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龙晔生社长(以下简称龙):周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民族论坛的专访。这次您带队到湖南通道县上岩坪寨做田野调查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期间您和同学们自备凉席吃住在村里,与村民进行广泛交流,全方位观察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您能给我们谈谈当时为什么选取上岩坪寨作为田野调查点吗?  相似文献   

2.
以西南三省坡地区的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和贵州地扪人文生态博物馆两座侗族生态博物馆为例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政府机构、民间机构两种不同力量主导下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在实践过程中的异同,指出生态博物馆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各有特色和利弊,其建设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并对侗族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1995年的夏天,我带着一班大学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参访少数民族的村寨。几天的行程中,每天都是大雨连连。就在通过某一小镇后,不到半小时,身后就发生了山崩,我们无法回到县城住宿;只有继续往前走,希望绕个道还能够走回我们原来预定的路线。就在绕道行驶的一天中,我惊讶于眼前所见的一个个村寨中皆为木构建筑,多数的民居是三层楼设计,它们的共同特色就是下窄上宽,类似倒梯形的木结构。除此之外,每一个村  相似文献   

4.
<正>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之处,屹立着一座大山,当地人叫它"三省坡"。它在当地侗话中另一个名字是"粱蒙",汉语"云雾缭绕"之意。三省坡主峰海拔1336.7米,比静卧在它脚下的几个村寨高出660多米。当然,这样一个纯地理意义上的高度,对于那些动辄几千米的名山大峰来说,没有多少可值得骄傲的。但是,三省坡坡西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东北是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正南是  相似文献   

5.
转型进程中的中国对社会科学学者是考验也是动力,对人类学者尤其如此.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以后,周大鸣教授始终钟情于人类学的事业,从凤凰村的追踪到乡村都市化的探讨,从人类学系的起步到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到以人类学知识指导文化变迁,伴随着二十多年在人类学研究和学科重建领域的辛勤耕耘,周大鸣教授在秉承前辈学人的基础上创新,赢得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蒸蒸日上,闯出了以人类学独到视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牛志男 《中国民族》2014,(12):43-49
“我在山顶吹哨子,三省人都听得见。”曾经,侗族猎人们这样自豪地说。 他们所说的山顶,位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当地侗话叫做“弄三升”,即三省坡。这里是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侗族同胞共同的精神地标和“世外桃源”,也是侗族文化遗存保留最多、最完整和最具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正>吴文志:"构建湘黔桂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议已进展到申报阶段,这是包括三位侗族文化研究专家在内的广大同仁共同推动的结果。现在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实验区"定位问题,因为从字面上理解"实验区"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概念,那么它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呢?吴浩:自启动"实验区"申报工作以来,我也一直在思考它的定位问题。我想,就地理概念而言,它是指湘、黔、桂三省(区)的通道、靖州、三江、龙胜、黎平、从江、榕  相似文献   

8.
<正>人若爱上一个地方,可能也跟爱一个人一样,通常说不上太多因由,却早已有了诸多纠缠。譬如我之对云南、黔东南以及三省坡的宠爱。在此之前,它们与我毫不相干,此后,顿成牵挂。侗族,在此之前,仅是56个民族中一个空泛的词语,此后,它在我心里充满质感,以及关乎诸多具体而微的欢喜。曾经兜过大圈。从怀化、会同、靖州、通道、三江、从江、榕江、雷江、凯里顺时针而转。2009年9月28日始,则  相似文献   

9.
1995年的夏天,我带着一班大学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参访少数民族的村寨。几天的行程中,每天都是大雨连连。就在通过某一小镇后,不到半小时,身后就发生了山崩,我们无法回到县城住宿;只有继续往前走,希望绕个道还能够走回我们原来预定的路线。就在绕道行驶的一天中,我惊讶于眼前所见的一个个村寨中皆为木构建筑,多数的民居是三层楼设计,它们的共同特色就是下窄上宽,类似倒梯形的木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萨"又叫"萨岁",即始祖母,她是侗族宗教信仰中至高无上的神。她的作用就是对内掌管生死祸福,消除灾难,对外驱妖逐邪,保境安民。侗族由于对"萨"的尊崇、衍生出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形成人们尊老爱幼、勤劳节俭、诚实善  相似文献   

