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丽锋 《民族论坛》2013,(4X):72-75
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宗教信仰从日常生活到相关的宗教祭祀活动都融进了道教文化因子,不论是住房中的神坛布置,还是宗教从业人员的服饰、法器、手诀,以及宗教活动中法坛的布局都体现了道教的教义教理。  相似文献   

2.
原生性宗教血缘和地缘小群体性的本质特点一般不会对外部环境构成重大冲击。然而,这却构成历来国家对其关注较少的原因之一,加上汉民族"严华夷之分"观念的影响,致使国家长期以来在治理层面上对其疏于管理。认识原始宗教的特点及演变过程中所影藏的危害地方社会稳定的潜在危险性,调整管理办法与条例,对减少民族地区的公共危害性,为国家安全提供预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苗族巴岱信仰研究》是在对散佚于苗族东部方言区苗族巴岱信仰遗存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民族志等资料所作的一份宗教人类学研究成果。该书在剖析苗族巴岱信仰"源"与"流"的变迁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有关苗族巴岱信仰发生、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其中有许多精彩的案例分析,显示出作者独特新颖的分析视角及不落窠臼的灵性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4.
巴岱是湘西苗族(苗族东部方言区)对祭祀活动主持者的称呼,巴岱文化是指以巴岱作为承载者,包括所主持的仪式中的物质、制度、艺术、精神等方面的苗族文化总称。近年来学者们在巴岱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以学术史发展为线索,从巴岱文化的价值研究、仪式研究和艺术研究等方面对学术成果进行综述,并指出巴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符洪健 《民族论坛》2013,(9X):52-55
苗族"还傩愿"仪式是遗存在湘西苗族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仪式中"踩阴阳""、踩八卦""、踩九洲"等舞步具有宗教指归性、生产生活的模拟性、娱乐性等特征。看似简单的舞步,却是一个个神秘的密码,能打开通向人与神、人与自然的神秘渠道,使天地人神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相互勾连的宇宙空间。  相似文献   

6.
苗族"还傩愿"仪式是遗存在湘西苗族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仪式中"踩阴阳""、踩八卦""、踩九洲"等舞步具有宗教指归性、生产生活的模拟性、娱乐性等特征。看似简单的舞步,却是一个个神秘的密码,能打开通向人与神、人与自然的神秘渠道,使天地人神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相互勾连的宇宙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由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的学术专著《苗族巴岱信仰研究》,是吉首大学陆群教授20余年来对湘西苗族巴岱信仰考察研究的重要成果。"巴岱"(bax,deib)是苗族东部方言区对主持宗教活动的神职人员的称呼,"巴岱"信仰因其信仰活动的主持人称呼而命名。该信仰是苗族社会自发产生于原始社会并遗存于现代社会的各种原始宗教形式如图腾崇拜、灵魂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总称。主要分布地域在今天的湘西自治州的凤凰  相似文献   

8.
道教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在社会思想意识、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等领域仍有一定影响。认真做好道教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道教正一派是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三山的总称,是道教传统教派。散居正一派道士,是指散居城镇和乡村,有家室,不常住道观的道教教职人员。道教正一派的宗教活动基本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其活动形式为自愿组合,分散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仪轨不一,程度不同的夹杂有国家明令禁止和协会章程不允许的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这些仪式和内容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为加强对道教正一派活动的管理,甘肃省张掖…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促进我国宗教健康传承。打造一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道教教职人员队伍是当代道教事业健康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湖北省道教教职人员年龄和能力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难以满足道教健康传承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全省道教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传达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从湖北省道教事业发展来讲,深入学习好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要充分结合湖北道教工作实际,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引领全省道教事业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壮族道教是壮汉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产物,其在继承传统道教核心教义的同时,受到壮族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与壮族各种原生型宗教紧密结合,汇成一体,在经典、教义、神谱、仪式等方面都全面加以糅合,形成了融汇多教、多神共奉的信仰体系。壮族道教的这种多元通和模式最有利于多民族的和平相处和多样性文化在互尊互学中健康发展,也将为建设多民族多宗教的和谐世界提供有益的智慧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宗教发展迥然不同的态势,根植于东西方截然相反的宗教观.道教信仰的多神论、道教生存中的宗法依附性以及道教的信仰诉求机制等构成了道教信众的基本宗教观,在特定历史时期推动了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但同时也蕴含了道教衰退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麽教是以布麽为其神职人员、以司麽为其主要经典、以古麽为其主要宗教活动的壮族原生性民族民间宗教。麽教与佛教、道教关系密切。当前麽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宗教寺庙的社会潜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寺庙的社会潜功能段继业一首先,有必要对本文题目中涉及的两个概念做一界定和说明。宗教寺庙。本文所讨论的宗教寺庙,主要是指各现代宗教用于奉祀、修行或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即佛教之寺院、伊斯兰教之清真寺、天主教、基督教之教堂、道教之道观等,同时兼及民...  相似文献   

15.
2017年5月10日,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将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开幕.届时,将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论坛,共同研讨道教独特的文化智慧和魅力. 国际道教论坛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国际性道教文化交流盛会,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是目前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之一,每三年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道教的宗教特质对于促进民族融合所起的作用以及道教对于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现代意义。首先,对道教中与民族融合有关的宗教特质进行阐述,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是传入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先驱,是联系中华各民族和海外中华文化圈以及外国道教徒的文化纽带;道教追求现世利益以及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原始社会起源一致性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融合。其次,道教与少数民族的信仰和民俗紧密结合,是加强民族联系的重要纽带,对民族融合及民族团结做出贡献。最后,道教理念对于解决当前民族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主要宗教,即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都拥有众多的教徒,在各族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佛教中的喇嘛教派和小乘教派以及伊斯兰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几乎是全民信仰的宗教。这五种宗教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社会主义社会甚至在共产主义社会建成  相似文献   

18.
瑶族祭祀盘古的宗教仪式与祭祀其他保护神的仪式一样,均记载于现存的汉族文献之中。瑶族在接受他们现在所信奉的宗教时,便学会了道教的这一套宗教仪式。然而,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过去数十年中许多观察者都未能看到这些仪式的全过程,以及这些仪式所依据的经书与神像。只有一二十名曾到过瑶山的中国研究人员在叙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某些仪式时,认为它们“与道教相似”。但是,大多数人类学家都把瑶族宗教解释为一种原始的、当地固有的部落传统信仰。这种解释令人惊奇,因为只要略懂一点中国传统宗教基本常识的人就能明白:瑶族宗教及其宗教仪式只能是从一个更为强大的传统中借鉴而来,这个传统就是  相似文献   

19.
2017年3月21日,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宣布由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国际道教论坛湖北组委会”承办,以“道通天地,德贯古今”为主题的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将于2017年5月10日至12日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举办.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坚永,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湖北组委会联络处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仲初发布了论坛的相关信息.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肖虹主持.湖北省民宗委主任柳望春、副主任熊华启参加发布会.  相似文献   

20.
<正> 法术是一种准宗教现象,即幻想依靠特定主观行动来影响和支配客观事物的现象。它产生于原始宗教之前,为现今人类意识活动的最早形态之一。当原始宗教产生以后,法术行为就成为原始宗教行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道教产生以后,大量地吸取利用原始宗教中的法术行为,并且再造和自造,使得法术行为不仅繁多起来,而且更具欺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