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影舒 《民族论坛》2013,(3X):92-96
本文通过对某市天主教堂的田野调查与访谈,分析都市中天主教徒信仰路径与心态,并不局限于以往乡村天主教发展的血缘、地缘因素的牵涉,个体发展和社交网络也成为信仰生活的重要缘由。这当中又影射出都市发展、社会分层中对个体生活的某种制约,这一张力在教堂内外得以缓和,并同时对教徒信仰生活产生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地考察,以神山崇拜为主的民间信仰在当前藏族地区不仅具有广泛性或普遍性,而且在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神山崇拜为对象,通过个体、群体、性别和寺院四个角度,对神山崇拜为代表的民间信仰文化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微观描述和宏观探讨.  相似文献   

3.
先秦至魏晋是桃文化的滥觞和形成期。古人对灵魂不死的信仰以及在生活中对桃的崇拜,奠定了桃为仙品的文化内涵的基础。而汉、魏、晋出现的大量的有关桃的神话、仙话小说推动了这一内涵的发展,而此时兴起并不断发展的道教更是强化了这一民俗信仰,使桃成为民俗生活中的仙桃。  相似文献   

4.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信仰文化.壮族民间信仰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民间信仰一样起源于原始社会,其经历了原生起源缓慢发展期、原生信仰与外来宗教信仰磨合发展期、断裂期、复兴与重构期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认知水平以及当时国家推行的文化、宗教政策有着密切关系.改革开放后,壮族民间信仰复兴现象普遍在壮族地区出现,这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时期,应坚持人类社会学中的“示范性指导”理念对信仰加以引导,实现壮族民间信仰的良性发展,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协调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的现状。近年来,区内藏传佛教复兴的趋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对宗教的需要程度明显更高。在世俗化趋势下,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主要集中在生老病死等人生事务上,民俗信仰的成分很大。它能解决的不是社会发展,而主要是通过补偿、整合和世俗干预等机制来解决个体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具有民族性,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的根基和力量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一种身份建构和归属,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远根本,文化嵌入是培育中华文化认同的现实选择。个体文化嵌入通过与文化信仰、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实践等文化核心要素接触,实现个体的文化认同。它不仅需在历史和社会政治背景中考量,还要与文化濡化和文化适应的经验相结合。增强个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可通过文化嵌入的外显和内隐路径。外显路径始于文化实践,通过优化文化环境,拓展文化内涵,扩大文化接触域,推进文化实践日常化,统筹兼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形成发展合力;内隐路径始于建构文化信仰和塑造文化价值观,通过提升文化认知,形成文化自觉,坚定文化信仰,最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平原  张妍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43-144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客观显现的道德感缺失现象和"信仰困境"问题而对信仰教育提出了切实的"人文关怀"需求。面对这样的需求,微博以其对大学生深刻的影响与尊重和关注个体的信息传播特点与人文关怀找到了契合点,借助微博的优势改进信仰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祭火是蒙古族自古传承下来的信仰习俗,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别具特点的祭火祭灶仪式。现记述于后: 一、古代蒙古人的拜火与祭火 早期的蒙古族人分森林部落和游牧部落。他们分别生活在贝加尔湖,叶尼塞河上游、额尔齐斯河沿岸的森林中和从呼伦贝尔湖到阿尔泰山脉一带的广阔草原之间。过着逐小草而居的游牧、狩猎兼渔捞生活。这一带气候严寒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人们处于无能为力和无法理解的状态。于是产生了一种依赖与恐惧相悖而又统一的信仰、崇拜心理。  相似文献   

11.
(白马)藏族信仰习俗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对(白马)藏族信仰习俗中至今存在的自然崇拜、苯教信仰、中国道教信仰以及"朝格(sprul rgan)"、"杨氏爷"、行业信仰和藏传佛教信仰的状况做了如实清理和描述,并对(白马)藏族的丧葬、民间禁忌以及种种信仰习俗的特点和它们与(白马)藏族整体生活的关系做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代民间信仰研究的现状和走向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就是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民间信仰.近几年,学界对什么是民间信仰,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关"民间信仰"的定义也众说纷纭,但是,大多论者对民间信仰往往只注意其信仰的层面,并以宗教学的知识、理论进行解说,缺乏该信仰与现实社会关系的研究.新的研究走向,拟从当代社会流行的民间信仰和民众生活的关系,从一种不脱离信仰的生活切入,以点带面,实践调查,理性分析,科学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国家对民间信仰的管理提供政策的依据,为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吕德胜  张郁萍 《民族论坛》2012,(24):104-106,109
信仰"法拉"是青海民和三川土族生产生活中的一种民俗事象。土族人民普遍信仰"法拉",从而在土族人民婚姻礼俗、丧葬习俗以及重大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中都能见到跳"法拉"的仪式和活动。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跳"法拉"这一文化事象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阐释与探讨,对记录、保存和传承土族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藏卵生神话源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仰崇拜文化由多种元素组成 ,如信仰名称、信仰标志、信仰禁忌、信仰仪式、信仰圣物、信仰魂灵、信仰文学和信仰艺术等。但是每一种信仰文化都有一个中心观念 ,而这个中心观念不仅是核心元素 ,而且是最初的元素 ,其他的元素都是由这一观念衍生的。藏族鸟文化是在以鸟崇拜为中心观念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个庞大的鸟文化丛。这种鸟文化的缘起是在原始人强烈的功利目的的驱使下形成的。他们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世界的形成 ,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对自我力量的观照 ,自身价值的权衡和自我源脉的把握。在他们长期的狩猎游牧生活中观察到鸟能生蛋 ,蛋能孵…  相似文献   

