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是其整个伦理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国藩的伦理思想具有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两重性格 ,但他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家庭伦理教育 ,形成了独具理论特色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体系和优良家风 ,不仅是封建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楷模 ,也为我们社会主义家庭伦理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2.
“孝弟”是曾国藩在家规家法中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研究曾国藩“孝弟为本”的思想,既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曾国藩,又能挖掘出不少的对于今天的人们可资借鉴和启迪的东西。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孝弟为本”思想进行了阐释:一、“孝友传家”是曾氏家族的优良传统;二、曾国藩毕生极重“孝弟”的缘由;三、曾国藩毕生极重“孝弟”的梗概;四、曾国藩极重“孝弟”的评介。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能成为晚清重臣,离不开湘乡文化的长期浸染。湘乡文化造就了曾国藩,曾国藩以生为湘乡人而骄傲,而曾氏的家风家训、教育思想、治学观念等又促进了湘乡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实事求是,是曾国藩理学思想及其实践的基本特征。它不仅是一种为人之道,一种治学方法,而且是具有接近认识论的初步分析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准则。它源于宋学、汉学,是儒家思想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但曾国藩给予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在办事治学、治军打仗、政局评议诸方面进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萧一山的传统文化观受到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的较大影响,其教育理论多是在蔡元培、曾国藩基础上的引申发挥,经世思想则直接继承了曾国藩的农钵.萧一山与梁启超在学风、文风、治学旨趣上颇多相似之处,其清史研究的某些方面也明显留有梁氏痕迹,但他们并不是萧氏学术的唯一“母体”.四人之外,萧一山还广泛吸收当时史学理论、史学方法、清史领域乃至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最终取得突出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试论曾国藩的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的教育理论及其方法。(一)“隆礼”:曾国藩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旧宿,(二)“西学为用”: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分;(三)知行并重:曾国藩的教育方法。作者认为,由于曾国藩处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政治风云复杂多变的时代,因而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印记的双重属性,并且在中国近代一部分士大夫乃至下层民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品格。他强调治学要甄别书中真伪,不可盲从书籍;要根据自身实际和研读内容,有所区别,讲求方法;要与社会现实政治相联系,经世致用。探寻曾国藩实事求是的治学品格,于当今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曾国藩成为社会上一个热门话题.人们纷纷从曾国藩的自我完善、治学态度、生活习惯、锻炼身体等方面去寻找可资借鉴的地方.从曾氏治军原则出发,分析湘军建军之初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流传甚广的八字家诀,可供我军现代文化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家训思想管窥李德阳近阅曾国藩家书及日记,何感于其家训思想足可育人,特取其精华,以餮各位。本文从持家、治学、修身三方面论述其家训思想.并将曾氏家训与/菌氏家计))作比较。一、持家之方尚勤。。·家之兴衰,人之穷陋,皆于勤惰十之。””曾氏认为,曾家门...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是清朝“中兴第一名臣”、清末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其在治学作用上的可以谋生、能明白事理、改变个人的气质;治学条件上的要心情愉快、有志有识有恒有耐心、发奋自立、专心求进;治学方法上的应多搜集资料、读书与札记相结合、分类摘抄书中词藻、以看书为急务、看书专一、勤敏结合、先专后博、读书要设身处地、有所选择、结合自己的记忆悟性能力、重点阅读与粗略的翻看相结合;创作上的要先摹仿、与阅读相结合、看读写作并举有度、向日常生活学习;治学内容上的应读经、史、专集、讲义理等观点,极具特色,虽然形成于一百多年之前,而今天看来,生命力依然未减,对学人的治学,仍有启迪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为:教育救国、教育图强、教育革新的教育目的;平民教育和民主理校的教育思想;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创新办学模式的教育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的治学方法。其主要特征为:批判性、超前性、阶级性、实践性。研究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他不仅在政治、军事、洋务上有显赫的功绩,而且在哲学、治学、教育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在文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成为被学术界颇多研究的历史人物。本文,试就其一个较小的领域——曾国藩的家庭教育观进行一些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七大方面对全国第一次曾国藩学术研讨会的学术观点作了综述:一、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二、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三、曾国藩与洋务运动;四、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外交;五、关于青年毛泽东为何“独服曾文正”的问题;六、曾国藩为何不取清帝而代之;七、关于曾国藩的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4.
晚清著名历史人物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下距辛亥革命整100年;逝世于1872年、下距辛亥革命仅40年。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又是曾国藩诞辰200年。但是,1个世纪以来,中外史学界对这位军功震铄近古,传承经世理学,弘扬湖湘文化,古文雄闳奇崛、诗联恬雅醇厚,伦理与教育思想影响深远,首开洋务运动、引领中国经济与文化迈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均起过重大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是富有学术价值的。本文拟就曾氏的理学思想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在谈到曾国藩治学问题的时候,有一种说法应该纠正。这种说法认为:曾国藩问学“一生三变,”“其学问初为翰林词赋,既与唐镜海太常游,究心儒先语录,后又为六书之学,博览乾嘉训诂诸书,而不以宋人注经为然。在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至出面办理团练军务,又变而为申韩”。诚然,曾国藩治学不拘一格,涉猎多门。凡词赋文章、考据训诂、申韩子  相似文献   

16.
史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人物曾国藩进行评价,自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但所有的评价最终都应归结到这样一个标准上来:研究对象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是否有利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他是否能向社会提供比前辈更多的东西。立足于这个标准,正确评价曾国藩还应客观地解决三个问题。其一,对金田起义的辩证评价;其二,曾国藩在“洋务运动’冲是创新思想的提出者还是实践者?其三,曾国藩在学术、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成就是否超越了前人?只有对以上三个关键性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将曾国藩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生平治学领域宽广。本文主要论述曾氏看重经学、最重礼学以及发明《四书》义理等三个方面的思想与贡献 ,曾氏称得上“经学家”。  相似文献   

18.
论曾国藩的治学精神刘一龙(娄底师专中文系)曾国藩是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学赅古今,才兼文武,堪称一代儒臣。他著作甚多,在学界、文坛,颇负盛名,影响很大.正如钱基博先生所指出的:曾国藩“异军突起而自为一派,可名为湘乡派.一时流风所被,桐城而后,罕有抗...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对外匡扶朝政有一套,对内持家教子更是有自己的独特观点。自曾国藩开始,曾氏家族英才辈出,盛及五代。曾氏家族之所以兴盛,正是得益于曾国藩独特而丰富的家教思想。从修身的视角来看,其家教思想主要包括修身养德、谦谨勤俭、孝悌友爱和读书明理四个方面。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子女的品德修养教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思想家颜之推在晚年积累了一套丰富的治学体系,其治学观集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中,对后世学者的学习提供了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颜之推的治学目的、治学内容、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四个方面来阐述他的治学观,并从中得出其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了中国学习思想史,为中国学者树立了可供参考的学习模式;二是其终身学习的思想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持;三是其家庭教育思想为幼儿教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