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秀林同志在《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新探》(见一九八○年六月十九日《光明日报》,以下简称《新探》)一文中,提出并探讨了一个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本文也想这就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并与李秀林同志商榷。哲学基本问题是否两个方面?应当肯定,《新探》一文提出的“把世界本原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第一方面’规定为哲学的最高问题;不再把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第二方面’包括在哲学最高问题之  相似文献   

2.
邹化政教授新著《先秦儒家哲学新探》(以下简称《新探》),是近年儒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并不仅仅是一部先秦儒家哲学史.全书共七章,包括“导论”在内可以分为四大部分.首先,为了纠正长期以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化的倾向,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对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学的种种误解,《新探》的长篇导论从中西比较和融合的角度,集中论述了自己独特的哲学观,阐明了儒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的内在一致性,以确立全书的研究方法和指导原则;其次,《新探》以对中国哲学传统特殊的历史背景的深入探讨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古代迥异于西方的道德传统,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中国哲学的基本原则——以天人关系为出发点的“人道即天道”的哲学原理;复  相似文献   

3.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简称“两变”),仅仅属于认识论,还是同时也属于唯物论?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科学概括,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科学概括?这是我省较长期以来争鸣和讨论的焦点。为了继续深入争鸣,我想就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与“两变”的关系,以及“两变”是否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就教于诸同志。一、怎样从“哲学就是认识论”和哲学基本问题也是认识论基本问题来理解“两变”兼有认识论和唯物论的意义有的同志划定一条界线:只能从认识论方面来理解“两变”,如果超越于这个范围,看作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概括,这就违背毛泽东同志的原意,造成混乱和荒谬。我们要准确地理解毛泽东同志提出“两变”的原意,既要着重从“两变”哲学思想本身,从《人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正式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他说:“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伟大贡献。它不仅科学地总结了哲学史,而且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对老唯物主义的继承、扬弃和发展。本文试从某些方面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深刻含义进行探讨,并对一些曲解和修改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提出个人的一种看法,以求在讨论中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5.
张尚仁 《学术研究》2006,4(10):17-21
我们用了很多年的哲学教科书,对哲学的对象、哲学基本问题和物质观问题的阐述,其基本内容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而是旧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并不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是研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只是旧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将旧哲学的基本问题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就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拉”回到旧哲学的轨道上去了。教科书将客观性和反映看作物质观的主要内容,而这两点正是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的两点。旧唯物主义从“客观方面”和“感性的对象”去理解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还要从“主观方面”和“感性的活动”去理解事物。  相似文献   

6.
张江明同志在《关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和哲学基本问题的再探讨》(载《学术研究》1981年第6期)一文中仍然坚持“两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概括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并对这个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再探讨”。对于张江明同志“再探讨”一文中一些主要观点,我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同张江明同志“再商榷”。不对之处,敬请张江明同志和其他持不同观点的同志批评指正。 (一) 我认为,首先要把哲学问题同哲学命题区别开来。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问题,是一个短语,它不是一个哲学命题,不是哲学判断。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史上唯  相似文献   

7.
围绕对改革问题的认识 ,从哲学思维上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方面。一是为何改 ,主要回答改革的必要性及相关的理论依据问题 ;二是改什么 ,即要搞清楚改革的范围、对象与内容 ,这是不容含糊的问题 ;三是如何改 ,也就是改革的具体措施、步骤与方法等问题。这三个方面密切联系 ,其中“改什么”是核心问题 ,这关系到改革的性质。对它的不同回答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方向与结果。作者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些理论分析 ,从宏观把握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效率”与“公平”之间和之外──读盛庆琜教授的《效用主义新探──一种统一的效用主义及其在分配正义上的应用》万俊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社会政治哲学、尤其是社会价值伦理和社会道德秩序(规则)问题,自古以来便是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但是,在西方,这一课题却...  相似文献   