15.
陕北民间信仰颇为复杂,当地民众的精神空间中存在着多种信仰体系。其中,"巫神信仰"以其独特的方式扎根在陕北社会文化中,并内化成为其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由巫神主导的"叫魂"仪式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仍星火相传,为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16.
一点祝愿     
佛教自唐代(约七世纪时)传入我国西藏地区,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以前,它主要作为一种宗教传播着:元以后,它又与西藏地方政权相结合,逐渐成为一种起支配作用的力量。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它的影响渗透到西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渐形成为藏民族全民信仰的对象(虽然在藏族群众中还有一小部分人信仰原来的土著宗教——笨教。另外,佛教以后又传到蒙族地区,也曾一度形成为蒙古族的的全民信仰的对象)。由于佛教与西藏地方政权相结合,在元以后的西藏历史上,就逐渐出现了政教合一的政治局面。全民信仰,政教合一,这在汉族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而这两个特点,正标志着佛教在藏民族历史上曾经具有过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辛女信仰,来源于生活,但也折射出了很多与当地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性格特征,同时,他们的性格也塑造出了许多浪漫的辛女信仰。研究辛女信仰是因为她的信仰历史悠久却能一直存在,辛女信仰的存在,不仅仅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精神支柱更多的是她的信仰也影响着沅水一带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生活在四川省绵阳地区平武、九寨沟和甘肃文县铁楼乡白马藏族信仰与神灵体系的考察,发现在白马藏族的宗教文化中,苯教仍然是其信仰的主流,且较完整地保留着它的原生形态,同时呈现出与佛、道及民间信仰等宗教文化共生并存的现象,显然系不同民族文化在特定地理边界上碰撞、融合的多元呈现。  相似文献   

19.
水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绘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虽然表现建筑的中国画——界画古已有之,然而界画所描绘的只是山林建筑,或者说是画中带有亭台楼阁的山水画.算得上表现都市景观的古代中国画作品似乎仅有《清明上河图》之类的典范之作——但那也只是农耕社会型态的都市.到了20世纪50、60年代,都市一时成为歌颂新中国的重要题材,新兴的都市还与林立的烟囱演绎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图景.不过那时当代性的艺术观念还不可能产生,因而并没有出现都市水墨或"城市山水"等概念.因此,堪称表现现代都市景观与生活方式的都市水墨,成为中国画科中的全新概念,都市水墨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水墨样式,也是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一个范例.它往往是与传统山水画相异乃至于对立的姿态出现.概而言之,都市水墨就是传统水墨的一种当代表现方式,是反映都市人文内涵、形式趣味、文化心理的一种新型艺术门类.本文对都市水墨的界定、表现内容、当代沿革做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同时还对都市水墨的绘画语言突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对王秋童、赵绪成、聂危谷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分析,阐述了都市水墨在笔墨语言、作品题材、审美意境等方面的探索.最后,通过自己《都市意象系列》的构思、创作实践表达了自己对都市水墨诸多方面的理解.笔者以为,随着不可阻挡的都市化前进步伐,一方面,都市水墨将会成为中国画多元发展趋向中的重要一员,另一方面,都市水墨的表现内容与形式语言探索将为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提供有益的例证和参照.  相似文献   

20.
和光翰  和少英 《民族学刊》2020,11(1):66-75, 136-138
金平傣族是一个跨中越边境而居的特殊族群,可细分为白傣、黑傣、普洱傣以及曼仗傣等四个亚族群。由于历史渊源、分布地域的不同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等原因,其信仰文化具有与其他地区的傣族不尽相同的特征。本文在长期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金平傣族的多重信仰文化进行初步探析,认为金平傣族的信仰文化呈现出以民间信仰和南传佛教信仰为主、兼有道教文化以及儒家文化信仰的多重信仰文化的特色,这实际上是多种信仰文化长期交融与变迁的结果。这一结论有助于改变以往学界对傣族似为“全民信教”(信仰佛教)或“双重信仰”(民间信仰与佛教信仰)的简单化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