11.
周大鸣的《凤凰村的变迁》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周著"),是根据美国学者葛学溥(D. H. Kulp)《华南的乡村生活:广东凤凰村的家族主义社会学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出版社1925年版,以下简称"葛著".中译本由周大鸣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书所做的追踪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居住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侗家人世世代代爱种糯稻、好吃糯饭,日常生活与社交都与糯米密不可分,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糯稻文化。我出生在三省坡下的侗乡,是个典型的吃糯米饭长大的"糯米崽",从小就耳濡目染侗族的许多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于家乡的各种糯稻文化现象至今记忆犹新。记忆深处的瓜钵饭记得还在上个世纪50年代,家乡一带除了望天旱田外,凡是水源充足的田坝和山冲里的稻田,种的都是糯稻。因此,小时候吃的饭,基本上都是糯米饭。每天清晨,母亲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头天晚  相似文献   

13.
黄曙辉 《民族论坛》2012,(17):61-63
<正>杨林是侗族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秉承传统而又超越传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超越。侗族的诗人,据我所知,著名的大概有大将粟裕、上将杨至成,以及同样属于军旅诗人的柯原,他们3人都是军人。粟裕和杨至成写旧体诗,柯原写新诗,影响都很大,但是,从纯粹现代诗的角度看,杨林应该说是侗族第一人。杨林的诗歌题材广泛,诗风简洁前卫,功底十分扎实。对于杨林诗歌的研究,在我看来,现在似乎还没有引起诗坛足够的重视,虽然有点遗憾,但杨林的诗歌不会因此埋没,肯定将在侗族诗歌史留下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杨林是侗族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秉承传统而又超越传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超越。侗族的诗人,据我所知,著名的大概有大将粟裕、上将杨至成,以及同样属于军旅诗人的柯原。他们3人都是军人。粟裕和杨至成写119体诗,柯原写新诗,影响都很大,但是,从纯粹现代诗的角度看,杨林应该说是侗族第一人。杨林的诗歌题材广泛,诗风简洁前卫,功底十分扎实。对于杨林诗歌的研究,在我看来,现在似乎还没有引起诗坛足够的重视,虽然有点遗憾,但杨林的诗歌不会因此埋没,肯定将在侗族诗歌史留下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侗族大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定湘 《民族论坛》2005,(10):42-42
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踏进侗乡,你就到了侗族大歌的故乡。一、侗族大歌的种类大歌,侗族叫“嘎老”或“嘎玛”。“嘎”即汉语的“歌”,“老”和“玛”在侗语里是同义语,即汉语里的“大”的意思“。嘎老”直译为汉语就是“歌大”,但按汉语习惯说  相似文献   

16.
范怡倩 《民族论坛》2008,(11):30-30
<正>一、侗族大歌瑰宝面临泛化侵权危机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人视唱歌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需求,侗族歌唱历史源远流长。清代光绪年间《凝秀庵记》中,有一段记载:"前者唱於而随者唱喁,连袂而歌,於蔫喁如众乐,皆作八旨备,举合材中,无一非鸣者焉,彼天地间亦何尝有寂境耶。"旧《三江县志》里有这样的记载:"侗族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音佳者唱反音,众声低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侗乡人人会唱歌,事事可唱歌。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1月,侗族大歌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贵州省从江县北部及与之接壤的黎平县南部。从江县一个叫小黄的村子则被誉为侗族大歌的故乡。  相似文献   

18.
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张世珊、杨昌嗣合著的《侗族文化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博采众长,深刻地揭示了侗族文化的特质和价值。该书把侗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 最近,冼光位研究馆员主编、诸多专家学者撰写的《侗族通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侗族通览》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学术界对侗民族的研究进入了全面、系统的新阶段。 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民族。她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和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的祖国和中华民族灿烂的  相似文献   

20.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其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是在历史长河中许多族群互相交流、文化相互碰撞、互相吸收的过程中交融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因此,只有通过田野调查,获得了足够的本土知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做实证性的研究,这样一种跨文化的研究本身就具有本土化的特征。新疆人类学本土化一个重要问题即是如何认识和解释新疆的多元文化现象,然后让学术研究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