9.
我省哲学界关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几年。至今,对于“两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大体上仍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两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精辟的概括和表述;另一种是认为“两变”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我则认为“两变”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而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全面的、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我国关于黑格尔哲学研究的论著颇丰,但着力于探索黑格尔哲学常青问题的专著并不多。王树人同志《思辨哲学新探》(1985年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探》,引文只标页码)一书在这方面作了有价值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富于启发性的新问题新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绪论是全书最精采的一个部分,而其中谈黑格尔哲学的现实意义,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自从围绕着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问题(简称“两变”或“两从”)开展讨论以来,大体上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两变”既是哲学认识论,同时也是哲学唯物论,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二是认为“两变”只是讲认识论,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不包括关于世界本原问题;三是认为“两变”的命题是不科学的,既不是认识论,更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概括,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唯物论。”这些看法对我很有启发,促进我思考,经过一再探索,我还是坚持和赞成第一种意见①,尤其是赞成这样的观点,即认为: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和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既表现了物质和精神的第一性第二性的关系,又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同一性。“两变”确实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一种科学的表述,把它说成是“典型的二元论”,“必然要导致唯心主义”,这是很错误的。全面地准确地领会“两变”的观点,很有现实意义。下面把我的一些想法提出来,进一步向同志们请教、商榷。  相似文献   

12.
哲学应走自己的路──《方法论新探》读后朱林雷正良、杨远富两位同志合著的《方法论新探—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作者历经十多年的理论探索后的一个小结,通读全书,令人想得很多很多……一、哲学不是“极左”政治的婢女...  相似文献   

13.
近读邹化政教授的新著《先秦儒家哲学新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探》),感到作者在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清理和研究上,展示了独到的视角。诚如张岱年先生在该书序中所评价的,本书“对于儒家思想探赜索隐、辨微勾玄,确有独到之处”。通读全书,有这样几个鲜明特色: 一、以总体性哲学的标准剖判儒家哲学,重新确立了其在世界哲坛中的地位。《新探》是从阐述其与众不同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14.
由张江明主编、高齐云等副主编的《社会主义辩证法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书,最近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从理论体系上比较全面地阐述和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问题的学术专著,是我国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的又一新成果。社会主义辩证法是一门新兴的哲学学科,对它的研究,需要而且已经开始从“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整理材料”的价段,从分门别类的具体探索阶段进入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辩证法自身理论探索的必然趋势。《新探》适应了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发展的这种要求,在广泛总结、吸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对马克思的《巴黎手稿》诸哲学文本进行了逐一解读和综合研究,认定马克思哲学作为“现代”和“后现代”哲学决不是所谓的唯物主义现代形态,而是“人道主义”的现代和后现代形态。并由此从七个方面省悟马克思哲学的主旨,以就教学界同仁。  一、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  关于自己的新哲学的系列问题和基本问题及其“·真·正解决”,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如是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西方哲学史上对于实体观念问题的思路,并由此融入作者对该问题的基本看法。本文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学说,即“境遇中的实体”,进一步深化了以往哲学史上人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有一定的理论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哲学博士)“五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的设计。从哲学角度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使我们首先提出这样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哲学应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一种什么样的“核心理念”?这既关系到哲学在当代的...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是以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及其所昭示的新哲学现为中心,从一般与特殊的统一上对时代哲学作总体性回顾与展望的经典文献.应从“完全的意义”上理解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的内涵与价值,重视恩格斯据此提出的新哲学观.哲学是在总结、概括具体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总体性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元世界观”、“元方法论”;从“知识总汇”式的旧形态向总体性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形态转变,是人类哲学思维范式的时代变革的趋势和方向.从新哲学观的高度,从人类哲学思维范式的时代变革的视野,从“哲学一般”与“哲学特殊”的统一上去分析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终结”问题,去评价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伟大的哲学变革,我们可以引出一些新的结论,并在现代哲学的演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问题上获得新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9.
﹁作爰田﹂注释新探屈友贤古今史学家、注释家,对我国春秋时期晋国“作爰田”的解释,各有所见,众说纷纭。本文试从“作爰田”的历史背景、目的意义及其实施后的反应等方面来探讨,并提出新的见解。一、“作爰田”的历史背景公元前645年,晋国与秦国交战于韩原(今山...  相似文献   

20.
白刚 《东岳论丛》2002,23(5):142-143
当代中国哲学的百花园中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重现了社会哲学的“新面孔” ,从而为我国当代哲学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 ,社会哲学的理论内涵、基本问题和学科性质是什么 ?一直是学界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涂可国先生的新著《社会哲学》从以上理论视角 ,为我们理解和定位社会哲学 ,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在书中 ,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对社会哲学的不懈探索 ,主张将社会哲学界定为“从哲学角度研究社会最一般的本质、结构、功能、过程、特征、方面、趋势及发展等问题的普遍性理论” ,并尝试提出了社会哲学的三种基本类型 :广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