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延安精神毋忘艰苦奋斗綦常清随着星移斗转,历史的尘埃早已被流水般的岁月冲刷干净;伴着时代涛声,人民中国已经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虽然过去的已经过去,中华民族每天都在走向强盛。但,中国共产党人用延安精神在中华大地上所树起的巍峨丰碑,却随着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特殊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延安精神在缔造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育人、凝聚、导向和创新作用。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有大力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文章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四个根本性举措。  相似文献   

3.
延安精神与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兼论精神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彭书贵延安精神,是一种精神生产力,或者说属于精神生产力的范畴。这种精神生产力,从狭义的角度讲: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延时期掊育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从广义的...  相似文献   

4.
弘扬延安精神与加强思想建设戴世平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和持久力。她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其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产生时代效应。在现代化建设进入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为我...  相似文献   

5.
构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朽精神支柱──读《沂蒙精神研究》辛文沂蒙精神,作为一种浓缩着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革命与建设的新型精神文明,理所当然地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1992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临沂地区时挥笔题词:“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  相似文献   

6.
延安精神与中国的世纪转型和现代化延安精神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多半个世纪,然而,站在世纪之交的门坎前,回思历史并展望未来,我们却不能不深切地感到,延安精神不仅牵系着中华民族的过去,更牵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精神建构。一、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20世纪现代中国的精神支柱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绵延5000年历史生生不息,不仅创造了无以伦比的灿烂文化,也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理想、不畏困难、英勇牺牲的伟大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周易·乾卦》中这段话…  相似文献   

7.
再次探究“延安革命史”,深刻感知到信仰先导、理论创新和青春赋能创造了延安的历史奇迹,留存下来弥足珍贵的精神价值。将这种精神价值喻为三朵精神之花:(1)信仰之花:共产主义信仰引领着延安精神;(2)理论之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深化了延安精神;(3)青春之花:笃信马列的青年用青春滋养着延安精神。时空更迭,精神不变。回顾百年党史,务必珍惜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埋头实干。  相似文献   

8.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周域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40年代,在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产生并形成了毛泽东亲自倡导、全党共同培育的迄今为止令中外史学家所惊叹,使中华民族后人所崇尚的时代精神风貌──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全新政治风貌、崇高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党领导的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庆精神.大庆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精神谱系".文章从大庆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历史启示方面作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世时,曾多次讲过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道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精神总是在一定时代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而某种精神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历史的继承性,就会成为推动历史变革和物质生产的强大精神力量。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一经形成,其历史意义就远远超出了地域和时代的界限,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和建设西藏的伟大斗争中,将延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柏坡精神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国革命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目前,学术界对西柏坡精神的认识尚不一致。我认为,西柏坡精神产生于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即促进和组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变到城市,由革命战争转变到和平建设,进而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折时期,是一种代表历史转折的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即历史转折之魂。只有对这段历史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抓住这个转折时期的历史主题,及与此相关的重要课题,才能阐明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含义,揭示出西柏坡精神的特殊本质和基本内容,弄清楚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深刻认识弘扬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欧阳鹏 《南方论刊》2023,(4):23-24+48
进入新征程新阶段,党的二十大提出了继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战略口号,这是党在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实现执政能力现代化,引领建设学习型大国的内在要求。从历史分析法视角出发,可以在动态的历史发展视角中把握新时代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内涵与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3.
振兴中华的历史丰碑──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武菁,吴寿祺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给予人们的教育是非常深刻的。他从多方面启示作为中华民族儿女,应该怎样为祖国的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的确,这部光辉著作的本身,就是一座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4.
柔中寓刚──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思想初探周直现代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以经济增长为主要标志,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其组织在内的各种因素变化与交互作用下社会结构变革、演进的历史过程。现代化建设战略是指对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5.
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评判李善峰一、现代化的历史局限性现代化肇始于欧洲宗教改革和启蒙时代以来的理性主义运动,是一种持续的历史变迁.作为伴随着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型文明,它是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人类的文化精神理性化的产物。近代西...  相似文献   

16.
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袁宗杰,陈祥骥延安曾经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正是在这里,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艰苦的环境中,以身作则,实践并倡导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斗历程,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显得异常光彩夺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胜利...  相似文献   

17.
持续已久的“延安精神热”引起理论界研究延安精神的普遍兴趣、张宝泉、段紫霞在《延安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发表如题文章,就延安精神的文化品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指出,延安精神现象的出现,并不是人们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历史的偶然机遇。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延安精神现象的出现,是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自我选择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中介环节,延安精神无疑是一座连结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东方和西方的一座文化之桥。其一,延安精神的乡土性,使它保持了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密联系,使文化的现代化不会割断中国文化之根,也使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有了中国文化的现实基础。其二,延安精神的主体性,使其在发展传统文化和接纳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既能不被传统同化,又能不被外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片值得再寻觅、再探索的宝地。自提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提出发挥党的优势、发扬优良传统、提倡艰苦奋斗的口号以来,延安精神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基于同样的思索,笔者有幸在公差路过延  相似文献   

19.
高焕男  邱秀华 《理论界》2006,3(3):232-233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作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体现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胜利的瑰宝,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不竭力量源泉。以“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指引了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延安精神对保持我们党的性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70年的历史征程中,延安时期是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重要发展阶段,是党胜利前进、令世人瞩目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最有影响、最值得全党难以忘怀的是,产生并形成了由毛泽东亲自倡导、全党共同培育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全新政治风貌、崇高思想境界和奋勇献身精神的集中体现,极大地促进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因此,认真研究延安精神在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永恒价值,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