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入关后到鸦片战争前东北地区的封禁与开放政策之演变,大致可分为顺治康熙时期、乾隆时期、嘉道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其政策也形成了开放、局部封禁、全面封禁、局部封禁、全面开放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
论乾隆朝清廷对东北的封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清朝统治者为恢复东北地区残破的经济,积极鼓励汉族民人出关开垦土地,而当汉族民人大量涌入东北地区后,清廷又于乾隆五年颁布旨在阻止汉族民人出关的封禁政策。封禁政策集中体现了清朝首崇满洲的基本国策,对东北地区的发展无疑起到阻碍作用,这种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政策最终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5,(7):158-164
与关内相比,清代中前期东北地区的地权关系比较特殊,除少量为私有,多为官有和国有土地,私有部分又以旗地为主。这种特殊的地权关系加之清政府"旗民不交产"的政策,使关内人民很难来此获得土地,致使移民进展缓慢,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也因此长期落后于关内。但随着关内人口的激增,移民日渐增多,又对这种地权关系不断进行侵蚀。迨及近代,东北地区外患日益加剧,统治者不得不放弃原有政策,允许乃至鼓励移民,地权关系因而发生根本性变动。劳动力和土地两大生产要素的充分有效结合,促进了东北地区快速开发与发展。因此,东北地区特殊的地权关系及其变动,是影响清代东三省移民和移民社会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清代东北地区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5.
6.
人参是我国东北的著名特产,它与貂皮、乌拉草(或鹿茸角)一向被人们誉为“东北三宝”。由于人参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关它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很多,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广为流传。本文主要依据辽宁省档案馆藏清代历史档案,诸如满文《黑图档》、《三姓副都统衙门档》及其他文  相似文献   

7.
清初封禁与招民开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东北地方史的研究中,清代的封禁政策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清代封禁政策是不是封禁东北的政策?不同时期封禁的内容、实质、作用是什么?迄今仍是若明若暗,尚无定说。其中,尤以清初的封禁政策,辽东招民开垦例的颁布与停止,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是众说纷纭,大相径庭。本文仅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敬祈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清代东北八旗牧厂地开放的问题,是清代东北史研究中久未涉猎的问题。本文拟就东北八旗牧厂地的开放过程及与此有关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清代旗地制度的演变,表现为私有化与公产化两种相悖的历史运动。前者反映了社会经济自身运作的必然规律,而后者则反映了清政府对封建经济关系的调节和制约。清代东北旗地的公产化主要表现为清政府将部分私有旗地入官征租,设立各种公产旗地,推行八旗官兵职田制,实施京旗移屯政策。通过实施这些旗地“补强”措施,使部分旗地出现公产化趋势,旗地国有”性质得以强化。但这些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旗地私有化问题。不久以后,这些“公产”旗地也出现了私有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 有清一代,“闯关东”的山东移民达八百万人,他们大多力事耕垦,为东北农业区的形成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迄今为止,对此问题尚无专文论述,本文拟对此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前辈学者们。一、清代山东移民“闯关东”之简况明末清初,由于长期战乱,关外汉人多半逃亡,而八旗壮丁从戎入关,转战各地,满人大举内迁,使关外人口稀少,到处是一片“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东北旗人社会存在妇女守节现象。守节有常规形式,也有丈夫阵亡后妻子为其守节、未婚守节的贞女、殉夫从死的烈妇、以死抗拒奸污的节妇等特殊形式。影响清代东北旗妇是否选择守节,主要有节妇家庭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及朝廷政策、主流思想及舆论导向、舅姑父母对守节态度等四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278-281
清朝前期的东北边疆户口管理主要实行编审制度,其重点通过"编审"了解"人头"而征赋税。清朝中后期由于"摊丁入地"政策的废除,加之后期东北放垦,人口流动频繁,社会政局动荡不安,东北地方主要运行"保甲制度"管理户籍,以加强社会治安。清末,东北实行新政,设立"警政"来监控人口,使户口管理进一步正规化。整个户口管理体系的演变与有清一代东北的经济、政治、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程美秀对于清代山东移民在东北的概况及他们在农业方面的贡献,我已做过初步论述①,而对山东移民在东北从事商贸活动则涉及很少,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敬请教正.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概况山东人到东北经商已是很早的事,隋、唐、元、...  相似文献   

14.
孟繁勇 《理论界》2010,(10):104-108
清代前期的东北三将军对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群体。对其的研究,自清代开始,国内外学者便多有涉及,虽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加以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东北的农田开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到了清代尤其是咸丰朝以后,则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形势。截至清末,哲里木一盟被开发的蒙地,约有六百多万垧,占东北熟地总面积的21%左右。在这些被开垦耕耘的蒙地区域内,既形成了与民地具有相同性质的土地租佃关系,又呈现着许多差别于民地的某些特殊租佃形态。考察这种现象,研究蒙地向民地转化的过程及特点,对于研究有清一代的东北土地制度史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图就这些方面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6.
清代前期开海设关的历史地位与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宣布开海设关,至鸦片战争前夕,历经约一个半世纪。这是中国历史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段历史错综复杂。如何认识清代前期闭关与开关的实际状况?清代前期开海设关有何成就、有何教训?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讨。一、清代前期开海设关的社会历史条件清代的开海设关,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各种内部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国内因素而言,清代前期具备了如下有利条件。第一、国家统一是开海设关的直接推动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继平定三藩之乱之后,在强大武力征伐之下,台湾郑氏政权降清。清朝统…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东北管理体制是东北史研究的焦点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探讨中,产生了旗、民分治、合治,以及军府建置等众多观点.表面上看起来莫衷一是,实际上,并不存在200多年不变的制度.笔者认为,清代东北三将军辖区的管理体制各不相同,并不能一言以蔽之.简单地说,黑龙江将军辖区,以军府体制从始至终;在吉林将军辖区,雍正及乾隆初年,旗、民分治的体制乍现即逝,亦演变为军府体制;盛京将军辖区以旗、民分治为管理的根本原则.但即使是在盛京地区,也不排除旗、民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8.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非常少的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为4640人,其中近90%聚居在黑龙江省同江市的街津口、八岔,饶河县的四排三个民族乡和佳木斯市郊区的敖其村。赫哲族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不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而且也创造出独特的精神文化。由于赫哲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单纯记录赫哲族的历史文献无法找到,只能借助清代东北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东北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处驻防将军的职掌各有异同.在军事职掌上,三处驻防将军各有不同的侧重.在民政上,盛京将军基本不理民事,专管旗人,兼有部分钱粮、刑名之职责.吉林将军旗民兼管,负责辖区内各项事务.黑龙江地区在很长时间里并无民官,以副都统等旗官管理旗民而统辖于黑龙江将军.吉林、黑龙江将军还负责各自的打牲、游牧等部族事务.  相似文献   

20.
冰天社(亦称冰天诗社)。清初由函可僧首倡于沈阳结成,其成员基本为清初第一批由关内被谪逐到东北的流人,因而冰天社也是清代东北最早出现的文学社团。满清王朝迁都北京后,为了巩固其地位,维护其统治,推行了一系列的高压政策。对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