涵为基点,厘清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公共利益保护的历史脉络,将公共利益的主体限定为具有竞争关系的某一领域的大多数人,公共利益的内容为保护不被扭曲的竞争秩序,公共利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作为判断竞争行为正当性的标准和促进公平竞争两个方面,通过立法和司法实践双重变革,以期给予公共利益较为完善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