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传统审美情趣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广告作为一种艺术存在 ,其审美功能的体现必然受到传统审美情趣的深刻影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审美情趣 ,深深地沉淀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 ,其所体现出来的四大特征 ,给广告艺术的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并赋予了我国现代广告鲜明的本土化和民族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始于鲁迅之手,又在其手中成熟。作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创和奠基人,鲁迅对小说结构艺术的开掘自有其叙事学上的价值。鲁迅小说叙述层次的多维性,叙述角度的灵活性,叙述语言的含混性是其小说叙事艺术的显特征。这种灵活多样的叙事艺术也增加了其小说表达上丰富的审美含蕴。  相似文献   

3.
美学思想、文学与绘画在互动中发展,美学思想、文学深刻影响着绘画的风尚,而美学思想、绘画也会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莫言的小说展现了一种极具特色的绘画性。他在文学创作中十分重视色彩的描绘与运用,且注重利用场景来构建意境。色彩和画境这对艺术范畴,和谐统一于莫言小说所构筑的感觉世界中。莫言对色彩语言特别青睐,其很多小说标题都含有色彩语汇。他在对语言赋色着彩时不只是停留在感觉的捕捉上而以此悦目,更多的是在色彩的铺陈中艺术地埋进了一层深义,使读者能透过色彩的表面见“色外之画”、闻“弦外之音”。莫言小说的画境体现为:在富于主观创造性的写意建构中,使用遵照现实主义原则的局部工笔描写、油画式的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的手法,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给予主观意象以一个坚实有力的负载物。此外,莫言在其小说叙事中,还充分使用了复合双层色彩的油画式的描摹方法,这种层次透视效果使得小说魅力大增。总之,绘画性是莫言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成为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特征。  相似文献   

4.
由小说内容表现出的青春期性行为反应,探讨了郁达夫的小说《沉沦》的审美教育作用;从叙述艺术视角分析了作品的诗化小说特征;从作品的思想及创作手法上考察了作品的现代主义思想和表现主义艺术特征;并从背景、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小说特色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废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其小说具有一种梦幻般的审美特征.审美乌托邦、田园牧歌情调以及禅宗式超越的精神追寻,营造出废名小说中一个个镜花水月般的"梦幻"世界.  相似文献   

6.
试论悲剧性与喜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审美类型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除戏剧艺术外,还表现在美术、音乐、电影、诗歌、小说等多种文艺样式和体裁之中。悲剧美是一种崇高之美,悲剧感能震撼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坚定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喜剧的美学特征是"寓庄于谐",以诙谐可笑的艺术形式来体现深刻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与艺术审美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理性原则和主体意识是现代性思想的重要标志,而审美现代性则是现代性思想在美学领域里的展开,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中审美关系的反映,与现代性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现代性孕生了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重建和超越.审美主义所主张的美学与艺术的自律是审美现代性的重要原则,审美现代性也因此具有了反省和超越的救赎意义.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最经常的工作 ,它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无科学的教学缺少根基 ,无艺术的教学缺少活力。在当前高校教改的大潮中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艺术的提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的审美性 ,通过精心设计的熟练而精妙的教学艺术 ,努力营造优质、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 ,充分展现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科学美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图片不仅是大众传播的新兴媒介力量,也是时下媒介与艺术交融的典型表达。本文从美学的角度解读网络新闻图片的审美属性。具体对网络新闻图片的审美价值,审美的后现代性、交互性以及形成的审美共通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试图为网络新闻图片的传播和现代审美日常化的建构提供另一种维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绘画写意性的文化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绘画凝聚了东方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艺术的智慧,传统哲学中"儒道释"的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了中国绘画高度的精神性、写意性特征.中国绘画传达的"妙趣、神韵、意境"与"儒道释"的哲学思想常引申出不同层次的精神理念,给人们以丰富的回想余地并对"写意精神"不断超越,彰显了民族绘画艺术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国文化哲学及其绘画"写意精神"也是世界文化发展源泉,因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写意精神"对建设现代中国文化,促使现代中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同步具有当代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藏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所表现出的审美特性与藏民族的原始积累、艺术积累及其生活积累密切相关。主要从小说的形式、形象及意味彼此渗透交融的三个层面来挖掘西藏魔幻现实主义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2.
论小说的影视改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说与影视剧在“叙事”的层面上存在着天然的美学上的可通约性 ,由此构成了小说的影视改编的艺术发生学根据。但是 ,作为两种特性不同的艺术 ,小说与影视剧更存在着美学上的不可通约性 ,由此在小说的影视改编中对“改编什么”和“如何改编”作出了限定 ,建立了改编的美学原则。本文从文艺美学和社会学结合的角度 ,针对近年来小说的影视改编的现实 ,对于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各自独立又相互缠绕的关系作出了阐述和剖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的审美构成源自于文学经典审美构成的四个要素,即审美性、时代性、典范性和永恒性,以之审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经典性及艺术贡献将使我们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历史地位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经历了一个从工具符号到美的载体、从人格到性格的审美演进过程。从上古神话到全面成熟的明清小说,伴随着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与小说审美素质的渐次提高,小说人物形象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张承志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倾诉性,小说文体的诗化色彩十分突出,小说作品的意象较为丰富。张承志常常以丰富的意象建构使作品充盈着浓郁的诗意和抒情性,同时也体现了其小说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6.
小说文本深刻的内涵主要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入发掘 ,精选品位高、审美信息量大的题材及对题材进行匠心的艺术处理。小说 ,从本质上说 ,是一种叙事艺术 ,叙述是小说存在的前提 ,是决定小说审美价值的必然因素。串连叙述与并联叙述、省略叙述与双层叙述、延宕叙述与双面叙述等是强化小说意蕴、深化小说文本审美内涵的理想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书法艺术的形态、美学品格、哲学思想、艺术精神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特征。中国书法艺术对现代设计具有积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应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在具有全球化特征的时代,高科技和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学艺术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而作为传统文学样式的小说,要想保持自己以往一呼百应的地位,无疑会很困难,因此,小说家不得不面临来自影视的挑战,致使小说与影视联姻,形成了一种不同与传统小说的新的创作形式.这种文学现象打破传统由小说到影视的改编过程,而是将二者倒置,产生了图文并茂的"影视小说读本",从而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反映了影像时期小说的审美嬗变.  相似文献   

19.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 ,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 ,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 :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 ,否弃艺术的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 ,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结果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派文学中,意识流小说艺术象征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人物心灵意识内容是意识流小说中构建象征体的主要生活材料,形成了多层次整体性象征基本模式,并在象征表现手法上凸现其独特的创造。这种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心理意识、心理物象、心理感觉印象、矛盾错位的心理意识以及物理时空意识内容等,同心理时空意识内容融汇去建构成象征关系。它所产生的美学特征是:象征意蕴的把握较为曲折;象征意蕴类型更为宽泛多样;象征的审美意蕴更为隐秘,更具有朦胧美;但哲理抽象性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