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时期文学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已生成了崭新的文学眼光,它与文化的联姻使自身获得了持久发展的主要动因。然而,这种联姻本身也隐含着某些偏向,有些作家、作品对封建文化意识过于暧昧和迁就,呈现着非自觉性承袭的倾向。这种情形的出现再次提醒人们: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本身作出梳理与鉴别,以区分精华与糟粕,最终实现合理的吸收与扬弃;另一方面对这种联姻本身也要加以积极的引导,以防再度走入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2.
论鲁迅的乡土小说与文化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站在历史与文化的高度反思观照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结构,他的乡土小说揭示了故乡人卑怯凌弱、节烈等第、中庸瞒骗等病态人生和心理,对以奴性文化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了深刻形象的批判。鲁迅立足于对人的启蒙,立足于改革,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对自我的解剖反省结合在一起。鲁迅受到过严复、梁启超、章太炎等近代文化批判先驱者的影响,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批判有着比前人更加执著的精神和更为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4.
朱庆华在《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5期中撰文指出,赵树理独特的“问题小说”创作观,既导致了赵树理在当年的轰动,又注定了赵树理在当下的落寞。这一创作经验启示人们:文学创作不能远离问题,远离问题的文学创作注定行而不远,但太拘泥于各种阶段性具体问题的文学创作,倘若艺术上难臻至境,最多只能轰动一时,一旦时过境迁,很难再度辉煌,只有既书写历时性问题,又臻于艺术胜境的文学,才有可能拥有恒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孙犁晚年的“芸斋小说”,在他人道情怀的观照下,在更为深刻的人生洞见和更为清醒的理论自觉的前提下,将视点落脚于人的道德化生存,将他对人生、人性的思考进一步引向深层。这里既有他忧愤深广的对文革中道德堕落的邪恶人性的揭露与批判,也有他悲悯关爱的对复杂人性的揭示与同情,亦有他对人的自由心性在道德理想本身的冲突中无所适从的瞩望与沉凝。他所希求的是发扬人性之中的美好,荡涤人性之中的丑恶,构建理想道德与人生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五四”乡土小说作为“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重要载体 ,表现出鲜明的理性批判的文化精神。其对古老乡村群体存在方式的批判 ,关于反封建文学主题的探寻 ,关于女性命运的文化启蒙 ,以及对现代乡土文学作家在都市与乡间灵魂漂泊的精神存在 ,都有独到的发现与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校录师陀之"芦焚"时期之佚文,揭示其"一二·九"三部曲的创作过程及其文学史意义,探讨其《渔家》等别样的灾年叙事和《筏》等河患叙事以及义勇军叙事的多样尝试,考释其杂文写作、"太行山系列散文"及抒情散文《牧笛》的别样情怀,以师陀作品为例,讨论如何处理现代文学文献中似而不同的异文本问题,认为师陀不属于京派,而是一个准左翼作家或者说自由左翼作家——这对他才是实至名归的光荣归位。  相似文献   

8.
卡西尔文化哲学经历了从文化批判走向哲学批判的独特道路,存在着从认识论到人类学的立场转换,发生了一场哲学观的变革。首先,符号形式哲学在认识论立场上实现了从理性批判到文化批判的现代转向,推进和深化了现代哲学的文化转向;进而,文化批判从文化的理论问题转变为文化的实践和伦理问题,文化哲学从实践诉求转变发展为人本主义转向。由此,人类文化哲学在人类学立场上实现了从文化批判到哲学批判的变革,从文化视角提出并回答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卡西尔文化哲学体系作为现代哲学的发展形态,除了先验性、唯心论、精神性之类的基本问题外,根本问题在于以文化视角作为文化哲学不自觉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9.
鲁迅对现代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在于文化批判的深刻性与全面性,特别是对传统中国的官本位现象及其对国民精神的戕害的批判,至今仍振聋发聩.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应当继承并发扬鲁迅的文化批判精神,不断改造和提升国民精神状态,努力建设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西川满是日据时期活跃于台湾文坛的"二世"日本人,他在台湾度过了三十余年,不论在战前的殖民地台湾时代还是战后的返日时代,西川满以台湾为题材创作的小说颇多。通过解读西川满台湾题材小说,可以得见西川满根本没有象其所谓的对台湾有着"无限的慕情和赞美",他真正不过是以日本民族本位去理解并看待殖民地台湾,并投注部分感情而已。  相似文献   

