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语言的转换手段,不仅要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源语内容,而且还要实现源语与译语文化的互译。不同民族因其各异的发展,促使其文化在不同层面上存在差异,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活动的障碍和难题。本文在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归纳了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结合实际文本类型探讨了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因素,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案。  相似文献   

2.
法律翻译,是从意义和风格上对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文本等源语进行信息对等转换的过程,其跨越语言学、法学与翻译学三大领域。与商务英语翻译、新闻英语翻译等相似,法律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西法律文化差异则是影响法律翻译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法律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根植于文化土壤,了解中西方不同法律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精髓,才能更好地进行法律翻译,达到源语与目的语的有机统一。文章尝试归纳出法律翻译中的三大主要法律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并进而探讨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翟学伟 《学术月刊》2022,(5):128-140
文化差异导致了跨文化中的翻译活动。不同文字间的学术交流本指望通过语言转换实现对源语地文本之理解,却因母语特点而不能得到忠实的再现。无论是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努力向西方世界翻译儒家经典,还是严复等中国知识分子试图向中文世界翻译《天演论》及一系列西方概念等,其翻译中的文化策略与自我矫正造成知识本土化之发生。所谓翻译的对等性,应具备跨文化语义上的一致性。由于自然科学在其学术共同体中建立了共同的符号系统,故实现了这一点。可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由于翻译活动始终面临创造性反叛,使源语地的文化观念或文本中的原有立场、内在框架与基本假定在转译中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中介语理论是研究二语习得的重要理论之一,译者同时兼具二语习得者的身份,在其翻译实践过程中,由于中介语的存在,译者很容易将其所熟悉的某种文化模式迁移到相对陌生的文化中去,从而造成翻译错误。林语堂是一代翻译大师,通过分析其中介语系统的特点,以林译《浮生六记》为例,研究其中介语对译本中文化误译的影响来显示中介语系统对其翻译实践不同层面的影响,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凌斌 《学术探索》2014,(6):138-141
旅游景区的公示语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其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同文化所造成的思维差异和误解使公示语翻译失误频出,译者应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充分了解译入语受众的文化心理,使公示语译文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传统和表达习惯,在有效地保留源语文化信息的基础上准确、有效地体现公示语翻译的应用功能。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就杭州新景区的某些公示语误译或不规范翻译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RIB(Respect-Innovation-Borrow Approach)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翻译,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玄奘的“西行”,为中原的文化注入了新的因子,以至于后来的传奇、小说、以及新的美学观念的形成,都与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西方,基督教从希伯来向全世界传播,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同样根深蒂固。20世纪末期以来,可以说地球上的人类面对着同样的一个主题,那就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地球变成了村庄,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风俗、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日益加强。翻译作品作为两种不同文化之间永恒的媒介,是激活文化发展、促使文化繁荣和变异的要素,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必要环节。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7.
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论,以中文旅游文本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中西方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规约不同,提出要做好旅游文本的翻译,译者应动态顺应目标语读者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及社交世界。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由于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文化差异构成了等值翻译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文学翻译中要取得目的语文化和源语文化的完全等值并非易事。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文学翻译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等值的“度”,以便读者更好地欣赏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9.
周弘 《理论界》2013,(8):41-43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中强调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其显著特点是将翻译现象置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审视。在外宣翻译过程中,中国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及文化体系等被译入西方社会,能否被西方社会接受并产生积极影响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意识形态对外宣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把社会、历史、文化纳入外宣翻译研究的视野,从而揭示外宣翻译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其翻译活动受到源文、译者个人语言能力、素质修养等内部因素以及译文读者、社会意识形态、赞助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除此以外,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本文主要探讨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关系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由于年代久远,文质之争常被一些学者比附为西方的意译、直译之争.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比研究显示: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与西方意译、直译之争的出处不同,内涵不同,争论过程也不同,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渊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是译文语言的文丽或质朴,需要解决译文是否需要文饰的问题,属于语言风格的争论;而意译、直译之争渊源于西方传统文化,内涵是按意翻译还是按词翻译的问题,讨论如何传达原文的问题,属于翻译方法的争论.这些不同说明文质问题不等于意译、直译问题,二者虽有关联,但侧重点截然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比附于西方的意译和直译之争.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不同的语言群体和不同的社会阶层都需要运用一些特定的语言形式进行委婉表达;不同文化背景所创造的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对委婉语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模式,对研究中西方的语言、增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如刚 《学术探索》2012,(5):156-158
公示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在译入语中找出同译出语相对的话语以传递译出语所表达的意思,双方间文化的差异使得翻译过程中特别需要警觉的是"伪对应"翻译,即形式上似乎完全一致而实际内涵根本不同的错译。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旅游景点和绍兴市名人故居公示语翻译为例,从文化关联理论和跨文化视域的角度,对公示语"伪对应"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方法,一直以来争执不断,各抒己见.本文梳理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汉语言的浸润和对译者翻译观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地域译者的译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即鉴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性,独特的翻译方法具有可行性.一言以蔽之,异化翻译于中西方文化互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作友  张小曼 《学术界》2006,(6):212-217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处理好语篇翻译的关键在于把握语篇实体和语境诸要素的关系。在翻译理解过程中,译者应当充分考虑到影响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语境因素的作用,这样在翻译时才能达到与原作者的心灵契合。在翻译表达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关照语篇翻译的七要素,使译语读者能够顺利理解原语语篇的题中之旨及题外之意,又要充分照顾原语语篇的社会文化语境,充分尊重原语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差异。得当的语境分析有助于克服文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取得功能对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英汉广告的文化语境与翻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告是一门需要精心创意的综合性艺术。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对广告艺术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广告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做到“入乡随俗”,尊重异语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习俗,翻译就自然成为一项需要进行二度创意的工作了。一、广告的文化语境语境可以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是指语篇的情景语境;非语言语境的范围比较广泛,文化语境(contextofculture)则是其中的一种,它是与广告本体有着密切关系的思想意识氛围,具体的是指某一特定语言社团的社会规范和习俗。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地域的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西学东渐"后,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育诸方面的众多名词,都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舶来品,中国在各个领域很少有自己的话语权,文化软实力不强对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影响很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从经、史、子、集中到处可见古代贤哲的经典语言,蕴藏着丰富的话语体系。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从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中国古代贤哲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中传承语脉,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抢夺世界语境,彰显大国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翻译作为语言的交流手段,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王佐良曾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从自谦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心理四个方面,探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对语言翻译的影响及翻译转换过程中译文信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读者反应的视角探讨了委婉语在跨文化翻译中意义流失的补偿问题。委婉语是折射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而文化的差异常常造成翻译中委婉意义的流失。借助读者反应论,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采取相应的补偿策略,使译入语读者最大限度地获得与源语读者相近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译论一向十分关注文本,而对文本之外影响与制约翻译的各种因素则少有研究。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启发我们从多视角去审视翻译:为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我们不仅要研究翻译文本,还要多研究翻译现象,尤其要从文化层面上去分析翻译现象;在继续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的同时,加强相对薄弱的描述性翻译研究;为此,翻译研究者必须拓宽学术视野,调整知识结构,以适应翻译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