11.
文化批评并不仅限于文化批判。文化学的文化批评着眼于人类文化,坚持文化主义的理论立场,是与政治诗学的文化批评不同的一种文化批评模式。探讨文化学文化批评的批评立场、问题域、批评特征等问题,有助于澄清对文化批评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2.
布哈林关于文化和文学问题的学说,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关于无产阶级文化理论问题;二是关于革命后无产阶级文化建设策略问题,这里面包括文化领导权问题、干部培养问题和不同时期的具体任务问题;三是关于布哈林的无产阶级文化学说与列宁、托洛茨基的关系问题.从这三个环节来考察,布哈林的文化学说的核心是在无产阶级专政过渡时期,必须建设与经济、政治和军事相适应的无产阶级文化.布哈林的文化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世界得到了很大的反响,其中一个反响就来自后来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的葛兰西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启蒙:反思民族传统文化——认识鲁迅的文化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杂文的主体是文化评论和时事评论。文化评论的思想成就远高于时事评论,因为鲁迅是文化思想家。鲁迅文化评论核心价值,是启蒙,是反思民族传统文化。鲁迅的文化评论集中探索三个重大的命题:一、倡导民族自省精神和反思意识;二、探索和揭露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失败的根源;三、探索和揭露国民劣根性。鲁迅文化评论是鲁迅对我们民族的不朽精神奉献。  相似文献   

14.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和文化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流亡美国期间,对美国当时的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进行了无情鞭挞,从而开启了大众文化批判研究的先河。以"媒介、文化和社会"为论域,法兰克福学派在媒介和文化两方面的批判性观点,对于处于重要社会转型阶段的当代中国,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时刻提醒人们,必须理性应对市场经济时代的媒介和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全面考察的一个结论,也是他大半生人生经历的一个痛苦结晶。小说既呈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时代主题,又呈现了个人的发现和灵魂的自我拷问这一“个人主题”,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出色地完成了他的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16.
古代小说批评的形态主要有四种,即史余批评、本事批评、自叙批评和文法批评。史余批评促进了小说文体的独立,本事批评揭示了小说的历史真实,自叙批评提出了作者的主体精神,文法批评则发现了小说的艺术美。这四种批评形态的发展变迁,使古代小说批评在整体上呈现出一个由外向内的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17.
詹姆逊从"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出发,反对俄国形式主义一脉所谓"纯文学"批评;批评对象从文学文本日益拓展到广义的文化文本,最终走向了文化批评.在文化批评日益兴起的背景下,詹姆逊从文学到文化的批评之路为众多纯文学研究者转向文化批评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一些作家把神秘文化作为一种关照世界和人生的文化哲学借鉴到文学中,表达他们对外在世界和生命现象的情感体悟和哲理思考。从这个层次上讲,对神秘文化的借鉴是对建立在传统认识论基础上的现实主义的超越,也是文学自身摆脱简单、透明与单一的一种努力。当代文学对神秘文化的借鉴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内容,也有助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渲染必要的环境气氛,甚至表达作者的某些哲理性思考。对神秘文化的借鉴,在某种程度上,也放飞了作家的想象力,使文学的浪漫主义因素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感情为线索,对李长之解放前的文化批评进行了探讨。文章具体论述了李长之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对美育和道德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对其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批评的剖析》与文学的文化批评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斯洛普·弗莱的著作<批评的剖析>被很多人推崇为原型批评的经典著作.然而这并非该书的全部价值所在.弗莱所要阐述的并非某一具体的批评流派,这正如他在书的标题中所反映出来的那样.实际上,弗莱是力图以原型批评为中心,建立起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同时又能打破文学批评内部各流派之间围栅的一种综合性开放式的文化批评体系.在该书中,他虽未能完全实现这一意图,但他的这一宗旨和视角的巨大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